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
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困難對象多、救助壓力大、兜底任務重。近年來,我們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強化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取得重要成效。
加強組織領導,扛實兜底保障政治責任
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從“四個到位”抓緊抓實民政領域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一是責任落實到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將社會救助兜底工作納入重要議事議程,連續五年作為各市、縣黨委、政府績效考評項目,壓實各級責任。定期召開全區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推進會、調度會、培訓會,將兜底保障工作情況納入掛牌督戰和專項督查范圍,暢通協調機制,推進工作落實。二是政策指導到位。針對廣西貧困對象多的實際,出臺低保政府規章和7項疫情期間特殊救助措施等政策,尤其是針對貧困戶中的特殊困難對象,出臺實施“按戶施?!迸c“按人施?!毕嘟Y合的政策,確保將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建檔立卡對象全部納入低保兜底范圍,筑牢兜底防線。三是工作措施到位。深化細化兜底保障工作方案,完善“3456”工作措施(今年3月完成排查,4月應納盡納,5月完善臺賬,6月查缺補漏),健全兜底保障信息數據共享等機制,不斷強化重點對象分類施保和動態管理。四是管理銜接到位。推動社會救助與脫貧攻堅對象銜接、標準銜接、信息數據銜接,實現兜底保障精準化。
務求工作實效,精準落實兜底保障政策
一是強化低保兜底,做到“應兜盡兜”。加大排查力度,建立“防漏保錯保”監測預警機制,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目前,全區農村低保對象268.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對象175萬人。全區2020年脫貧的24.5萬建檔立卡貧困對象中,92%納入低保兜底;25.05萬建檔立卡邊緣戶、監測戶中,72%納入低保兜底。二是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應養盡養”和臨時救助“應救盡救”。將“三無”的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全部納入特困救助供養范圍。年內共為25.4萬特困人員發放供養金17.5億元。建立完善臨時救助主動發現機制,及時對因疫致困返貧群眾實施臨時救助,并采取“一事一議”等方式提高救助標準。年內實施臨時救助16.5萬人次,其中未參保失業人員(含農民工)臨時救助1.35萬人次。三是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做到“應補盡補”。將審批權下放至鄉鎮,提高服務效率,實現殘疾人與低保救助對象、數據、結果“三互認”,年內共為全區109萬殘疾人發放兩項補貼。四是及時啟動價格臨時補貼機制,做到“應發盡發”。今年3月至6月,在原發放基礎上擴大范圍并提高一倍標準,年內共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3.3億元,救助3023.5萬人次。五是健全特殊群體關愛服務體系,確保同步小康。健全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保護機制,深入實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年內共為2.57萬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1.95億元,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75萬人次。創新出臺易地搬遷基層組織重構優化等后續管理政策,在健全管理機構、筑牢基層組織、完善服務體系等方面精準發力,促進71萬搬遷群眾融入新社區、開啟新生活。
優化運行機制,提升兜底保障服務水平
一是完善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機制。建立5個“專治”督導協調組,落實工作專班,不斷深化民政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嚴肅查處“脫?!薄奥┍!薄板e?!眴栴},有效提高兜底保障精準度。二是完善社會救助容錯糾錯機制。全面準確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想方設法鼓勵基層民政干部敢于擔當、放心作為,推動兜底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三是完善“互聯網+社會救助”服務機制。推行社會救助申請審批全程無紙化,完善網上自助申請平臺,實現“掌上辦”“指尖辦”“刷臉辦”,提高救助保障便利性可及性,破解“最后一公里”服務難題,有效提高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