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赤丹
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年之際,深圳提出實現老有頤養的發展目標,引起了全國各界的廣泛關注。一座尚未進入老齡化的年輕城市怎樣謀劃養老服務?從“老有所養”到“老有頤養”,一字之變意味著什么?特區規劃的特色養老,“特”在哪里?
一字之變,回應了廣大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養老問題是群眾普遍關切的民生大事,是百姓切身之事,既是老人的今日之事,也是年輕人的明日之事。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的第一批“拓荒牛”已經步入銀齡,加之大量隨遷人口的養老需求更加凸顯,解決養老問題需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提出,要在推進民生幸福標桿建設中實現老有頤養,把回應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實在政府文件中。此次深圳提出構建基本保障領先、中端供給充分、高端發展豐富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就是對標中央精神,進而落實落地,讓老有頤養的目標更加具體。
一字之變,體現了有備而老的謀劃應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要做到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截至2019年,深圳全市有33.76萬戶籍老年人,老齡化率僅7%左右。作為相對“年輕”的城市,深圳尚有應對老齡化的時間窗口,應當抓緊寶貴的時間和機遇,不斷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同時充分借鑒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經驗,從養老服務供給與需求兩側發力,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雙輪驅動,保障基本與普惠養老雙向并舉,推動老齡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字之變,旨在打造養老先行示范的“深圳方案”。圍繞老年人及家人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的提升,深圳從制度體系建設、服務供給優化、支付能力提升、社會環境建設等方面著手,以7大策略17項工程67個項目,推進老有頤養系統化建設,明確了老有頤養的建設路徑。在推進過程中,還要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特點,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在科技助老方面做到先行示范;要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建設,打造老有頤養深圳標準;要培養高素質、有情懷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讓老有頤養“深圳方案”更可持續、可復制,更有效能。
實干方能興邦,創新成就未來。盡管提出了老有頤養系統化方案,但應對老齡化是一個長期戰略,尚需要綜合運用教育、就業、科技等政策和技術手段,進而形成各方合力,方能讓“頤養”更有成色。我們期待“頤養”的每一個細節都能落細落好,期待深圳防老更加“有備”。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