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社區矯正進入依“法”新時代

時間:2020-07-0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區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湯珊珊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以下簡稱《社區矯正法》)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這是我國首次就社區矯正工作進行的專門立法,對于推進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法治化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是國家進行社會治理的一副“良方”,標志著社區矯正從此進入依“法”新時代。

  我國第一部社區矯正法

  我國社區矯正工作從2003年開始試點,2009年在全國全面試行,2014年又在全國進一步全面推進。刑法修正案(八)和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初步規定了社區矯正制度,作為一項刑事執法工作,我國亟須制定一部專門的社區矯正法,明確執法主體、規范執法程序、明確適用范圍、完善工作體制機制、細化社區矯正監管教育措施等。

  《社區矯正法》正是為了推進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保障刑事判決、刑事裁定和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的正確執行,提高教育矯正質量,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犯罪,根據憲法而制定的法律。據了解,此法填補了我國社區矯正工作缺乏統領性主干法律依據的空白,在完善社區矯正法律規范體系的進程中邁出關鍵性一步。該法共9章63條,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制定出臺社區矯正法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求的體現,也是對社區矯正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解決了實踐當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鞏固了改革成果,促進社區矯正的規范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刑法室主任王愛立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社區矯正工作原則和目標

  社區矯正在本質上是改造人的工作,而改造的對象是犯有罪錯的特殊對象,這一工作無疑具有復雜性、艱巨性。《社區矯正法》明確了社區矯正的工作原則和目標,“社區矯正工作堅持監督管理與教育幫扶相結合,專門機關與社會力量相結合,采取分類管理、個別化矯正,有針對性地消除社區矯正對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幫助其成為守法公民”。

  監督管理與教育幫扶是社區矯正工作的核心內容。監督管理與教育幫扶結合即“管中有教,寓教于管,管教結合”。社區矯正對象只有服從監督管理,切實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履行判決、裁定、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等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履行司法行政部門關于報告、會客、外出、遷居、保外就醫等監督管理規定,才能順利度過社區矯正考驗期,最終得以解除社區矯正。而教育幫扶則是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心理輔導、社會關系改善等幫扶活動,幫助社區矯正對象改善狀態,增強法治觀念,提高道德素質。

  采取分類管理、個別化矯正,有針對性地消除社區矯正對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幫助其成為守法公民。社區矯正工作的目標是消除社區矯正對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社區矯正對象存在個體差異,需要有開展個別化的監督管理、教育幫扶工作,形式可以多樣化。

  推動社會力量參與

  社會力量的參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區矯正的效果。社區矯正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也是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社區矯正工作開展17年來取得的巨大成效,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社會各界的密切配合。

  《社區矯正法》在發掘社會資源、推動社會參與方面,可謂不遺余力,著墨甚多。如總則中規定了專門機關與社會力量相結合的工作原則,在第二章第12條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依法協助社區矯正機構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第13條規定,“國家鼓勵、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志愿者等社會力量依法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在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等章節中,又對社會參與的具體內容及相關激勵措施等作了規定。其中,立法第40條明確“社區矯正機構可以通過公開擇優購買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或者其他社會服務,為社區矯正對象在教育、心理輔導、職業技能培訓、社會關系改善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幫扶”,引導政府購買社區矯正社會工作服務的做法,是值得關注的機制創新。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所以依靠群眾和社會的方方面面來齊心協力教育矯正罪犯,既是“楓橋經驗”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國家在社會治理方面好的傳統和做法。

  “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有專章規定

  《社區矯正法》針對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特殊情況設立專章予以特別規定,“社區矯正機構應當根據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年齡、心理特點、發育需要、成長經歷、犯罪原因、家庭監護教育條件等情況,采取針對性的矯正措施”。規定對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予以特殊保護,如“為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確定矯正小組,應當吸收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人員參加”;“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與其他未成年人同等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有歧視行為的,應當由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依法作出處理”等。

  我國一直重視對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區矯正工作,從試點開始,就一直把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作為社區矯正的重點。目前,正在接受社區矯正的未成年對象有上萬人。各地社區矯正機構嚴格落實監督管理措施,不斷創新教育矯正手段,積極開展社會適應性幫扶,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培育和發揮專業社會組織作用,幫助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順利回歸融入社會。

  此外,具體內容還包括社區矯正工作的工作體制、機構設置;有關部門和機關之間工作的銜接配合;依法矯正社區矯正對象,并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等,法律對這幾個方面都作了規定。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7.2)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