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聚焦群眾煩愁事 紓難解困暖民心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范挨計

時間:2021-06-1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民政局結合民政工作職能,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建設,減免、降低協會商會會費收取,簡化社會救助申請辦理程序,破除聾啞學生參加高考障礙等舉措,切實有效地解決了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在養老服務上求質

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工作,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2020年,全市建成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04個、社區為老服務餐廳41家,覆蓋老人約11.5萬名,受益老人約4.2萬名。

今年,呼和浩特市繼續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第一,在全市范圍內繼續新建、改擴建100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第二,開展能力評估工作,重點對中重度失能失智老人進行能力評估。第三,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在已初步構建起“1+N”政策體系的基礎上,繼續制定出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評定標準和服務規范等政策文件。第四,提升養老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適老化設施、消防安全設備、緊急呼叫設備、康復輔具等配備。同時,加強對養老企業的績效考核和服務質量監管,提升養老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在涉企收費上減負

結合“我為企業減負擔”專項行動,呼和浩特市民政局指導各協會商會主動減免、降低、規范收費,進一步增強服務企業能力,持續減輕企業經濟負擔,為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一,民政部門通過下發文件、召開專題會議、官網發布通知公告等方式,及時將國家有關減稅降費的政策傳達給各協會商會和會員企業,為全面開展“我為企業減負擔”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第二,指導各協會商會圍繞專項行動中的任務要求,結合行業特征和協會發展需要,研究制定減免、降低、規范收費舉措,對年度結余較多,有較大減免和降低費用空間的,切實減免、降低會費收取。第三,民政部門會同市場監管局等,加大對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情況的抽查檢查力度,對減免或降低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效果明顯的行業協會商會先進典型,公開通報表揚;對群眾反映強烈、增加企業負擔的負面典型,公開點名曝光;對違法違規收費的,依法依規予以嚴肅查處。

通過“我為企業減負擔”專項行動的有效開展,市本級不收取會費的行業協會商會已占到協會商會總數的80%,累計減免、降低會費共計200余萬元。

在兜底保障上提速

為進一步拓寬救助渠道,滿足困難群眾救助服務需求,呼和浩特市民政局依托微信小程序,建立“社會救助微平臺”,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信息技術手段,做到便民利民、應救盡救。

第一,簡化了社會救助的審核審批流程,解決了辦理業務時申請材料多、審批時間長、紙質檔案查找不便等問題,讓社會救助的辦理由“面對面”轉為“鍵對鍵”,實現了困難群眾救助服務申請“網上辦”“掌上辦”“指尖辦”。第二,申請人在首次辦理業務事項時,通過身份認證后,錄入和提交的基本信息和相關材料,通過系統自動創建成個人材料包,實現了審核審批全流程無紙化、救助資料同步電子檔案化。居民在下次申請辦理其他救助業務時,系統會自動調用個人材料信息進行復用填充,解決了申請人同一信息重復填寫和相同材料多次提交的麻煩,有效提高了救助服務效率。第三,通過平臺,實現了社會救助申請進度可查詢、辦理事項可統計、救助金額可查看和救助信息可比對,為民政相關業務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精準便捷的數據支撐。

在破解難題上求變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學校春季學期無法如期開學。為了讓4月底即將高考的23名聾啞學生順利參加考試,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專門成立了工作組,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全力保障學生備考。

第一,為了保證教學進度,特殊教育學校開設網絡課程進行線上教學,并同步在線上為考生批改和輔導家庭作業,實現“停課不停學”。第二,工作組先后奔赴5所高校進行交流對接,并特地為報考人數較多的幾所院校配備了陪考教師,更好地解決了考生在學習、考試和生活等方面的問題。第三,考慮到多數考生家中電腦與網絡的配置達不到高考的水平要求,市民政局將特殊教育學校的會議室改造成具有20多個獨立考試空間的高考考場,并按照相關標準和要求,購置了電腦、攝像頭、擋板等設備。第四,高考當日,電力、網絡、醫療、伙食等保障小組的工作人員一早來到學校,全方位為參加考試的學生保駕護航。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將繼續扎實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提質增效,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不斷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6.1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