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銘
從1月28日開始,到4月24日輪換出隔離區(qū),湖南省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兒童服務科科長戴靜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家中正待中考的兒子是她心頭的牽掛,但福利院400多個孩子更是她的心頭肉。她不僅根據(jù)新冠肺炎疫情發(fā)展趨勢、風險程度做好了每個階段的疫情防控工作,還和孩子們一起繪制抗疫主題手抄報,向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英雄致敬,促進孩子們心理成長,成為這場戰(zhàn)疫中最暖心的守護。
只有傾注責任與愛心,才能守護好孩子們的安康。長時間的封閉隔離,導致孩子們情緒出現(xiàn)波動,一線護理人員產(chǎn)生松懈疲勞情緒。戴靜提出了以“黨建帶團建”和“松弛有度,文娛結合”的工作思路,從心理建設入手,指導大家正確面對疫情、科學調適心態(tài)、保障身心健康。
開展“愛心送溫暖,聯(lián)手戰(zhàn)疫情”系列主題黨日活動,引導服務對象更好地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積極發(fā)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戰(zhàn)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開展“陽光戰(zhàn)疫”主題活動,號召帶領團員青年積極加入戰(zhàn)疫斗爭中。兒童服務科教育中心主任劉睿智是一位“準媽媽”,考慮其身體狀況,科室沒有安排她來院值守。但劉睿智多次主動請纓,連續(xù)三次在請愿書上按下紅手印,最終返院和同事們一起并肩戰(zhàn)斗。
在工作之余分小組開展羽毛球、籃球休閑賽,廣場舞等放松活動,分批次組織員工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以員工座談分享會、瑜伽放松心靈等形式,詳細了解記錄員工的想法和工作中所面臨的困難,緩解緊張、焦慮、疲勞情緒,釋放心理壓力,幫助她們敞開心扉、調整心態(tài),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工作中。
針對孩子們的心理壓力,戴靜充分發(fā)揮“心的棲止木”兒童個案工作室職能,開展隔離期心理防護專題培訓,為孩子們制訂切實可行的輔導方案,針對特殊案例提供心理疏導服務,開展豐富多樣的團體活動。擅長做手工的秀秀(化名)對疫情有些擔憂,整天悶悶不樂。戴靜陪她聊天,拜她為師學做手工串珠,請她為自己編上漂亮的辮子,讓秀秀逐漸開朗了起來。除個案的形式外,戴靜還組織老師們精心編排《病毒來了我不怕》的情景劇,團隊輔導成員化身演員,用生動形象的演繹告訴孩子們?nèi)绾握_預防,如何保護自己。
在嚴防嚴控的基礎上,戴靜合理利用現(xiàn)有資源,積極穩(wěn)妥恢復各項業(yè)務工作。通過合理配置資源,實行養(yǎng)教康治融合推進,有效提高了封閉期內(nèi)兒童的生活質量。
一方面,組織開展“停課不停學”、送教上門工作。調整教學策略,靈活安排教學內(nèi)容,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安排生活技能教育和文體活動。有效調配教師資源,分場地分房間組織兒童進行面授教學、分層教學,鼓勵護理員積極參與,開展協(xié)同教學。
另一方面,調整康復訓練向康復指導轉變。精選骨干康復師,按房間分配送康任務,實行送康到點,指導護理員開展康復訓練服務,對兒童實行劃區(qū)責任制,積極開展運動、言語、作業(yè)、感統(tǒng)治療等。同時,加大醫(yī)療宣教力度。以符合孤棄兒童認知觀念的方式,分批組織疫情知識、防控技能培訓,加深兒童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注意個人防護、掌握基本急救技能。
在戴靜和同事們的努力下,那群活潑、可愛、懂事的孩子們又回來了。他們根據(jù)所學到的防疫知識,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畫了許多消滅病毒和為武漢加油的作品。戴靜也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張肖像畫,這是秀秀專門為她的“戴姨”創(chuàng)作的。畫作上寫著:遇見你,是一種緣分;愛上你,是一種幸福;想念你,是一種習慣;珍惜你,是一種永恒;祝福你,是一種必然。戴靜知道,這份來自孩子心底的認可,是對她堅守崗位最大的褒獎。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