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養老周轉房成了幸福溫暖的家

時間:2020-08-1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黃 瑤 通訊員 楊 娟

  成排白墻灰瓦的建筑,干凈平坦的硬化小路,繁茂叢生的花草,下棋聊天的老人……這里是老人們幸福溫暖的家,安享晚年的樂園。2016年起,山東省單縣探索養老周轉房農村貧困老年人集中居住養老模式,共建成60處750套養老周轉房,780余位農村貧困老年人不僅住房安全得到保障,生活也越來越好,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搬進新家,貧困老人樂開了花

  “本想著不漏雨就行,沒想到這里條件這么好!”高韋莊鎮馬寨村73歲的特困老人張學法笑得合不攏嘴。幾年前,張學法住在自家土坯危房里,一到刮風下雨天,村干部怕出意外,就只好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給我錢也蓋不起房子,我年紀大了,也不愿意操心了。”張學法說。他在養老周轉房外開辟了一塊小菜園,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照顧其他鄰居吃飯。

  “齊整完備”是養老周轉房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每套房都采取一室一廳一廚一衛“四合一”的布局,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室內客廳有方桌、板凳、家具、沙發、茶幾,在明顯位置懸掛“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噴繪掛件;臥室有床、衣柜、棉被、電視,以及防暑取暖設備;廚房有炊具、菜櫥;衛生間有洗手盆和沖水馬桶。室外地面硬化、環境綠化。養老周轉房旁還設置了棋牌室、娛樂室、健身器材等設施,老人們可以一起喝茶、聊天、健身、下棋,其樂融融。

  “之前房屋比較破,沒人去我那里玩,自己整天悶悶不樂的。”因腿部疾病喪失勞動能力,高韋莊鎮高劉莊村的宋述春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他一直在村里獨居,很少與人來往。自從住進養老周轉房,宋述春每天都笑呵呵的。“大家一起看看電視、說說話,挺好。”高劉莊村76歲的特困人員陳茂存也感嘆道:“現在不孤獨寂寞了,他們有兩三個兒子的老人也不過如此!”

  住進養老周轉房,單縣農村貧困老年人的日子比蜜還甜。

  養老周轉房開辟農村集中養老新路子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一項硬指標,農村貧困老年人的住房問題成為最難啃的“硬骨頭”。

  “農村貧困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是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金、低保金,即便享受危房改造資金補貼,卻依然沒有能力承擔剩余資金,很多農村老年人因上了年紀,‘湊合著過’觀念較重,缺乏危房改造的意愿和能力。”單縣民政局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科負責人王艷芹告訴記者,“還有很多老人因為不愿離開故土,寧肯住著危房也不去敬老院。”

  為解決農村分散居住貧困老年人的住房、養老、醫療等難題,單縣探索建設集生活居住、日間照料、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養老周轉房,建檔立卡貧困老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低保老人可以免費入住,這樣既改善了他們的居住環境,也化解了散居帶來的孤獨感以及潛在安全等問題。另外,養老周轉房建設標準較高、配套設施齊全,實現了貧困戶免費循環入住,避免農村危房改造后因戶主去世而造成房屋閑置或拆除,致使資金浪費。

  養老周轉房在選址上堅持“四靠近”原則,即靠近村“兩委”大院、靠近村衛生室、靠近村幸福院或幼兒園、靠近鄉村大舞臺。“這樣就實現了居住、就餐、娛樂、醫療服務等觸手可及,老人的生活需要、醫療需求和精神慰藉都能得到滿足。”王艷芹高興地說。

  對于養老周轉房用地怎么解決,建設的資金從哪里出、房子如何建、誰來運營管理等,單縣逐一拿出了實施方案。為了解決用地問題,單縣充分利用農村空閑宅基地、學校、原村委會舊址等可建設用地,或者采取村集體耕地與村民宅田置換等方式建設養老周轉房。在建設資金來源上,單縣整合利用危房改造補貼資金、農村幸福院建設資金、慈善一日捐資金、扶貧項目結余資金、項目收益資金、社會捐助資金和鄉村振興扶貧基金會捐助資金等七類資金,確保資金需求有保障。在建設實施方面,由鄉鎮進行招標,具備資質的施工單位統一承建,全面保障工程建設質量。在運營管理上,養老周轉房產權歸村集體所有,以村為單位統一管理維護,通過設立公益崗進行管理服務。

  養老周轉房主要解決貧困老人的住房問題,贍養主要靠親屬。“貧困老人入住前要簽訂孝贍協議,入住后由法定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照顧好老人日常生活。老人的生活費用由法定贍養人承擔,經濟條件好的村(居),由村集體承擔或適當補助。”王艷芹介紹。

  養老周轉房農村貧困老年人集中居住養老模式具有就近、經濟、便捷、自由等特點,滿足了老年人“離家不離村、離親不離情”的愿望。

  村容村貌換新顏,孝善敬老風氣濃

  “這兒多好啊,熱鬧,村衛生室就在旁邊,有頭疼腦熱隨時能找到醫生。”今年82歲的低保戶魏志啟喜笑顏開地說。因為老伴兒去世多年,獨生女嫁到別處,魏志啟過去只好獨自住在危房里,后來通過村評議,他搬進了養老周轉房。“多虧黨的好政策,不用花一分錢就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

  院落干凈整潔,環境優美宜居,每戶都把習近平總書記的畫像貼在家里最顯眼的地方,老人對黨的感恩之情常掛在嘴上、放在心中。

  養老周轉房也給貧困村民帶來了過好日子的奔頭。單縣通過設立公益崗,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挑選具備從事家政服務能力的貧困村民,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洗衣做飯、晾曬被褥、打掃衛生、代購用品、送醫送藥等服務,通過就業促脫貧。

  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村容村貌也越來越好。

  每戶老人的墻上都貼著一張《贍養人贍養義務履行情況登記表》,親屬來的次數、給的錢物和照顧情況都有詳細登記,讓人一目了然。魏志啟說:“現在我閨女來這兒更勤了,幫助我收拾屋子、曬被子、洗衣服。”養老周轉房人員集聚、十分熱鬧,老人親屬之間相互比著孝順,村里孝老愛親的風氣更加濃厚。

  入住養老周轉房的李宗銀夫婦已年過古稀,三個女兒每人每月為父母繳納100元孝贍養老基金,政府再補貼10元,李宗銀逢人便講:“雖然我沒有兒子,但是現在我住得舒適、吃穿不愁,生活很幸福!”

  如今,單縣養老周轉房貧困老年人集中居住養老模式受到省民政廳高度重視,全省4市20個省重點貧困縣正在開展相關試點,推廣他們的經驗。

  養老周轉房產權歸村集體,符合條件的人在這里居住、生活,循環使用,輪轉的是不同的農村貧困老年人,始終不變的是他們改善居住條件后的溫暖與幸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8.13)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