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為激勵村(社區)干部的工作積極性,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出臺了《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與干部獎勵報酬掛鉤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探索推行村(社區)干部養老基金積累制度,有效調動村干部帶領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了發展集體經濟與建強村干部隊伍的互促共進。《辦法》實施以來,全縣村(社區)集體經濟收益累計達5100多萬元,近七成的村(社區)集體積累達10萬元以上。
明確獎勵來源,避免債務風險。《辦法》明確將經營性純收入項目作為村干部獎勵報酬來源,即村集體經濟主體的收益、村集體自主經營主體上交的利潤、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等取得的三類收益。同時,明確不計入項目,即各類補助收入、社會捐助、變賣處理集體資產獲得的一次性收益等其他與經營管理無直接關系的收入。縣委組織部指導各鎮(街道)黨委結合實際制訂實施細則,并在每年年底,集中對經營性純收入情況核查認定,防止以發放獎勵報酬為目的亂鋪攤子,新增村級債務。
優化績效考核,精準鼓勵激勵。村干部報酬實行“基礎報酬+考核績效+村集體經濟獎勵報酬”的模式,經營性純收入穩定達到5萬元以上,且能長期有效化解債務的村可享受獎勵報酬,獎勵報酬部分不超過經營性純收入10%,且總額不超過10萬元。同時,嚴格村干部“三考兩評”,依據年度考核民主評議等次,在村干部內部差異性發放報酬獎勵金,優秀全額發放,基本合格發放50%,不合格等次當年不享受,切實解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問題。村干部崗位吸引力持續增強,75%的村“兩委”干部為新進年輕干部,528名農村優秀青年先后加入后備力量庫。
強化監督管理,規范制度運行。夯實書記責任,將《辦法》執行情況作為鎮村兩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推動政策落實落細。嚴格實行村財鎮管,鎮(街道)黨委嚴格審核村干部報酬獎勵,防止違規發放。縣紀委監委、組織部、民政局、財政局、審計局等部門定期抽查村級資金、資產、資源管理使用和集體經濟認定、干部獎勵報酬發放情況,推進集體經濟與干部獎勵報酬掛鉤機制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截至目前,全縣共有62個村累計發放獎勵報酬100余萬元,個人獎勵報酬最高達8229.6元。
購買養老保險,解決后顧之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獎勵報酬”優先用于村(社區)干部購買養老保險補貼,剩余部分發放到人。在試點的基礎上,探索推行村(社區)干部養老基金積累制度,采取村(社區)集體繳一點、個人補一點相結合的辦法,為村(社區)“兩委”干部購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或商業保險,切實讓村(社區)干部退職后有保障,解決“后顧之憂”。例如,上元觀鎮按照村集體經營型收入總額2%、村“兩委”正副職6∶4的比例計提,由鎮黨委統一為村(社區)干部購買個人養老保險,有效穩定了村干部隊伍,激發了干事熱情。(作者系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