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狠抓落實力促“雙戰雙贏” 天津為特殊群體安全護航

時間:2020-07-2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天津日報
【字體:    打印

  大疫如大考,如何答好“民生答卷”,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也是治理能力的實際檢驗,更是初心使命的生動實踐。

  養老、救助、社區、殯葬……處處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主管部門,天津市民政系統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承載的重任可想而知。面對硬仗,如何發力有效應對?關乎民生,如何擰緊責任“發條”?事關“一老一小”,如何護航特殊群體安全?

  堅持人民至上宗旨信念,踐行服務人民錚錚誓言;自我加壓,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出實招,努力破解民生難題;嚴實責任,強化執行,守土盡責、服務大局,確保重點民生工作扎實推動、逐項完成,廣大民政干部用實干事、真擔當為老百姓織密民生福祉保障網。

  戰時狀態確保民政服務機構零感染

  在疫情剛露苗頭時,天津市民政局就按下了“快進鍵”,因為養老院、救助站、兒童福利院……這些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一旦有意外,后果不堪設想。疫情防控,考驗民政人的“人民情懷”;緊急關頭,局屬各級黨組織引領凝聚,共產黨員沖鋒在前,一封封請戰書、決心書彰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緊急制定應對預案,對全市福利機構進行多次風險提示,要求早動手、早準備,提前做好各項防疫措施;

  當阻擊疫情的警報拉響后,全市福利機構實施“封閉式”管理,切斷一切可能的疫情傳播渠道;

  各街道、社區的網格員每天實地巡查,利用視頻信息系統,遠程實時監控,“多駕馬車”齊發力,確保福利機構疫情防控“無死角”;

  與此同時,決不讓困難群眾“因疫而困、因疫而難、因疫而弱”,第一時間出臺精準救助政策,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公布各區民政部門聯系電話,承諾疫情期間,因遇特殊情況,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市民和無法返鄉的外地困難群眾,均可采取撥打電話或掃碼申請方式,尋求臨時救助;

  救助站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街面巡查,讓流浪者“有家可歸”,為他們撐起“保護傘”;

  ……

  因為封閉管理,身患乳腺癌的養老院工作人員將手術一推再推;為了守護兒童福利院的孤兒,媽媽將自己的孩子寄托給了家中老人;正在哺乳期的媽媽無暇顧及孩子,只能將母乳從柵欄遞給家人;全封閉期間,526名黨員干部與家人“隔空相見”,克服家庭困難和自身心理壓力,全天候堅守在一老一小身旁;安寧醫院等3批20名醫務人員勇于擔當,馳援恩施、海河醫院、塘沽安定醫院等戰“疫”一線;

  先后派出122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與社區干部并肩堅守;殯葬職工嚴格落實工作預案,分區妥善處置因疫和正常亡故遺體,確保不發生交叉感染,成立4個應急分隊,24小時整裝待命。

  全力以赴戰疫情,真抓實干出成效。疫情防控期間,市民政局簡化審核審批環節,取消入戶調查等環節,承諾制先行審批,證明材料容缺后補,開通網上尋求救助直通車,承諾24小時線上受理、審核、審批完畢,5944名困難群眾及時納入社會救助保障范圍;幫助因疫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群眾,共發放臨時救助金5784.4萬元、救助3.61萬人次;全市364家養老服務機構21685名老人和4家兒童福利機構583名兒童實現“零輸入、零擴散、零感染”。

  創新招法錘煉民政隊伍治理能力

  突如其來的疫情,從未經歷的大考,如何交出優秀答卷?唯有創新思維、創新方法,方能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疫情發生后,全市所有的社區工作者放棄與家人相守,頂風冒雪,走街串巷,入戶排查,敲門問詢,成為居民最溫暖的陪伴。

