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作為民政部“孺子牛獎”獲得者,回想起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13年的發展,我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牛”精神,深有感觸。
兒童至上 甘當孺子牛
作為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第一任院長,給孩子們怎樣的未來,提供什么樣的暖心服務,是擺在我和工作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13年來,我和團隊堅守“全心全意為兒童服務”初心,精心養育兒童、全心救治兒童、專心教育兒童,讓孩子們在“鄭周大院”里茁壯成長、快樂生活。先后救助孤兒、棄嬰及服刑人員子女等各類困境兒童4500多名。通過不遺余力開展醫療救治和康復訓練,讓千余名病患兒童圓了“健康夢”;千方百計實施社會收養、尋親,讓千余名孩子圓了“回家夢”;通過日復一日的教育培育,讓上百名孩子掌握一技之長,圓了“成才夢”!4700多個日子里,孩子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
敢為人先 勇當拓荒牛
作為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籌建者,回想建院時的艱難歲月,至今難忘。籌建兒童福利院是當年市委市政府向鄭州市人民承辦諾的“十件實事”之一,建設之初,就提出建設“全國一流兒童福利院”的目標。第一次來到施工現場,面對殘破的廠區,無路、無水、無電、征地時村民的不理解、辦手續時部門間的協調、施工時各種工程問題的處理等種種難題,我都一一扛下。2008年一期工程順利完成,2012年二期項目投入運營,一座設施一流、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兒童福利機構終于在荒蕪的曠野上拔地而起。
項目竣工了,大院建成了,下一步該如何干呢?我和團隊在干中學、在學中思,慢慢地,在探索中有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向:讓孩子吃飽穿暖不是最終目的,讓孩子得到呵護、擁有幸福、回歸家庭、走向社會才是終極目標。就這樣,我們邊干邊學,主動創新,逐漸探索出“打造六個中心、構建一個體系”發展思路,建起了全省首家新入院兒童專屬病房“天使驛家”,成立了省內第一個專門為社區困境兒童提供免費服務的藍手杖困境兒童俱樂部,成為全國首批“專業社工模式”示范院,社工服務貫穿兒童養、治、教、康、置服務全過程,開展標準化建設,梳理規范4大體系137項標準,輻射全院9個科室上百個崗位,形成了推進內部管理標準化和專業服務一體化,社工型、開拓型兒童福利機構“兩化兩型”發展新格局。
任勞任怨 樂當老黃牛
13年來,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涌現出一批任勞任怨、樂于奉獻、主動擔當的兒童福利工作者。全國技術能手、孤殘兒童護理員大賽特等獎獲得者陳凱麗,“鄭州好人”代表、道德標兵王振超,孩子的“好爸爸”燕飛,抗疫先進吳婷、孟少華……他們都是其中的代表。13年來,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秉持“兒童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4700多個日子里孕育出的“大愛、奉獻、開放、實干” 八字精神,是踐行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孺子牛,創新發展、攻堅克難的拓荒牛,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老黃牛精神的具體體現。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和“十四五”規劃的新起點,兒童福利工作情況更加復雜,兒童福利機構轉型更加迫切。兒童福利工作者只有發揚為民服務的孺子牛、創新發展的拓荒牛、艱苦奮斗的老黃牛精神,迎難而上、主動作為、銳意進取,才能書寫新時代兒童福利事業發展新篇章。
(作者系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院長)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