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通訊員 趙宇新
社區工作者在社區疫情防控中居功至偉,得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關心好、建設好社區工作者隊伍成為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共識。如何增強社區工作者的崗位魅力?近年來,各地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
用職業化塑造社區工作者崗位尊嚴
“工資待遇向臨時工看齊,工作制度向公務員看齊?!边@是一位社區工作者在“知乎”上發出的感慨,雖然言辭夸張,卻也道出了職業身份的現實尷尬。
“社區工作者不是公務員,不是事業編制,又有別于企業,這恰恰是這支隊伍的獨特性。上海市決定為社區工作者開辟獨立的職業發展空間,將其納入全市人才發展總體規劃,引導社區工作者將社區工作作為終身職業?!鄙虾J忻裾志珠L朱勤皓道出了上海市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的核心出發點。
2015年,上海市在全國首創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全市統一實行“三崗十八級”,設立負責人、主管、工作人員三類崗位,其薪酬水平按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關專業水平設置為18級,社區工作者薪酬等級隨其工作年限的增加和崗位提升而提高。薪酬水平原則上高于上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
上海先后出臺了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職業化薪酬體系、專業化發展等一系列文件,讓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逐步落實。
5年來,改革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朱勤皓這樣描述:“經過五年的努力,解決了長期困擾基層的混崗混編問題,隊伍結構呈現出‘三升一降’的特點,即學歷水平、專業水平、社會吸引力提升,平均年齡下降。”
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的建立,使社區工作者隊伍有了自己獨特的職業空間和職業價值。在此基礎上,上海進一步拓寬這支隊伍的職業發展通道,在社區工作者和公務員、事業編制崗位之間架起人才雙向流動“立交橋”,規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招錄和調任干部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社區工作者。
繼上海之后,其他地區也陸續啟動了相應的改革探索。廣東省深圳市建立了負責人、主辦、輔助3類35檔崗位管理體系,珠海市香洲區將社區工作者分為32級。浙江省、吉林省也對社區工作者進行了“三崗十八級”的職業化實踐探索,不過兩省對“三崗”的界定略有區別,浙江是指社區正職、社區副職和其他人員,吉林省則界定為社區正職、其他“兩委”成員和普通工作人員。
今年6月初,四川省以省委組織部名義發文,計劃從任職滿3年的現職優秀村(社區)干部、第一書記中考試錄用154名公務員,占本次招聘總數的18.6%。這和上海市的“立交橋”有異曲同工之妙。
部分地區進行的社區工作者職業化探索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的圖景:社區工作者隊伍擁有獨屬于自己的職業發展空間和晉級通道,這支隊伍中的每一個人也都擁有崗位尊嚴感、事業歸屬感。
用專業化增強社區工作者崗位能力
職業化的基礎是專業化。每一種職業都必然要求從業者具備相應的專門技能,如果沒有專業化作支撐,社區工作者的職業化發展必然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那么實踐中各級民政部門進行了哪些社區工作者專業能力建設的努力呢?
2000年,《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提出,“努力建設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隊伍?!鄙鐓^工作者這個概念首次出現在官方文件中就和“專業化”緊密聯系在一起。專業化,一開始就是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組成部分;專業化,也一直是各地民政部門實踐探索的方向。
用社會工作專業技能武裝社區工作者成為不少地方的重要選擇。浙江省杭州市出臺鼓勵政策,支持社區工作者積極參加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考試。該市設立了“持證”津貼,規定向持有高、中、初級社會工作師資格證的社區工作者,每月分別發放600元、400元、200元。廣東省深圳市的做法是,強化對社區工作的專業社會力量支撐,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每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配置不少于5名社會工作者和行政輔助人員,其中注冊社工原則上不少于3名。這一做法顯著緩解了社區人手短缺問題,并大大提高了社區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一些地方在招聘入口上下功夫,設法吸引高素質人才進入社區工作者隊伍,從而提升總體專業技能。上海市積極鼓勵高校優秀畢業生到基層就業,2020年5月,上海市民政局、市人保局、市教委聯合舉辦了“上海社區工作者高校專項招聘”活動,為畢業生提供2063個社區工作者崗位。目前,上海市社區工作者隊伍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已達88.6%。
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社區工作者開展進修培訓,開闊社區工作者的視野、提高社區工作者的專業技能,也成為一個立竿見影的現實選項。浙江省杭州市將社區工作者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建立社區工作者實訓基地,每年投入140余萬元定期舉辦繼續教育培訓班、實務高級研究班、三社聯動培訓班等七大類培訓活動。
用榮譽激發社區工作者崗位自豪感
榮譽表彰聯系著職業榮譽感,也聯系著社會認可程度。恰如其分的榮譽表彰同薪酬保障、職業發展、專業提升一樣,是激發社區工作者活力、增強干勁的催化劑。
2017年5月,國家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表彰先進城鄉社區組織和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為落實該文件,2019年2月,民政部聯合中央宣傳部評選出10名“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今年4月,民政部聯合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發布10名“城鄉社區抗疫巾幗先鋒”先進事跡,展示新時代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的良好精神風貌,引起良好社會反響。
浙江省積極落實上述意見要求,高度重視對優秀社區工作者的表彰宣傳。該省按照“一個領軍人才一面旗,一批領軍人才帶整體”的思路,2015年起在全省范圍開展社區工作領軍人才選拔。2019年,浙江省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義通報表揚298名城鄉社區工作者。2020年4月,浙江省又高調開展城鄉治理“十百千”活動,計劃征集1000名社區工作者英勇抗疫的故事,隆重推出“城鄉社區千名抗疫人物英雄譜”。
其他地區也各有不同舉措。上海市在評選各級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五一勞動獎章”“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時優先推薦社區工作者。山東省將表彰獎勵與薪酬掛鉤,對于獲得國際功勛榮譽、國家級和省部級表彰獎勵的社區工作者,在本崗位等級基礎上分別調高5個、2個、1個等級,激發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于各地就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專業化等方面進行的創新,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主任、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龔維斌表示,“疫情大考后的社區,作用更加凸顯,隊伍建設更加迫切。各地實踐創新起到了吸引優秀人才進入社區工作者隊伍、提升服務管理能力、激發工作熱情的作用。但是,如何處理好社區工作者職業化與社區自治組織性質定位的關系是一個新課題。下一步,各地可以在完善法律和政策方面積累更多好經驗、好做法,既能提高社區工作者能力,又能充分調動社區居民參與,避免行政包攬的弊端?!?/span>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