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開誠布公解疑釋惑 讓更多人參與救助管理工作

時間:2020-06-2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王 銘

  6月19日,湖南省民政廳在衡陽市啟動全省救助管理和托養機構“開放日”活動,向社會宣傳救助成效、展示照料服務、介紹尋親工作、弘揚傳統美德、引導公眾參與,形成全社會關心救助管理工作、關愛流浪乞討人員的良好氛圍。

  湖南省民政廳二級巡視員陳自力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各級民政部門要以 “提升服務質量,履行兜底職責”為主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提升救助管理工作服務質量,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要開誠布公,解疑釋惑,虛心聽取民意,增進溝通了解,爭取社會理解與支持,把救助管理站越辦越好。

  在“開放日”活動中,各地除了充分宣傳救助工作成效,還積極展示照料服務、救助尋親、街面巡查和綜合治理、落戶安置、源頭治理等工作情況。

  株洲市邀請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媒體記者、愛心人士50余人走進救助管理站,了解受助對象生活狀況、救助保護政策法規和途徑等,讓他們親身體驗救助流程、監督救助工作,幫助救助管理站整理內務、零距離感受受助人員的日常,參與有獎問答、了解救助流程及政策,還前往托養機構慰問受助對象并贈送愛心粽子。

  株洲市政協委員王輝平說,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救助管理站內濃濃的家的感覺。從色調到室內墻上的文化故事繪畫,到每一張床和桌椅的設計,都讓人感受到“有我有你有陽光,有情有愛不孤單”的大愛情懷。株洲市善德力量志愿者聯合會會長陳艷建議,要把政策宣傳到群眾身邊去,要讓更多人了解救助管理工作,讓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到這個團隊中來,一起傳遞正能量。

  婁底市救助管理站今年采取“站外主題活動+站內救助流程體驗直播”的方式,向社會公眾展示救助管理站風貌及工作成效,帶領市民近距離體驗受助人員在救助管理站內的日常生活,詳細了解救助管理、尋親服務及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流程。活動現場,還開展了“愛在童心·筑夢同行”兒童之家點亮微心愿行動,婁底市旗袍協會認領了第一批“微心愿”,為大科街道辦事處33名小朋友購買學習用品和書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救助管理站聯合多部門走上街頭宣傳救助政策、發放救助宣傳資料,向社會公眾詳細介紹了受助人員怎樣來到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站怎樣提供救助服務、怎樣幫助求助人員回歸家庭,以及尋親工作的途徑渠道。

  提升服務質量,履行兜底職責,湖南在破解“尋家”難題上下功夫。近年來,為切實做好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幫助滯留受助人員早日回歸家庭,湖南各救助管理機構健全服務體系,引進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需求為導向,深入推進流浪乞討救助工作規范化、專業化。全省年均救助量達16萬余人次,通過新聞媒體、DNA比對、人臉識別等途徑,已幫助600名無身份信息流浪乞討人員回歸家庭。

  長沙市引進專業心理咨詢團隊,設立醫務室,對所有正常求助對象開展心理關愛調查,對每一位入站求助對象進行健康檢視,將善心、愛心、熱心、耐心、盡心的救助管理服務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近3年來探索的以“快速甄別查詢法、人像識別比對法、網絡尋親推送法、頭條精準推送法、定向跟蹤調查法、基因信息比對法、紙質媒介公告法、跨區實地尋親法”為主要內容的“尋親八步法”,更是幫助了1400余名特殊對象回歸家庭。

  衡陽市救助管理站近年來從健全尋親服務體系、強化現代科技手段、加強社會力量參與等多個方面入手,著力提升救助尋親服務水平。積極推進的“互聯網+救助尋親”模式,借助DNA比對、人臉識別等技術提高尋親成功率,幫助滯留的“三無”受助人員查找戶籍信息,讓更多滯留的受助人員得以返鄉。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6.2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