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路建英 朱婕妤) 10月28日至29日,以“生態共融、文化共創”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殯葬協會公墓工作交流會在湖南長沙舉行,會議采用“線下線上+云展會”形式同步開展。中國殯葬協會有關負責人、部分省級殯葬管理服務機構負責人及協會負責人、業界精英、專家學者,以及關心中國殯葬行業發展的業內外人士550余人現場參加會議,另有1.5萬余人次通過網絡觀看本次交流會視頻直播。
會議強調,殯葬行業要想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必須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注重深化殯葬改革的底線思維,將行業整體發展與國家發展總體布局相適應、相吻合。一要樹立大局意識,把殯葬改革提高到國家改革大局中,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踐行于殯葬服務中,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契合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重新認識殯葬工作和殯葬服務本質,用改革思維和創新做法,推動殯葬事業健康發展。二要提高服務水平,著眼于人民群眾關心的痛點、難點、堵點,在補齊殯葬服務短板上下功夫,堅持基本殯葬服務的供給,處理好兜底服務和個性化服務之間的關系。同時,加強人才隊伍培養,積極挖掘殯葬行業優秀文化傳統,孕育新時代下具有現實意義的殯葬新風俗、新文化,讓群眾真正了解行業、認識行業。三要加大創新力度,高度重視“互聯網+殯葬服務”的發展進程,將其作為推進民政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優化殯葬服務、創新殯葬管理、深化殯葬改革的重要舉措。進一步發揮高端智庫作用,大力推進殯葬發展戰略、政策法規、標準制定、文化習俗等方面研究,不斷增強支持殯葬事業改革發展的“軟實力”。
會議要求,殯葬行業存在發展與群眾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對此,要把握新時代行業發展契機,積極創造行業新文化、推動行業改變、帶動行業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調配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對殯葬設施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構建更加緊密的生命服務共同體,讓每位逝者都能有尊嚴地離去,進而在全社會形成對人尊重與注重精神傳承的共同認知。
開幕式上舉行專場紀念禮儀,致敬抗疫英雄,悼念抗疫烈士。會中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湖南省殯葬事業改革發展情況。目前,湖南省已完成34家縣級殯儀館、12家城市公益性公墓、140余家農村公益性公墓和39家骨灰堂的改造升級或新建等工作,基本實現“一縣一館一公墓”的格局,并扎實開展殯葬領域集中專項整治行動,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和節地生態安葬,進一步規范殯葬服務市場秩序。此外,本次會議設置了展區,34家參展單位通過展覽進行品牌推廣、技術交流和業務對接。與會人員實地參觀考察唐人萬壽園、湘水緣長生陵園,感知致敬生命、以人為本的生態葬理念。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