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自覺擔當,極大增強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將激勵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
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兩個陣地、兩支隊伍在黨的領導下發揮了關鍵作用:一個是救死扶傷陣地上的醫護工作者科學救治,另一個就是社區防控陣地的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群防群控。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召開以后,北京市社會建設促進會與北京社會工作者協會等共同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重點就如何鞏固發展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成果、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進行了深入研討。座談會上,多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優秀社區工作者代表暢談了在人民大會堂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深切體會和受到黨中央隆重表彰的激動心情,來自西城區、密云區、石景山區的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者結合十多年來北京社會建設的經驗,特別是社區建設、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成效與設想暢談了學習體會。
強化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 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北京市密云區委社會工委書記、區民政局局長 張志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這場抗疫斗爭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檢驗。”“要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的城市健康管理理念,增強社會治理總體效能。”這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長期以來,北京市密云區把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綜合素質較強、職業化水平較高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作為改善和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著力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基層社會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廣大社區工作者堅守崗位、履職盡責,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出了積極貢獻,這與密云區始終將黨建工作貫穿社會治理工作密不可分。
一是黨建引領社區各類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從2010年開始,在全區實施社區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明確了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站各自職能定位,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基層社區治理方面的優勢,帶領社區各類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為強化黨建參與基層治理工作,制定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見》,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成立社區監督委員會,加強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指導和監督,全區業委會全部建立黨組織,并通過業主委員會聯誼會等形式全面加強業委會參與社區治理。建立健全區域化黨建“雙向”工作機制,健全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制度,深化完善“1+5”黨組織引領和諧社區建設和“商管協會+黨組織”模式,通過結對共建、聘任席位制委員等方式,推進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二是圓滿完成辦公服務用房建設和社區重點任務。密云區將辦公服務用房建設作為實事來抓,實施“一把手”工程,區委書記親自靠前指揮,協調區財政及各部門抓好落實,并將此項工作完成情況列入年底黨建工作考核。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第一批社區辦公服務用房,50個城市社區辦公和服務用房面積均達到350平方米以上;累計建成35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范點,基本實現了城區全覆蓋;完成28個社區規范化建設示范點、36個智慧社區試點、5個“社區之家”示范點和99個市級農村社會服務管理創新試點建設,城鄉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三是不斷健全完善社會動員體系建設。為健全完善社會動員體系建設,不斷擴大社會動員工作覆蓋面,加強社會動員工作統籌指導,建立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公眾參與、社會協同的社會動員工作格局,成立區志愿者聯合會、分會和志愿服務站,構建起黨政主導、覆蓋城鄉的志愿服務組織網絡。截至目前,在中國志愿服務網,密云區注冊團體總數共2331個,登記項目總數6789個,注冊志愿者總數10.2萬余人,30名志愿者被評為北京市五星志愿者。“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不斷完善,認定22家區級“樞紐型”社會組織,創新鎮街“3+1”社會組織工作新模式,全區社會組織覆蓋率達到90%以上。加強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工作,累計獲批項目100個,爭取資金1518.4萬元。社會組織公益行、志愿服務行活動扎實開展,各類社會組織、非公企業開展活動8000余場,受益群眾20余萬人次,涌現出了文化志愿者協會的“暖心工程”、紅十字會的“實事惠民”等優秀項目。
堅守初心 勇擔使命
北京市昌平區霍營街道華龍苑北里社區黨支部書記 王翠娟
2020年9月8日,我一生都會銘記的日子。這天,我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獲得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殊榮。當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地說“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頑強、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堅韌、創造力的巨大而聞名于世,我們都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時候,一股油然而生的豪情在我心中激蕩。
