值此六一兒童節之際,本報聚焦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探尋、展現民政部門、兒童福利機構干部職工怎樣用無私的愛滋潤孩子們的心田,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馨、父母的疼愛。
招募“圍巾媽媽(爸爸)” 溫暖孤困兒童心靈
圍巾媽媽(爸爸)與孩子們手拉手圍成圈,參與游戲互動“桃花朵朵開”。
山東省濱州市民政局 呂景華 任夢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保障兒童合法權益。在兒童群體中,孤棄兒童、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是最特殊、最困難的人群。保障兒童福利、做好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是民政部門職責所在、使命所系。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民政局積極發揮牽頭作用,動員招募廣大社會愛心人士、愛心團體組成“圍巾媽媽(爸爸)”團隊,為全市孤困兒童開展結對幫扶關愛,幫助孤困兒童回歸家庭生活,讓孩子們得到全社會更多的關注、關心與關愛。
廣泛吸納愛心力量 將圍巾織得更厚實
“我和佳欣(化名)結識實屬偶然,雖然都在一個學校,但是年級不同,彼此沒有交集。有一次上網,我無意翻看到市民政局發布的‘圍巾媽媽’招募公告,發現了她,便帶著我的兩個孩子報了名,與佳欣正式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被仡欉^去一年,濱州實驗學校老師尹斐已記不清多少次踏進佳欣的家門,從開始的陌生到漸漸的熟悉,從開始的只言片語到現在的無話不談,“我有兩個男孩,一直盼望著自己能有個閨女,佳欣幫我實現了這個夢想。”
如今,小佳欣會親切地喊她“圍巾媽媽”,也和她的兩個孩子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幾日不見就會念叨。像尹斐這樣的愛心人士、愛心團體在濱州還有很多,2019年的夏天,他們擁有了一個光榮的名字——“圍巾媽媽(爸爸)”。
2019年5月,濱州市民政局向社會公開招募,為每名孤困兒童確定一名“圍巾媽媽(爸爸)”進行結對關愛幫扶。招募公告一經發布,就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愛心人士和團體電話咨詢、現場報名。六一兒童節當天,由濱州市委、市政府主辦,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承辦的“我們在一起”濱州市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活動啟動儀式成功舉辦,26對“圍巾媽媽(爸爸)”代表來到現場,與結對兒童開展了破冰游戲,為接下來的結對關愛幫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截至目前,濱州市已為533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重點困境兒童成功結對,全社會愛心力量匯聚一起,兒童關愛保護的“朋友圈”又擴大了。
實施專業精準關愛 把圍巾系得更標準
“阿姨,我過生日的時候你能來嗎?”這是沾化區11歲的振青(化名)在與她的“圍巾媽媽”付冬梅交流時透露出的小小心愿。受疫情影響,付冬梅只能在孩子生日當天打電話送去祝福。但一想起孩子失落的眼神和話語,她壓抑不住熱切內心,在婦女節當天,經孩子村委會同意,她邀請沾化區心理協會的另一位“圍巾媽媽”呂明梅一起來到孩子家,為小振青補上了生日祝福,暢談交流近期學習生活心得,并進行了專業的心理輔導,孩子的臉上又綻放出了笑容。
“圍巾媽媽(爸爸)”們來自各行各業,各有專長,他們之中有醫生、護士、專業社工、慈善義工、機關干部,僅在職的中小學教師就有近30名。在結對幫扶中,他們發揮各自專業優勢,根據兒童生活、就學、健康、監護等問題,開展分類精準關愛,為孩子們提供了學業輔導、心理疏導、情感支持、行為矯治和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個案服務。濱城區的“圍巾媽媽”劉艷霞,通過引導孩子讀國學、懂自律、樹大志,有效疏導了焦慮情緒,充實了課余生活,幫助他們重塑正常生活秩序,堅定生活信心,從源頭上預防風險隱患。
