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有這樣一群白衣天使,他們每天奔走在孤棄兒童身畔,或與死神斗爭,或精心處理疑難雜癥,或如媽媽般慈愛,或如知心人般貼心。在平常的日子里,他們努力讓每一個孤棄兒童活下來、康復起來,尋到一個好歸宿;在存亡危難之時,他們挺身而出,充當著孤棄兒童的保護神。他們,就是兒童福利院中的醫(yī)護工作者,而湖北省武漢市兒童福利院醫(yī)務科主任醫(yī)師張春嬌就是其中一員。
以身作則,為職工消除顧慮
1997年就來到武漢市兒童福利院的張春嬌算是院里的“老人”,多年來,她秉持著“孩子們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幸福”這一宗旨,任勞任怨,以身作則,帶動著整個科室的醫(yī)護人員一起為孤棄兒童服務著。
記得院里曾收治過一個名叫琪琪的艾滋病患兒,“剛來的時候特別小,體虛,并伴有呼吸道感染。”在那個談“艾”色變的年代,所有的人都很恐慌。“大家的情緒我能理解,他們可能不太了解這個病,但作為醫(yī)生我們知道,普通接觸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為了讓大家放下戒心,張春嬌每次查房時,都要有意識地抱抱琪琪、親親她,喂她吃飯、給她換尿布。慢慢地,班上的老師也逐漸解開心結,對琪琪盡心治療,精心護理。在大家的細心呵護下,琪琪漸漸長成一個漂漂亮亮、人見人愛的小姑娘,對張春嬌很是依賴,只要看到,都會追著叫媽媽、撲到她懷里撒嬌,要她抱。很快,在琪琪3歲時,被一個國外愛心家庭收養(yǎng)了。在這之后,再有類似病癥的兒童進院,大家也都能夠正確對待了。
同樣,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之初,人人自危的時候,院里有4名孩子突然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癥狀。還是張春嬌做好防護主動上前,通過仔細檢查和院內(nèi)相關化驗,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在及時治療兩三天后,4個孩子的體溫降為正常,一周后咳嗽癥狀也完全消失。讓大家松了一口氣,也避免了外出就醫(yī)造成的交叉感染風險。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張春嬌的帶領下,醫(yī)務科職工個個工作積極主動,不分分內(nèi)分外,毫無怨言。有不畏艱險,主動請戰(zhàn)的;有積極上進,遞交入黨申請書的……醫(yī)務科是院里的文明科室、市里的“巾幗文明示范崗”、區(qū)里的“吳天祥小組先進集體”……醫(yī)務科職工也榮獲省市“五一勞動獎章”“崗位學雷鋒標兵”“時代楷模—武漢精神踐者”“最美崗花”等多種榮譽稱號。
精心救治,保障孤棄兒童的健康
張春嬌所在的醫(yī)務科,不但要負責全院孩子的疾病預防、門診住院、治療康復,同時也主要針對嬰幼兒護理的4個班組,“來我這兒的都是特別小的孩子,有些都不知道出生幾個月,他們身上的病情也五花八門,有重度腦癱、有先天性心臟病、有先天性無肛,雖然有些可以通過手術進行康復,但需要他們自身身體素質(zhì)達到一定水平。因此護理起來要打起十二分的耐心和細心,壓力非常大。”壓力也是動力,每當張春嬌看著孩子們經(jīng)過精心救治病情有所好轉,能夠達到手術體征,“那種自豪和滿足感也油然而生。”
靜靜剛來院時只有1.2kg,“不知道出生幾個月,頭還沒有我的拳頭大,全身青紫冰涼,不會吃奶。”
張春嬌對靜靜當時的情況記憶猶新,“我們立刻將靜靜放在保溫箱里保溫,用吸管一點一點地喂奶,進行全面治療,整夜都不敢閉一下眼。”在大家日夜搶救和護理中,硬是將靜靜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身體發(fā)育跟同齡孩子絲毫不差。
“其實院里這樣的孩子很多,入院時1.1kg的、1.2kg的比比皆是,靜靜只是其中之一,這種孩子的前期護理特別重要,稍有不慎就會引發(fā)并發(fā)癥。唯有做到仔細觀察、及時處理,才能挽救孩子的生命。”張春嬌說。
有時光靠細心和耐心還不行,遇到突發(fā)情況,抓住前期關鍵的幾分鐘,就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飛飛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經(jīng)常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在一次治療中,飛飛突然出現(xiàn)昏迷,心率達兩百多次,值班的護士立刻呼叫張春嬌,在黃金搶救時間,張春嬌帶領醫(yī)護人員立即給孩子吸氧、靜脈推注強心劑、利尿劑,24小時護理……飛飛終于蘇醒了,心率逐漸恢復到正常。如今的飛飛已經(jīng)通過手術被收養(yǎng)了,“通過我們的治療,能夠讓孩子們回歸家庭,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認可。”
