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朱正達?李?征?張?瀟
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舜耕街道舜華社區與老社區相比,具備基礎設施好、居民文化素養好、家庭收入多、個人需求高的特點,社區黨員呈現出結構復雜化、層次高端化、意識民主化、需求多元化的特點,參與社區建設的意愿較強,在此基礎上,社區建立起適合高檔社區民主建設的“三三制”民主協商運行機制。通過三事分流、三會兩站、三協并舉新機制,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良好局面。
三事分流明確協商主體
社區按照“大事黨委辦,小事協商辦,私事個人辦”的理念,將126項社區公共事務進行列單分流,明確參與民主協商主體,拉開社區服務框架。黨委政府負責大事,社會組織處理小事,個人家庭辦好私事。理順了社區黨委、“兩新”組織和居民黨員的職責,明確了各方在社區治理中職能定位,提升了社區服務效能,實現了責任共擔。開展一場活動,社區負擔資金支持、資源鏈接、搭建平臺的“大事”,社會組織、居民骨干、參與單位承接組織宣傳、協商議事與具體實施的“小事”,個人則承擔組織義務,遵守組織公約,熱心組織公益,做好“私事”。大到協調處理公共事務,矛盾糾紛,小到舉辦一場社區活動,“三事分流”工作法已經成為舜華社區推進社區協商議事、治理創新的一把“金鑰匙”。
三會兩站?健全協商機制
通過“三會兩站”,激活本土社會組織黨組織,引導其參與社區治理,提供專業服務。三會,即互助會、聯席會、基金會;兩站,即公益站、黨建工作站。互助會是互助性志愿性社會組織,以樓宇為單位,選出黨員和居民代表,開展鄰里幫扶,樓宇事物處理等,進一步修補基層治理中的組織斷層,將公共服務落實落小落細。聯席會由社區黨委、互助會、“兩新”組織黨組織和社工組織等多方組成,按照“黨建事務分流”原則,協商處理社區事務。基金會由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多方注入資金,共同選舉產生基金會成員,監督管理資金。社會組織、互助會等申請使用資金,用于社區服務。基金會定期公開基金使用情況。公益站用于社會組織備案,制定社會組織孵化計劃、支持輔助社會組織發展,規范社會組織建設,激活居民自治功能。黨建工作站依托社區“先鋒空間”黨群服務站,實現黨員管理、黨員社工培訓、黨建項目管理、在職黨員聯絡、黨員志愿等功能。
三協并舉?推進協商議事
開展小事“微”協商。社區專職網格員、樓組長通過“鄰里拉呱大家談”、入戶走訪、暢通民意網絡反映渠道等形式,搜集網格內的民意訴求,專職網格員能解決的直接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反映至社區黨建工作站,由工作站牽頭,對問題進行協商解決。社區居民對問題解決過程及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從而將小矛盾消化在網格內,實現網格“微”治理。社區充分發揮樓宇互助會的作用,在文藝匯演、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開展樓院“微”協商,將協商議事陣地遷移。工作站內未能解決的問題上報至社區,由社區進行整理匯總存入議題資料庫;同時將問題按輕重緩急進行分類,由社區居委會主任牽頭召開協商會議,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居民的監督下協商落實。
開展自治協商。社區內部共性問題屬于自治協商,社區將此類問題報送至公益站。公益站牽頭組織召開通過召開樓院長會議,社會組織會議,商定協商方案,由社區負責落實解決,社區居民全程監督,實現“小事不出社區”的自治協商。比如:天泰乒乓球協會在公益站牽頭下,召開換屆選舉大會,公開選舉協會負責人,做到公正、公平、公開。
開展多元協商。涉及社區居民在依法治理和綜合服務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屬于多元協商。社區通過召集多元協商相關利益主體,在黨委帶領下召開會議,商定協商方案,需要社區單獨解決的由社區負責落實解決,需要聯合解決的由相關主體與社區共同負責落實解決,實現協商共治。2016年針對社區公交站牌設置問題,社區多方聯絡,召集公交公司、城管等部門,多次現場辦公協商,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成功選址,獲得居民一致好評。
通過探索實踐,“三三制”工作法成為推進協商議事工作的助推器。今后,舜華社區將進一步健全協商議事機制,規范協商議事流程,依托“互聯網+”思維,增強協商議事的參與性與互動性,提升為民服務水平,推動社區更好發展。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