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葉林霞
安徽省安慶市是大別山革命老區,下轄10個縣(市、區)中有5個國家級貧困縣和3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縣(市、區),2014年建檔立卡時,全市有貧困村375個、貧困戶22萬戶、貧困人口67.63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5.28%,是全省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市之一。
近年來,安慶市民政局切實兜底線、建機制、織密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扎實履行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職責。如今全市5個貧困縣全部順利摘帽,37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現對安慶民政部門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進行梳理總結,為下一步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做好準備。
堅持盡銳出戰,堅決扛起政治責任
加強組織領導。安慶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將農村低保、特困救助、養老服務發展等納入民生工程持續實施。實行“領導領銜、專班推動、閉環管理”,采取項目清單工作法,對各縣(市、區)及機關的脫貧攻堅工作定期調度、掛圖作戰、對賬銷號。
強化頂層設計。近三年來,市民政局先后制定或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兜底脫貧政策文件50余份,扎實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和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夯實兜底保障制度基礎。
爭取上級支持。積極爭取省民政廳對安慶市重點貧困縣予以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城鄉低保、特困救助、臨時救助等保障力度。
堅持兜底保障,不斷夯實脫貧基礎
加強政策銜接。堅持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做到標準“兩線合一”,對象“雙向納入”,完善低保對象綜合認定指標體系,細化醫療、教育、住房等剛性支出扣減辦法,對初次就業貧困家庭落實低保漸退機制,著力解決“兜不住”和“應兜未兜”的問題,做到一個不落,不留“鍋底”。
推進救助改革。將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納入市本級年度預算,每年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專業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救助項目。完善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穩步提高救助標準,有效防止邊緣戶返貧。全面推開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將低保、特困、臨時救助三項救助審批權限由縣級民政部門下放至鄉鎮(街道)實施,進一步壓縮了審批時限,提高救助時效。
強化規范管理。實行低保動態調整,加強貧困戶動態監測,對“三戶一體”人員開展全面信息比對和摸底排查,將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民政救助范圍。同時,加強信息資源共享,推進低保救助網上審批,每年對兜底保障對象開展常態化核對,年均核對49萬人次。積極參與集中整治“兩項目一資金”,嚴防“人情保”“關系保”等現象,確保救助公開及時透明。
加大救助力度。針對2020年疫情、汛情實際,及時出臺相關文件,明確“九個一”的工作要求,壓實包保責任,民政管理服務對象無一例感染。2020年全市(除宿松)累計發放城鄉低保資金6.04億元,保障12.90萬人;發放特困人員供養資金2.38億元,保障2.54萬人;發放臨時救助資金2300.71萬元,救助1.21萬人次。會同發改、財政等部門啟動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累計為低保、特困等困難群眾發放臨時價格補貼7797萬元,保障了160萬人次的基本生活。
堅持全面關愛,切實提升脫貧成色
提升養老服務能力。依托國家級系列養老改革試點,積極打造“安慶養老”工作品牌,著力夯實基層基礎,努力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養老服務品質明顯提高。全市已建成縣級中心11個,鄉鎮(街道)中心149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1101個,三級養老服務中心覆蓋面達到100%,養老床位共計4.36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45.6張,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護理型床位占比36.3%。
提高社會福利水平。落實孤棄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救助福利政策,實現“應養盡養”,全市共1265人享受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待遇,6.7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全部錄入全國信息管理系統并受到關愛,安慶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建成并投入運營。全面開展全國康復輔助器具社會租賃服務試點,建成“1+1+10”的服務網絡,14大類80余種產品納入租賃服務清單,服務人群超過2800人次,社會服務水平穩中有進,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做到“應補盡補”。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認真配合省民政廳開展“百社進百村”助力脫貧攻堅行動,支持省、市社會組織與深度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扎實開展社會組織“強補促”專項行動,全市85家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投入資金近500萬元。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志愿服務,73萬名志愿者累計開展扶貧濟困、扶老助殘、助學助醫等服務210萬小時。
安慶市民政局將進一步做好兜底保障政策鞏固延續,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推動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推進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工作,強化基層民政服務能力,全力推動兜底保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基礎更牢、質量更高、成色更足。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