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是首善之區。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強調,“看北京首先從政治上看”。社會組織黨建抓得新不新、實不實、好不好,也折射出“政治上看北京”要求落實得到不到位。經過不斷探索,北京市初步建成以綜合黨委為領導核心,以聯合黨委為四梁八柱,以社會組織黨支部為基層基礎,以黨建支持力量和各項保障機制為輔助的黨建工作體系,基本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社會組織黨建“北京方案”取得顯著成效。
以社會組織自治屬性為依托,建立以綜合黨委為領導核心聯合黨委為紐帶的組織體系
為確保黨建工作脫鉤不脫管,2016年12月,北京市委組織部批復成立了北京市行業協會商會綜合委員會(以下簡稱綜合黨委),統一領導全市性行業協會商會脫鉤后黨建工作,并承擔市民政局作為業務主管、直接登記無業務主管單位的市級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面對近3000家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綜合黨委直接抓抓不過來,宏觀抓抓不實,只抓典型又抓不全面。經過深入研究、反復論證,建立了“綜合黨委—聯合黨委—社會組織黨組織”三級組織體系。在這一組織體系中,聯合黨委是最為關鍵的環節,也是北京社會組織黨建最重要的創新舉措。
聯合黨委的組建堅持以下三項原則:一是分類組建。按行業、類別、領域組建了52家聯合黨委,每個聯合黨委覆蓋50家左右行業性質相近的社會組織,把單獨組建和聯合組建的社會組織黨組織,以及相關領域尚未具備組建黨組織條件的社會組織納入相關領域聯合黨委,保證大小合適、結構均衡,確保黨聯合黨委能管得住、管得好。二是依托書記單位。構建以書記“任班長、負總責、配資源”的聯合黨委領導體制,由書記單位配備專職黨務工作者和黨建指導員,場地、人員、資源隨著書記走,書記在哪兒,陣地就在哪兒,保證聯合黨委能夠圍繞在書記周圍有序開展工作。三是從社會組織來到社會組織中去。所有的聯合黨委書記、副書記、委員,都是從社會組織內部產生,或是由黨委書記推薦,由綜合黨委任命,確保聯合黨委委員素質較高、結構合理,既懂黨建工作,又懂社會組織業務,能夠充分融入社會組織,真正受社會組織歡迎,真心為社會組織服務。
以民政登記管理職能為抓手,建立齊抓共管謀黨建的管理體制
完善的管理體制是黨建任務落實的重要支撐。綜合黨委堅持將黨建工作與民政部門登記管理職責有機結合,將黨建融入社會組織登記、年檢、等級評估、執法監察等各環節,舉全局之力抓社會組織黨建。
一是在登記審批環節,要求社會組織在章程中增加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內容,提交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承諾書和黨員情況調查表,在社會組織成立之初同步納入相應聯合黨委管理。
二是在年度檢查環節,將黨建工作情況納入社會組織年檢重要內容;不配合不支持黨建工作的社會組織,納入異常名錄。
三是在等級評估環節,將黨建工作作為評估的重要指標,凡是黨建工作薄弱,應建未建黨組織的,不得被評為4A級以上社會組織。
四是在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環節,由社團、民非、基金會等業務管理部門推薦聯合黨委委員,對成立社會組織黨支部及書記人選進行初審把關,確保政治素質合格,能夠勝任黨建工作。
五是在執法監察環節,結合黨建工作,及時發現社會組織日常管理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介入并監督整改。各個部門都實行黨建和業務同向同步同責,確保形成齊抓共管謀黨建的合力。
以黨建引領社會組織發展為方向,推動黨建與業務有機融合
黨建與業務融合是社會組織黨組織生存發展的核心價值。綜合黨委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黨建引領社會組織發展,全力將社會組織各級黨組織打造成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基礎社會治理,保障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一線指揮部。
一是在政治引領層面,推動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發揮。通過會議傳達、政策解讀、文件傳閱等方式,認真組織開展政策宣貫,引導監督社會組織依法執業、誠信從業;加強社會組織負責人政治審核,嚴把選人用人關,選出政治立場堅定的人員進入管理層,確保社會組織正確政治方向;加強意識形態風險研判,認真組織開展社會組織領域維穩風險隱患排查,落實重大活動事項報告制度,確保社會組織平安穩定。
二是在議事決策層面,推動社會組織黨建與業務有機融合。指導社會組織黨組織列席社會組織重要會議,同時可依據社會組織章程,向所屬社會組織理事會提交有關加強黨的建設和完善自治管理的指導建議。
三是在協同管理層面,推動聯合黨委與業務部門深度配合。在聯合黨委參與社會組織負責人審核的基礎上,推動聯合黨委參與社會組織換屆領導小組,介入換屆監督;培育引導聯合黨委對所屬社會組織年檢、評估、抽查審計等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監督整改,將聯合黨委建設成為管理部門與所屬社會組織之間聯結的紐帶、溝通的橋梁和管理的助手。
四是在社會動員層面,推動社會組織資源與參與社會治理的充分融合。推動聯合黨委樹立“政工+社工”理念,既要抓政工工作,也要抓社會工作,引領所屬社會組織在黨的領導下,有序參與疫情防控、京津冀協同發展、脫貧攻堅、2022年冬奧會等國家重大戰略、重大活動和各項社會治理工作,讓聯合黨委成為社會動員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五是在扶持發展層面,推動聯合黨委的引領示范作用有效發揮。指導聯合黨委當好資源匯聚平臺、議事協調平臺、文化交融平臺、發展共享平臺,成為資源的中樞、信息的中樞、服務的中樞,幫助所屬社會組織拓展業務范圍、增強服務能力、抵御各種風險,為社會組織發展搭建了新平臺,開辟了新路徑。
以社會組織自身特點為基礎,完善北京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機制
充分的工作機制是黨組織規范運行的有力保障。綜合黨委緊密結合社會組織自身特點和運行方式,建立了一套與社會組織高度契合、責任明確、運轉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工作協調機制。一方面,通過市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聯席會議,綜合黨委與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等部門定期溝通、互通有無,及時對研討社會組織領域黨建新情況、新問題;另一方面,落實基層聯系點制度,明確綜合黨委委員對聯合黨委以及聯合黨委委員對所屬社會組織的聯系點,逐一調研走訪,建立工作聯系,構建上下貫通、左右聯動、優勢互補、共管共治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規范運行機制。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制度建設。構建聯合黨委和社會組織黨支部規范化指標體系,編印了《北京社會組織黨建案例匯編》,制發了社會組織黨建經費管理使用、黨員組織關系轉接、黨支部設置、黨員黨費收繳使用等30余項工作制度,為社會組織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打下基礎。
三是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加強聯合黨委委員、社會組織負責人、黨組織負責人及專職黨務工作者的政治輪訓和業務培訓,構建多形式、分層次、廣覆蓋的黨建培訓體系。充分挖掘智庫類、學術類社會組織中的黨建專家,加強與高校、社會研究機構、黨建研究基地等有關方面合作,建立社會組織黨建智庫,為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社會組織黨建模式提供理論支撐和專業指導。
四是建立支持保障機制。按照“上級提供基礎保障、社會組織充分動員自身資源”的工作思路,為聯合黨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提供基本的人員和工作經費支持,保證工作正常運行;同時,鼓勵社會組織拓寬黨建經費渠道,深挖社會組織“富礦”,建立多元化的黨建工作保障機制。
(來源:《中國民政》雜志2020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