拓展關愛保護深度 讓圍巾裹得更暖和
3月1日下午,“圍巾爸爸”王長坤驅車來到楊柳雪鎮西閆家村,探望受疫情影響已經一個多月沒見面的小云和小飛,給孩子們帶去了口罩、一次性手套、84消毒液、課外書和滿滿一大罐孩子們愛吃的零食。趁著難得的機會,他隔著隔離帶詳細地詢問了孩子們的近況,再三叮囑注意安全防護,等疫情解除后,自己會第一時間來接他們一起去郊游。孩子的爺爺悄悄告訴他,現在倆孩子在家很乖,每天都會幫忙做家務,還一起按時學習。聽到這些,他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疫情并沒有阻隔“圍巾媽媽(爸爸)”對孩子們的愛和孩子們對他們的依賴,因為孩子們重新找到了“家”的溫暖。針對監護困境家庭,市民政局圍繞提升家庭監護能力,積極拓展關愛保護深度,通過政策扶貧幫困、圍巾媽媽結對幫扶、監護人教育培訓、學校重點關注、家庭衛生清潔等多重方式,幫助困境兒童家庭增強家庭監護能力,有效落實監護責任,提供暖心貼心的“類家庭”式服務,幫助孤困兒童回歸家庭生活,保障孩子們身心健康成長。
走出兒童福利院之后
本報記者 柳 旭
在兒童福利院度過了26個春秋后,施巍回到了他的“家”——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街道。從2019年4月離開北京市第二兒童福利院,他在街道辦事處的幫助下已經獨立生活1年多了。
由于天生聾啞,在不滿一周歲時,施巍就被父母遺棄在東四婦產醫院,值班人員發現后撥打了110,由于找不到親生父母的線索,派出所只能將孩子送到北京市兒童福利院,在那里施巍度過了13年時光。2006年8月,他轉入北京市第二兒童福利院,一待又是13年。
2018年11月,東城區民政局組織轄區內幾個街道與第二兒童福利院對接,準備安置各自轄區內發現的、已經成年的孤兒,施巍是其中之一。
“可能是不愿意離開長期生活的地方,第一次去福利院時,我們待了兩個小時也沒有見到施巍?!苯坏揽诮值擂k事處民生保障辦公室韓振纓告訴記者,一個月后,她和同事第二次來到福利院,才與施巍見了面,和他的老師交流了情況,并于2019年4月把施巍接回交道口街道進行安置。
人接回來了,但如何快速融入社會,如何現實自食其力,這是擺在施巍和街道辦事處面前的一道難題。
由于只會一些簡單的手語和少量漢字,與施巍的溝通變得十分費力,再加上從小缺乏雙親關愛,施巍不善于甚至有些回避與人相處。針對這種情況,街道辦事處幫他聘請了手語老師,教他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場景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漢字和手語,并教給他手機、互聯網的使用方法,增強他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第一時間給施巍辦理了落戶,提供了臨時安置房,還幫他申請了低保和殘疾人補貼?!表n振纓說,街道安排專人每天定時送餐,并委托專業社工定期進行心理疏導,竭盡全力保障施巍的基本生活。為了讓他盡早自食其力,街道還依托殘聯職業康復站教他工藝品的制作和簡單糕點烘焙等技能。
2019年五一假期,為了給施巍換換口味,負責他日常生活的工作人員帶他來到地安門外大街帽兒胡同一個叫伊隆齋的餐館,按照每頓飯15元的標準要了一碗牛肉面,但面條下肚后施巍表示沒吃飽,餐館負責人余炳兵又送給施巍一個烤馕。
在進一步和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余炳兵動了惻隱之心,“要不就待在我這吧,一天三頓飯肯定管飽?!苯值擂k事處也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本來也要幫施巍找工作,沒想到工作送上門來了。
“一開始施巍顯得比較孤獨,溝通不暢也讓他感覺很壓抑,現在基本適應了,和餐館的小伙伴們經常有互動?!庇啾嬖V記者,平時施巍在店里主要是收收盤子、擇擇菜,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不僅解決了一日三餐,每月還能掙1000塊錢。
據余炳兵介紹,店里沒活的時候施巍喜歡玩玩手機、上上網,幾個月前還買了個智能手機,把餐館里的小伙伴都加了微信好友,刷起了朋友圈,交際范圍越來越廣,生活圈子越來越大,吃完午飯還經常到南鑼鼓巷轉轉。