  過重的負荷,家人的擔心,有時候甚至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如何幫助這些逆行者調整心情,讓他們輕裝上陣?市民政局開展心理援助志愿服務,通過視頻連線啟動300人異地同步參加,組織55家社會組織招募267名社會工作師、心理咨詢師,開通心理服務熱線、微信平臺,為2000人次的困難群眾、社區工作者和下沉干部送去心靈的關懷與慰藉。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老人家食堂陸續恢復運營,一張全新地圖也隨之上線,天津有多少家老人家食堂、離您最近的老人家食堂在哪兒、每頓飯價格是多少……這些信息一目了然。此外,“天津民政助餐”APP上線,享受助餐補貼的老年人可以隨時隨地自助申請補貼、在線審核和網上點餐,老年人或監護人通過APP訂餐或現場訂餐即可完成刷臉支付,打通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堵點”,讓老年人享受到助餐的便利服務。

  為了讓困難群眾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申請社會救助,市民政局推行社會救助“直通車碼”,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填寫相關信息,申請人就能與相關救助部門實現無縫對接。

  清明節期間,為了彌補家屬無法現場祭掃的遺憾,殯葬系統黨員干部共清洗墓碑8.2萬座,代家屬掃墓、遙寄哀思。依托“天津市民政局”官方網站,推出“網上祭掃”平臺,以創建紀念館的方式,讓市民有途徑表達對故人的憑吊和思念。

  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如何做到“防疫”“攻堅”兩手抓、兩不誤?通過“云簽約”等方式認領項目,動員社會組織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貢獻。截至目前,全市基金會已承擔甘肅慶陽、新疆和田、西藏昌都、河北承德等地區所轄貧困縣扶貧幫困項目共計89個,認領公益幫扶資金達2100萬元,扶貧項目類型涉及民生保障、基礎設施、教育助學、產業發展、醫療救助等多個領域。93家社會組織與天津對口幫扶的46個掛牌督戰村達成結對幫扶關系,認領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項目57個,涉及款物折合380.28萬元。

  抗擊疫情,既是一場大仗、硬仗,也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深度檢驗。市民政局正視危機,化危為機,把眼前的困難作為錘煉提升民政隊伍整體素質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契機,創新賦能,危中尋機,走出一條越走越近、越走越親的群眾工作新路徑。

  自加壓力抓實“回頭看”更好“向前走”

  民政工作是事無巨細的民生工作,面廣量大,任務艱巨,如何把事關老百姓利益的每一件事情做精、做細、做實?

  當疫情防控從“膠著對壘”轉向“持續向好”狀態時,天津市民政局自加壓力,今年3月中旬,就系統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政策措施落實落地情況啟動“回頭看”,發揮督查利劍作用,發現問題、觸碰問題、解決問題。一個多月的“回頭看”全過程高標準、嚴要求,既有“針尖對麥芒”的發問,又有“干貨”滿滿的意見建議。

  深入實地、不聽匯報;直接問詢、現場會商;直指問題、提出建議;限期整改、跟蹤落實。杜絕上級來文批件“空轉兒”,又要增強執行力,把當前和今后黨賦予民政領域的各項工作任務主動謀劃好、落實好。“這次‘回頭看’不只是認真督,更是熱情幫,既注重發現問題,又促進解決問題;既抓落實,也教方法;既查不足,又促規范。”這是接受督查后各部門的反饋聲音。

  “督查的目的在于落實,在于涵養抓落實的良好習慣。”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松林介紹,這次“回頭看”將“引導性”寓于“服務性”之中,督查組成員聚焦490項任務,共找出問題76條,提出建議94條。這些問題和建議,到4月中旬全部整改完畢、落實到位。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只有解決了問題,才能推動事業前進。看要求有沒有落實、問題有沒有解決、現狀有沒有改變,對不深不力不透不到位的地方,壓實盯牢、對癥下藥,進一步明確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做到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扎實推進,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落地解決……“‘回頭看’只是方法,‘向前走’才是目標。全市民政系統將繼續守初心、擔使命,肩負民政為民愛民之責,做足實字文章,打牢民生保障根基,讓群眾的滿意度拾級而上,以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服務全市‘六穩’‘六保’大局。”吳松林說。

  (來源:《天津日報》2020年7月20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