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兒童關愛是“全周期管理”的重要一環
——訪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侯靜

時間:2020-04-1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孫 翱

  全周期原來是指產品生產的整個過程,把這個概念用到社區治理,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侯靜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讓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如何避免由于今天的忽視造成20年后的問題?

  管理覆蓋全周期,兒童關愛是“大題”

  社區“全周期管理”要致力于在大環境中解決整體性、長期性的問題,而不是解決局部問題。“《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提供的數據顯示, 2017年全國的流動人口總量約2.45億,作為流動人口子女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總數約1億人。通過夯實社區的兒童活動陣地、培育和引進兒童服務類社會組織,強化志愿服務體系建設等途徑,提升這1億名兒童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無疑是‘全周期管理’的重要一環。”侯靜說,如果忽視這些孩子當下面臨的問題,將來農村社區就會缺少正能量和活力,而且農村地區乃至全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就會增加。

  城市里的流動家庭和本地家庭,留守兒童及其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由于缺乏共同語言和相互了解,既難以溝通,也容易產生沖突和不良情緒,是社區全周期管理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在侯靜看來,首先要全面為兒童解決圖書室的問題。城鄉兒童的社區活動,很重要的一環是閱讀。侯靜對一所民辦打工子弟學校150多名農村流動兒童作過調研,發現孩子上到小學三年級平均才讀過不到3本課外書,5年級和6年級平均讀5本課外書,這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其實建閱覽室不難做到,政府要劃撥一些經費,在每個社區建一個圖書室,為社區配備圖書。如果沒有社區用房,要考慮是否能租個房子。如果無法配置新書,從社會募集圖書也并不難。管理員可以由退休人員、自由職業者或全職媽媽擔任,每周定期開放幾次。當孩子喜歡上了閱讀,并通過閱讀懂得了道理,打鬧、任性等問題就會減少。

  其次,可以利用社區活動室或幼兒園等駐社區單位的場地,多開展文藝表演、故事會、乒乓球賽、游戲之類的文體活動,促進居民以及兒童之間的互動,讓他們有參與感,并通過共同參與變得親近。

  同時,也可以在社區內招募志愿者,組織有余暇的社區居民做一些為缺乏照顧的雙職工子女和流動家庭子女讀書、輔導他們做作業之類的志愿活動。社區居民通過做志愿者既能產生愉悅感,也能增進理解和友誼。此外,可以建一些微信群、論壇,方便居民分享信息、開展互動。

  社區難以全包辦,專業機構不可缺

  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理論基礎是生態系統論,其方法和理念非常適用于社區的全周期管理。因此,社區全周期管理要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者的作用。

  侯靜注意到,社區有些特殊兒童,對他們的關愛需要由專業人士才能完成。比如說一些單親家庭兒童會出現焦慮或輕度抑郁癥狀,卻沒嚴重到需要去醫院精神衛生科治療的地步,這就需要社會工作師或心理咨詢師去調節其情緒,緩解其焦慮和抑郁癥狀,改變其非理性思維,讓孩子明白父母關系破裂了,如果不離婚對我也不好;父母離婚了,但他們還是愛我的。同時,還要提升其學習能力,孩子學習成績提升了,得到的鼓勵多了,一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此外,社工還能教父母學會親子溝通的正確方式,促進家庭和諧。

  “社區除了創辦圖書室,還可以由志愿者和社工組織他們寫讀后感、開故事會;組織孩子們自制一些小道具,用讀過的故事編寫劇本,進行舞臺劇表演,幫助兒童理解圖書,全方位提升兒童的自我了解、人際關系,以及團隊合作等能力。同時,這也就解決了托管的問題。”侯靜說。

  如上所述,在社區公共空間活動時,兒童經常會打鬧,本地兒童和流動兒童在一起時更容易出現此類問題。很多時候,這是因為他們彼此不理解、不懂得合作。社工通過策劃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孩子們共同活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比方說可以組織“名字串串燒”活動,請孩子們依次介紹自己叫什么、喜歡什么,還可以開展“搭橋”“同舟共濟”等心理拓展活動,以培養兒童的團隊意識。

  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很多志愿者在社區參與防控,媒體也給予了很多宣傳。將來應該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讓社區居民更加了解志愿服務組織及其作用,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專業機構缺專才,專才難以盡其才

  公益組織在關愛流動兒童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很好地踐行了“全周期管理”理念。比如說,“新公民計劃”項目開展的“玩轉城市”項目,帶著長期生活在五環外、對北京不甚了解的兒童了解北京,帶他們參觀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世博園等38個活動站點,還帶他們去看兒童劇。此外,“新公民”還做了一些習慣養成教育,對流動兒童的學習和人際關系,都有很好的促進。截至目前,他們的項目已經惠及2.7萬多名流動兒童,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予以有力支持。

  這些工作專業性很強,所以公益組織更需要大量受過專業學習和專業訓練的社會工作者。“‘新公民’開展的一項針對全國120多家關注流動兒童的公益組織的調查發現,近42%的公益組織的全職人員不超過2名,全職人員超過10名的不足12%,所以他們的大部分工作需要由志愿者完成。”侯靜說。

  事實上,各高校每年有很多社會工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走向社會,但只有極少數從事社會工作。主要原因是待遇不好,崗位缺乏吸引力。侯靜有個學生因在“新公民”實習,喜歡上了做公益,碩士畢業后放棄了待遇更優厚的工作去了“新公民”。然而工作兩年后難以為繼,考了博士,換了收入更高的工作。

  “可能這也是一種循環,如果政府確定你能發揮比較明顯的作用,就會更支持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有個社工機構到北川縣開展專業服務,他們運用社會工作的小組和個案等方法,有效地解決了災區群眾的一些情緒問題和家庭問題。當地教育局兩年時間里撥款80萬元,用于給機構的社工支付工資和項目運作。所以,將來要把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項目的項目和成果宣傳好,讓政府部門和社會看到效果。”侯靜建議。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10)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