1月25日大年初一,疫情防控警報拉響的那一刻,作為社區黨支部書記的我,迅速凝聚起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和社會組織多方力量,對社區實施封閉管理,僅留下2個進出口保證居民正常出行。黨支部快速組織社區“兩委”、物業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對進出社區的居民和車輛進行證件查看、登記以及體溫測量。居委會、業委會通過微信群向居民發布“疫情防控一封信”,呼吁全體居民遵守社區防控要求,增強居民防病意識和信心,避免群體性恐慌。用了不到24小時,線上線下聯動的社區疫情防控防線就建立完畢。
以“兩委”干部入戶開展“敲門行動”為基礎,并通過“黨小組建在網格上”“霍營管家”“樓門議事會”三大機制形成聯防聯控,充分發揮了“人熟地熟”的優勢,做到了挨家挨戶地毯式摸排,用了不到3天的時間就制成了全社區在京人員、出京人員和到往湖北地區人員三本臺賬。
疫情期間,智慧門禁的啟用為社區抗疫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持,技術的運用大大減輕了人防的壓力。根據疫情的不斷變化,防控措施不斷完善,防控政策更加精準。社區黨支部還運用黨建服務群眾經費,升級了測溫及健康寶實時聯動功能,為社區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撐。
抗疫初期,物資非常缺乏,我第一時間將所有庫存物資清點后,分發給物業一線值守人員,為值守工作做好保障。同時,動員“手拉手”黨支部覆蓋下的商戶,并整合醫療資源,為長期抗疫做好物資保障。霍營街道非公第一聯合黨支部與業委會、社區物業通過多方募集,向社區一線值守人員捐獻口罩、手套等保障物資近千件。
非公黨組織覆蓋下的商戶們紛紛開通為空巢老人和困難家庭上門無接觸送菜、送藥等服務,還組織“兩委”干部、下沉干部、社區物業和黨員“管家”兼職,干起了“快遞員”和“保潔員”的工作,負責物流配送、送藥上門、垃圾清運、樓道消毒、代買燃氣等工作,只要百姓有需要,絕不含糊幫到底。
人心齊,泰山移。在這次危難面前,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克服了一次又一次難關。榮譽與表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接下來,我將持續強化黨建引領,凝聚各方力量,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社區建設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石
北京市西城區委社會工委書記 李 薇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開展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抗疫戰役。社區作為社會建設的神經元,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線社區防控戰場,是傳染病防治“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中切斷傳染源的關鍵環節之一,也是避免傳染病防控不利引起群眾恐慌、社會不穩定等次生災害的主戰場。
疫情防控中,在屬地管理原則的大框架下,街道、社區承接了很多工作任務,涵蓋了社區動員、防疫宣傳、社區分類管控、大數據核查、社區值守、特殊人群服務(隔離人員、困難人員)等。區級層面各項防控舉措都需要在社區落地,疫情防控的所有壓力都集中在社區,這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大考。就西城區目前的成績來看,我們經受住了考驗,但是從對疫情管控的細節上看,還不能打滿分,工作還存在通達社會末端的社會治理運行機制不夠順暢,社區治理現代化手段運用不足,基層力量調動不充分,組織發動社會駐區單位能力不強等問題。
社區建設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命題。通過疫情防控的大考,我認為社區建設需要在三個方面著力。
一是強化基層組織力建設。街道社區組織力的發揮以基層黨建為抓手,強化“賦權下沉增效”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效能,深化街道黨工委對地區治理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繼續提高社區黨建屬地管理的權力,鞏固機關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投身城市基層治理的常態機制。積極與轄區內外的各類黨組織開展融合聯建,打造不同類型的黨建聯合體,推進人才、資金、技術、服務向社區下沉,并以社區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通過黨建聯合體整合共享各類資源。
二是強化基層動員力建設。動員力發力在關鍵時刻,培育在日常工作中。利用疫情防控的有效成果,建立基層橫向鏈接機制,拓寬與駐區單位的聯系面,進行及時有效溝通。加強街道社區內生社會組織培育,突出公共衛生、應急救援、法律援助、心理干預等專業性,增強組織歸屬感,使其能夠植根于區域治理中。推進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逐步將老舊小區、失管小區、平房院落、簡易樓等納入物業管理。培育壯大志愿者與骨干居民群眾隊伍,吸納中青年力量。通過駐區單位、社區社會組織、社會企業和居民群眾的攜手共進,匯集各類力量共守家園。
三是強化社區人力資源建設。推進社區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構建有情懷、有格局、有能力、有靈魂的社區人才隊伍。社區工作者招錄可適當放開年齡限制和學歷門檻,在來源渠道上,除了社會公開招聘,可適當面向國有企事業單位,定向招錄管理人員和黨務工作人員充實到社區一線。加大優秀年輕社工的培養選拔,以需求為導向,加大社區工作者隊伍培訓力度,增強面對重大突發事件、公共衛生事件時,基層工作人員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資源整合和協調能力,探索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頂層設計。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全面推動基層社會治理
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街道黨工委書記 高春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應對風險挑戰、推動基層各項建設發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對基層廣大干部群眾的關心關愛,也充分體現了基層治理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只有黨的各級組織都健全、都過硬,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黨的領導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作為基層工作者,我覺得街道、社區其實就是這個“手指”,只有把這個“手指”加強了,才能抓好基層治理。
為了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八角街道提出了建設“溫度八角”工作目標,從黨建引領、政府服務、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公益服務八個角度建設有溫度的八角街道,以目標凝聚地區共識、形成共治力量。完善了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健全了下設的精神文明建設、愛國衛生、平安建設等專項委員會,成立了公共服務部門和物業組成的地區服務委員會,統籌地區各項工作。建立“1+1+5”街區治理機制,即組建由一名包片處級領導、一名社區書記和街道科長專員、民警專員、城管專員、市監專員、安監專員五名專員組成的“七人街區治理小組”,定期開展社區治理和執法檢查。健全“文明街巷長”機制,引導廣大市民參與城市環境衛生清理和維護。完善老干部參與社區建設工作機制,成立“老干部社會治理顧問團”,在疫情防控、社區治理等方面發揮作用。成立社區垃圾分類管理“五人小組”,由黨小組長、樓門長、網格員、保潔員、物業管理人員組成,加強對社區垃圾站(點)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強化科技支撐,實行“人防”和“技防”相結合。
