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天價彩禮、薄養厚葬、濫辦酒席……革除農村陳規陋習、減輕家庭負擔是農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最為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早在2018年底,民政部、中央組織部等7部門就聯合出臺了《關于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工作的指導意見》,將規范日常行為、維護公共秩序、保障群眾權益、調解群眾糾紛、引導民風民俗列為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主要內容。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那么,在鄉村振興中,以自治形式出臺的村規民約,如何才能真正落地見效呢?
村規民約要合法合規合實際
“村規民約是助推鄉村移風易俗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在促進鄉村公序良俗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既可降低鄉村治理的成本,也能提高鄉村治理的能力。”這是江西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廖敏近期參加課題調研的感受。她同時也在思考,作為一種自治形式,村規民約能否真正落地的問題。
對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碧海街道丁家寨村“兩委”來說,這個問題也曾困擾了他們許久。《丁家寨村規民約》出臺之前,舊村規民約泛泛而談、流于形式,缺乏強有力的執行力與約束力。當地村民戲謔:“村規民約只是文章上有、筆尖上有,落到實處便是空頭支票。”
面對質疑,村“兩委”班子深受震動,決心扭轉這種村規民約為具文的現象。他們立足實際,多次與村民代表探討,擬出《丁家寨村規民約(草案)》,并進行公示,以期既能尊重村民意愿、又能保障村民權益。于是,14個村民組逐一召開座談會,讓與會村民各抒己見、充分交流,對村規民約進行修改和完善。丁家寨村的村干部感慨,村民們的深度參與,讓村規民約更合實際、民意更足、更富有生氣,村民主人翁意識也因此有了很大提升。
丁家寨村是畢節市七星關區圍繞建設“法治示范村”,大力推進修訂和完善村規民約工作的一個縮影。七星關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村規民約主要突出移風易俗和利益導向相關問題,修訂一般要遵循三個原則:不違背法律法規,符合實際、切實可行,嚴格民主程序。
廖敏表示,村規民約只有依法規開展,尊重當地風俗習慣,符合農村實際,體現全體村民意愿,才能落得下去,才能取得長久時效。同時,她強調,村規民約制定要規范,村里要嚴格落實備案制度,鄉鎮政府應該對村規民約內容進行審核,確保其沒有與法律法規相違背,并順應時代發展需求。
發揮好紅白理事會等基層群眾組織作用
河南省寧陵縣張弓鎮管莊村紅白事簡辦的新風尚讓村民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而在幾年前,村里紅白事大操大辦、攀比現象很常見。為了剎住這股歪風,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黨員幫助制訂相關規章制度,將移風易俗寫進村規民約,讓農村紅白事操辦有了章程。村紅白理事會會長王明證做了二三十年的紅白事“大總”,他深有感觸地說,剛開始不讓大操大辦,村民們還不理解,現在有了村規民約,村民們都認可,都變成自覺行動了。
廖敏在調研時發現,紅白理事會、鄉賢力量等在村規民約制定、執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地村規民約的執行與這些基層群眾組織的能力強弱密切相關。這些組織是激活農村發展的內在動力,在村規民約的宣傳、引導、監督、服務等方面承擔了一定的職責。因此,她建議,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強化村規民約的遵守和落實,尤其是監督村規民約的執行和違規違約的處置。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博士鄭自立也在關注鄉村振興中的移風易俗問題。他表示,在鄉村振興中,要充分發揮農村群眾組織作用。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紅白理事會、老年協會等基層群眾組織的業務指導,加強對成員的業務培訓,讓他們準確掌握相關政策法規;也要完善組織章程和各項制度,規范其運行。
增強村規民約的約束性
村規民約制定出來了,但是有人不遵守咋辦?廖敏說,村規民約更多從道德層面約束,如何增強其約束性是提升村規民約實效性的關鍵。
民政部、中央組織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要堅持問題導向,尤其要針對濫辦酒席、天價彩禮、薄養厚葬、攀比炫富、鋪張浪費等行為,提出有針對性的抵制和約束內容。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一般還應針對違反的情形,提出相應懲戒措施。
畢節市七星關區碧海街道丁家寨村重點發展經果林,但部分村民經常在果園里亂鉆亂竄,踐踏了果實,而村里又缺乏相應懲治措施,村民們很無奈。為此,新制訂的村規民約專門寫入了對此行為的約束和相應懲戒措施,以遏制這些情況的發生。在寧陵縣張弓鎮管莊村明確,對違規大操大辦紅白事的村民,取消評先資格。
在梳理村規民約的執行情況過程中,廖敏發現,各地堅持化懲為獎、獎罰結合的執行方式,改變了過去單純的只懲不獎、黑名單等簡單粗暴的治理模式。例如,村規民約執行情況實行積分制,與“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評先掛鉤,激勵村民遵守村規民約。
鄭自立建議要發揮身邊榜樣的作用,利用好人好事等正面引導村民人人守約、人人遵規的良好風尚。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