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雨點
2月11日,農歷除夕。陜西省渭南市救助管理站里,19名暫時不能回家的受助對象在工作人員精心照料下,穿新衣、吃團圓飯、看春晚、做游戲,喜氣洋洋地過了一個暖心的春節。
鏡頭一:站長帶頭過新年
“今天是除夕,站里給大家準備了團圓飯。”站長吳超一邊說著,一邊帶領著工作人員忙活著為受助對象和留崗工作人員準備可口飯菜。
為了讓滯留在站的流浪乞討人員度過一個祥和、溫馨的“團圓年”,工作人員從臘月二十九便開始忙活,掛燈籠、貼窗花、貼春聯,還給受助對象們更換了新衣服,添置新床單被褥……
“我們這里長期滯留的人員大多存在智力障礙,語言溝通困難,很難聯系到他們的家人,有的已經滯留了9年之久。平日里,我們積極幫他們尋親,還給他們辦理了戶口,讓他們能夠享受特困人員保障政策。過年了,即使他們沒找到家人,我們也要努力讓他們過好節。”吳超說,“春節期間,救助管理站加大街面巡查力度,主動勸導流浪乞討及臨時遇困人員,引導他們進站接受救助。站里隨時準備有溫馨舒適的房屋、干凈整潔的被褥、香甜可口的飯菜,可以保障他們度過一個溫暖的春節。”
鏡頭二:用堅守傳遞關愛
“大叔,來,吃點香蕉、橘子,喝點水!”工作人員王西軍將一盤水果和兩杯熱茶,遞給剛吃完年夜飯、在接待大廳看春晚的兩名受助對象。
往年這個時候,王西軍已經帶上給父母準備的禮物,驅車趕回200公里以外的老家陪家人吃團圓飯。今年,為積極響應國家就地過年的倡議,他留下來,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除夕當天,王西軍跟媳婦早早地吃完團圓飯,便趕往單位值班。
說到不能回家過年,王西軍多少有些遺憾:“我去年10月結婚了,按照家鄉的習俗,這個春節我得帶著新婚妻子回老家拜見雙方父母。但因為疫情防控需要,我和媳婦商量后還是決定留守崗位。”
正說著,派出所民警送來了一名求助人員。王西軍立刻為求助者測量體溫,進行身體檢視,觀察他是否有乏力、干咳等癥狀;并對他的行程軌跡、接觸人員做了詳細記錄。緊接著,王西軍帶著他前往定點醫院進行核酸檢測及體檢。回到站里,王西軍給他端來了飯菜,幫他洗澡、換上新衣服,安排他在救助管理站隔離觀察區住下。經過耐心溝通,受助對象和王西軍逐漸熟絡:“我叫羅曉安(化名),今年25歲,是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鎮羅家灣村人,出來打工沒有找到活,錢也花完了。”
安頓好羅曉安,已是子夜1點。這樣的情況,在救助管理站早已習以為常。談起春節值班,王西軍說:“民生保障無小事,救助工作大于天。我們救助管理站全年實行24小時值班制,特別是春節期間,更是責任重大,我們得保障這些流浪乞討人員能過一個安全幸福的春節。”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