“我一看微信運動里的步數,就知道他又沒少溜達?!闭f起施巍一年來的變化,負責他日常生活的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梅志才用“天天向上”來形容,“平時有事他都用自己學會的字發微信給我,有些能看懂,有些要猜一猜。”
“愛喝可樂,愛吃羊肉串,還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庇啾f,有一次自己帶施巍去理發,他用手比劃著告訴人家要弄個發型,人家不知道弄啥樣,他就在玻璃上哈氣寫了個“帥”字。
“幫施巍申請的保障房已經住上了?!表n振纓告訴記者,“街道還打算幫他找個媳婦,讓他有個自己的家?!?/span>
“鄭周大院”里,孩子們快樂成長
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 王美美
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有700多名孩子,這里的男孩子都姓鄭,女孩子都姓周,因此有個特別溫暖的別稱——鄭周大院。這里有一張全年用愛編織的網,它最堅不可破、最安全且最有溫度,凝結著兒福人及社會各界對孩子們的愛,保護著這群特殊的孩子,助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清晨,類家庭的燈次第亮起,李保仁一家開始忙碌起來,爸爸做飯,媽媽給孩子們洗漱,穿上漂亮的衣服。房間里播放著輕柔的音樂,爸爸做好了一桌營養的早餐,媽媽忙著喂小杰,爸爸喂安安,大寶小儀邊吃飯邊看著弟弟妹妹,時不時傳來爸爸對小儀的夸贊聲:“真棒,我們家小儀可以自己吃飯了!”一家人其樂融融,愛在親子時光中靜靜流淌,美好的一天從此刻開啟。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陽光下盡情唱著歌,看我們幸福的生活,像花兒五彩的顏色……”上午9時許,伴著優美的歌曲,類家庭的孩子們在操場的樹蔭下舞動著,就像一個個快樂的精靈,充滿了活力和歡樂。這些孩子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氣,一刻也不想停下來,每次熱身活動結束以后,他們或是跳進沙坑挖寶藏,或是踢足球,或是拍籃球,或是相互追逐嬉戲,像一匹匹脫韁的小野馬,有他們在的地方就是兒童樂園,充滿生機和童趣。
這時,有孩子大聲呼喚社工姐姐,手指著操場門口的方向說:“加餐來啦,加餐來啦!”這是福利院每天給孩子們必備的營養補給,而且每天不重樣。孩子們說那是百寶箱,里面裝的都是他們愛吃愛喝的。
這些小家伙,真是對吃的一點抵抗力都沒有。為了盡快吃到美味的食物,他們在社工姐姐的陪伴下排隊洗手、排隊領加餐,吃完之后會主動將垃圾扔進垃圾桶,好習慣就是這樣從點滴開始養成?;顒油辏摶丶伊?,孩子們開始排隊,但只要一看到接他們的爸爸媽媽,就像小雞看到了米一樣四散開來,迫不及待投入爸爸媽媽的懷抱,好似幾年不見那么親。
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類家庭的爸爸媽媽們操碎了心,每天合理安排一日三餐;餐廳的營養師也是想盡辦法,每天上下午定時給孩子送加餐;連福利院的中醫王大夫也是煞費苦心,每年根據不同季節熬制時令中藥,預防疾病。夏季到了,福利院的王大夫又給孩子們熬制清熱解毒的中藥,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傍晚,在“鄭周大院”里,最溫馨的瞬間是夕陽西下,爸爸媽媽們帶著孩子們在院子里散步,大手拉小手,大腳等著小腳,或急或緩,都由孩子決定。有時,孩子走著走著會蹲下來,看一看螞蟻,媽媽于是也會跟著蹲下來,告訴孩子“這是螞蟻”,孩子會跟著模仿說“螞蟻”。
生活就是這樣,緩緩地,按照這些孩子自己的節奏不緊不慢地過著。爸爸媽媽們不著急孩子快快長大,只希望一天天慢慢陪他們成長,用心陪伴,撿拾孩子們成長的美好瞬間。這樣的場景在福利院的類家庭中每天都在上演,目前,福利院共有29戶類家庭,180多個孩子在類家長的悉心照顧下快樂地成長。
晚上,“鄭周大院”類家庭負責人付青接到了愛心人士王女士的電話。王女士是一家櫻桃莊園的老板,每年都會打電話邀請類家庭的家長和孩子們去莊園摘櫻桃,體驗采摘的樂趣,今年已經是第六年。得知福利院仍在實行封閉管理,她驅車將新鮮采摘的櫻桃送到了福利院,讓福利院的孩子們足不出戶就品嘗到鮮紅的大櫻桃。