為了這個目標,作為醫(yī)務科科長的張春嬌,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慎終如始,危難之時勇者上
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武漢一時成為全社會矚目的焦點,肩負著500個孤棄兒童安全與健康的武漢市兒童福利院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也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無一個孩子被感染。這離不開張春嬌以及全體醫(yī)務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防疫初期,武漢市兒童福利院第一時間采取封院管理,張春嬌全程參與了院內(nèi)醫(yī)療防疫措施的制定與實施。“傳染病的傳播離不開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基于這個原則,張春嬌協(xié)助院領導制訂并完善相關工作和技術方案,對一切有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分析、組織和落實,盡可能地切斷新冠病毒在院內(nèi)傳播的風險。
福利院孩子病種繁多,病情復雜,為了減少交叉感染風險,醫(yī)務科承擔了大量的工作:設立隔離觀察室,將發(fā)熱的孩子、院外住院回院的孩子、寄養(yǎng)孩子、新入院孩子全部納入個案管理,開辟專間,專人監(jiān)護,隔離觀察;個案隔離觀察結束后,仍由醫(yī)務人員繼續(xù)觀察,并主動承擔起生活照料的任務,以保證全院總體安全;一些患有梅毒、艾滋、丙肝等傳染病的孩子,由醫(yī)務人員24小時治療和護理……
為此,全院100多名醫(yī)務工作者堅守崗位百余天,直到5月下旬才陸陸續(xù)續(xù)回家換崗,而此時張春嬌仍舊堅守在一線,至今未歸。可誰知道,她是在婆婆患病,最需要人照顧時,舍棄了小家,義無反顧地回到福利院孩子身旁。“我真顧不了,只能他們自己照顧自己。”張春嬌雖然這么調(diào)侃,但她還是真心地感謝家人的支持,“沒有他們,我也堅持不了這么久。”
宣傳知識,生理心理兩手抓
面對傳染性較強的新冠病毒,孩子們每天圈在教室里,容易產(chǎn)生焦躁不安的情緒,每次張春嬌查房時,總有些孩子喊著要出去玩。為了讓孩子們安心,張春嬌帶領醫(yī)務科的同事,想盡辦法鼓勵孩子們,做游戲、讀繪本、講故事、唱歌跳舞、做手工、畫畫,變著花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每天晚上,我們都會開個小會,想想第二天的活動。”張春嬌笑著說,“幸好,我們的活動都挺有效,實在扛不住了,就抱著孩子們在窗口曬曬太陽。”
孩子們可以靠花樣打發(fā)時間,封閉在院的工作人員有了情緒怎么辦?
雖然,在院領導的帶領下,全院職工無一退縮,甚至主動請戰(zhàn),但長期堅守,不能外出,不能與親人團聚,難免產(chǎn)生疲勞疲乏感,甚至恐懼心理。為此,張春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機,加強對一線員工的正面教育,宣傳疾病的預防知識,關心生病職工,及時鼓勵、撫慰,對職工進行心理疏導。
一次,一名年輕護士在進入隔離區(qū)工作15天后,出現(xiàn)低熱、咽痛、乏力癥狀。害怕、恐懼的心理讓她睡不著覺,張春嬌一邊親自給她檢查,分析病因,一邊不斷地安慰,讓她好好休息。兩天后,該職工基本病愈,笑著對張春嬌說:“我以為我好不了了喲,謝謝科長。”“只有大家心結解開了,恐懼消除了,才能有飽滿的工作熱情,孩子們的安全和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張春嬌所做的一切始終將孩子利益放在第一位。
如今,疫情形勢向好,張春嬌又在思考新的風險點在哪里?“一個還是防輸入,另一個是要增強孩子們的免疫力。”在張春嬌心里,為了這些孤棄兒童,工作沒有盡頭,“只要孩子們有需要,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用我的守護換他們一個可期的未來。”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