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原理事長 劉光和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理事長 戚學森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打開了當代中國慈善的新篇章。災難面前,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克時艱,中國慈善事業發展進入井噴期。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經過3年艱苦探索,在新的歷史時刻站到了慈善事業的前列,擔負起人道救助、造福大眾的歷史使命。
任何偉大的事業創業都是艱難的。成立之初,基金會沒錢沒資源,可謂一窮二白。經過調查研究、集體討論,提出要立足民政、服務弱勢、解放思想、大膽開拓,向市場要資源,向社會找出路?;饡浜厦裾康闹行墓ぷ鳎诠聝壕戎?、教育救助、養老救助、人道救援、社區治理等方面推出了若干個拳頭項目。從理事長到普通員工,大家都放下身段,走出去推廣,請進來交流,硬是把牌子叫響了,把聲譽豎起來了。當年募集善款額就超過了800萬元,踢出了第一腳,打了個開門紅。
2010—2019年是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黃金1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慈善事業在黨的領導、法律環境、政策指導、行業規范、民眾參與、內部治理等方面進入快車道。得益于時代的發展,基金會也從創業期、快速發展期進入了規范發展期。一是黨的建設明顯增強。基金會從成立之初就建立了黨支部,黨員占員工總數的30%,堅強的戰斗堡壘成為干部職工的主心骨。黨的十九大以后,基金會又進一步把堅持黨的領導寫入章程,黨支部升帳問事,參與重大決策;黨員亮明身份,發揮表率作用。干部職工“四個意識”明顯增強,“四個自信”牢固樹立,“兩個維護”的自覺性化為自覺行動。二是穩中求進,項目質量明顯提升。隨著慈善理念深入人心,人人慈善成為生活的要素,特別是網絡捐贈的興起,慈善變得便捷化、可視化。10年間,基金會培養了一大批優質項目,善款募集總額從年募集量不足1億元跨上3億元,再到近6億元,年度公益支出也年年攀升,達到5億元以上;運作透明度進入全國性基金會前10名行列。三是重視思想建設,一支愛民為民的慈善員工隊伍茁壯成長。事業發展關鍵靠人,關鍵靠與黨同心同德、和人民一心一意的員工隊伍。基金會黨支部十分重視從員工數量、素質結構、能力水平、思想道德等多個方面入手加強隊伍建設。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來,建立業余黨校和大講堂,每周安排時間集中學習,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干部職工頭腦,指導實踐。目前,基金會職工隊伍上下同心,一心撲在脫貧攻堅、織牢兜底為民解困上,成為慈善事業的一支生力軍。
展望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奮努力,永不停歇,在慈善為民的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績。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