這就是福利院孩子的一天,被愛包圍著的一天。愛在近處,也在遠處?!班嵵艽笤骸彼新毠⒆觽兊膼墼诮?,社會愛心人士對孩子們的愛在遠處,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愛著這群特殊的孩子,用一份份平實無華的愛鑄就了一張保護網。筆者堅信,經過社會大眾和兒福人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充分發揮這張網的作用,用這張網保護好這群特殊的孩子,讓他們無憂無慮地生活、成長。
構筑兒童關愛保護“三張網”
江蘇省蘇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 溫海蘭
小欣、小天和小毅出生于一個特殊的家庭:父親在蘇州打零工,母親多年精神障礙未醫治,姐弟三人無戶籍無學上。這個家庭常規的狀態是:不斷地變換地點租房,父親無規律地出現或消失,母親會莫名地打罵孩子。
小欣幻想自己是個公主……直到有一天,因房租到期父親仍未出現,母親帶著3個孩子流落街頭,被警察送到了蘇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
這樣境況的家庭,即便是多年在救助站從事未保工作的我也鮮有遇到。按照規范的兒童社會工作流程,未保中心的社工們開始了長達3個月的服務歷程:履行臨時監護職責、提供站內社工服務,開展家庭監護狀況評估,開展需求與風險評估,制訂保護方案,跨地區協調轉介至父親戶籍所在地民政部門幫助他們解決后續的辦戶籍、入學、低保等一系列兒童福利保障。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保障兒童合法權益。結合這個特殊案例,就如何更好地發揮民政和社工在兒童保護領域的社會治理作用,給予每個家庭走出困境的力量,筆者有以下幾點感想:
發揮基層社區社工作用,構筑預防發現網。小欣一家的境況之所以沒有更早進入我們的視線,也許可以從他們頻繁租房的基層社區找到答案。社區兒童主任往往是團干、婦干或者民政員兼職,事務繁雜,而且沒有系統地接受專業社工培訓,在轄區兒童的信息排查、定期隨訪、及時報告監護不力家庭等方面存在盲區,更何況像小欣這樣的流動家庭,很容易從眼皮底下溜走。如果能把社工引入基層社區的兒童工作隊伍,用專業的視角關注轄區兒童,并專注于每一例困境或即將陷入困境的兒童家庭,預防發現的網絡會筑得更牢更密。
發揮機構組織社工作用,構筑專業服務網。2015年起,蘇州市開始探索向專業社工組織購買服務,實施困境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個案服務項目,以未成年人為中心、家庭為對象,以社會工作個案管理的方式提供預防性、輔導性、支持性保護服務。社工的專業服務,是預防發生未成年人權益受侵害導致惡性事件發生的關鍵環節,也是構筑困境兒童的專業服務網。
在小欣案例中,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的社工直接開展了各項專業服務:在父母層面,通過短信、電話等各種方式與父親交流,傳遞國家兒童福利政策,循序漸進地為他樹立起養育孩子的信心。同時,將患病的母親送至蘇州廣濟醫院接受精神治療;在兒童層面,精細開展保護性干預服務為他們開展替代教育、康樂活動、文體娛樂,并鏈接專業心理咨詢機構為他們做心理訪談、沙盤治療;在權益保障層面,為了幫助孩子提供戶籍登記依據,安排母親與孩子做了DNA親子鑒定,聯系當地民政部門和村委會,協助一家人辦理后續相關社會福利保障。
發揮民政部門主導作用,構筑政策保障網。今年2月,蘇州市民政局聯合12部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按照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的100%發放基本生活費補貼,同時強化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醫療康復保障,落實監護照料責任。對非本市戶籍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明確了監護責任主體、臨時監護流程、臨時照料機構和經費解決途徑。
對照新規,小欣一家正是屬于非本市戶籍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無論從落實監護責任還是臨時照料服務都給出了詳細的政策保障依據,執行界限清晰,落實政策快捷。民政部門在社會治理中正是用改革創新的思維與方法,細化直達基層的工作舉措,才有效地發揮了兒童權益保障的“頂層設計”功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