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工作舉措,八角街道基層社會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無論是在疫情防控,還是在日常的基層社會治理中,街道、社區黨組織都能及時統籌調度轄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凝聚了合力。疫情防控期間,轄區內4000余人參加“老街坊健康護衛隊”,參與社區聯防聯控;開展“共產黨員戰一線”活動,1700余名在職黨員參與社區門崗值守,釋放出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五名專員在社區“沉得下、融得進、幫得上”,指導協助社區開展工作,基層治理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以疫情防控倒逼“樓門治理”,清理樓道堆積物,加強樓門文化建設,以樓門小治理帶動小區整體大治理,樓門成為推動社區治理的重要窗口。同時,物業服務質量明顯提升。今年以來先后多次召開物業企業負責人座談會,組織社區與物業現場對接,壓實了物業參與小區管理服務的責任,推動了物業服務精細化。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抓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貫徹落實,打牢基礎、筑牢防線,推動社區治理工作落細落實。
吹響砥礪奮進的號角
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街道樂城社區黨委書記 程子夏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心潮澎湃。此次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離不開黨組織的培養,離不開工作伙伴的幫助,更離不開社區居民的理解與支持。這個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更屬于每一位社區工作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作為一名黨員,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站好自己的崗,當好群眾的“主心骨”,在戰疫一線檢驗了初心和使命、感悟到責任與榮耀。身為新時代的社區工作者,我覺得不僅要有新的精神面貌,更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
新時代的發展對社區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堅持學習,與時俱進,敢于擔當,甘于奉獻。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傾聽群眾呼聲,把服務群眾、為群眾謀幸福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不斷提高履職能力,注重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的學習。有了堅實的政治理論基礎,才能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有了豐富的專業知識,才能應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才能為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成為“一位多崗、一專多能、全科服務”的新時代社區工作者。
一片丹心為民,百年薪火相傳,初心從未改變,使命依然在肩。群眾利益無小事,我要吹響砥礪奮進的號角,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銳意進取、一往無前,為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貢獻自己的力量。要將青年一代昂揚向上的奮斗精神發揮到基層治理中,慎終如始、再接再厲,壓實聯防聯控、群防群治責任,切實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守護好百姓的健康安全,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平凡的崗位上再立新功!
永遠牢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八角中里社區黨委書記 李美紅
這次被評為抗擊疫情先進個人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也是對石景山區抗擊疫情工作的肯定,更是對千千萬萬基層社區書記的肯定。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淺。回顧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讓我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胸懷全局的決斷、護佑生命的情懷、大戰大考的統籌,以及全國上下眾志成城的偉力、必勝信心的樹立、抗疫精神的鑄就都有了更深的認識。
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當時就一個念頭,“社區不能出事,得讓住在這里的老百姓安心、健康。”于是,我從大年三十開始就吃住在社區,社區其他15名同志也第一時間背著鋪蓋卷到社區報到,我們社區成為全區第一個封閉管理的社區。“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講的,也是我們要做的。作為社區工作者,保護所服務群眾的生命是第一職責。守在社區門口測溫、到居民家中送菜、照顧孤寡老人、送藥和送慰問品等,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大家的健康和安全,讓社區群眾更好地生活。
八角中里社區在疫情初期向社區全體黨員發出了“五帶頭五禁止”的號召,社區專員、下沉干部積極支援社區防控一線,在職黨員迅速向黨組織報到、投身聯防聯控。在疫情防控的嚴峻斗爭中,黨員一馬當先、挺身而出,帶領社區居民將一點一滴的力量凝聚成戰勝疫情的磅礴偉力。
“有困難隨時跟我聯系,我24小時在線。”這是我在疫情期間和社區居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防疫期間,社區成立了“老街坊健康護衛隊”和“六人關愛小組”,174名在職黨員、185名“老街坊”直接參與社區聯防聯控,居民通過自覺減少外出、慰問值守人員、參與周末大掃除等方式,共同支持和參與疫情防控,大家同心協力牢牢守住八角中里社區這個疫情防控堡壘。
作為社區黨委書記,我有責任統籌好社區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把社區各方面人員都組織動員起來,凝聚起強大的戰斗力。我堅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宗旨,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充分發揮好我們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眾志成城,攻堅克難,一定能夠取得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