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 潔 通訊員 呂寶華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后,陜西省民政廳迅速實現了啟動部署、機構建立、措施制定三個全覆蓋,通過創新“五學”工作法、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八項實踐行動、實現黨史學習教育與重點工作“兩手抓、兩促進”3項創新舉措,在民政廳系統20個黨組織、340多名黨員和民政廳社會組織黨委直接管理的32個社會組織黨組織、80多名黨員中掀起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熱潮。
創新方法抓學習
為了引導黨員干部沉下心來、真學深學、學深悟透,陜西省民政廳創新“五學”工作法,不斷提高黨員干部把握大局大勢、應對風險挑戰、推進實際工作的能力水平,學出堅強黨性、學出信仰擔當。
用好教材“導”學。在組織專題學習中,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和《中國共產黨簡史》等指定教材為重點,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從黨的百年非凡歷程中汲取奮進的力量。
突出重點“深”學。今年以來,廳黨組已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論述、重要指示精神20余次。特別對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陜調研重要講話和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組織黨員干部反復學、反復悟,在篤信篤行中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領導示范“帶”學。廳黨組班子成員和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發揮領學促學作用,在學習上堅持更高標準、更嚴要求,以“關鍵少數”示范帶動“絕大多數”。各基層黨組織堅持每周至少集體學習1次,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向更深層次延伸拓展。
用好紅色資源“助”學。省民政廳開展“節日里的黨史教育”,通過實地參觀、鮮活講解、互動體驗等方式,推動黨員干部更好地標注精神坐標、感悟民政人的初心和使命。清明節前夕,組織廳級干部和各基層黨組織書記赴革命公園開展“清明祭英烈”主題黨日活動;五四青年節前,組織廳機關青年理論學習小組30多名青年干部,到安吳青年訓練班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接力傳承清廉之風。
創新方式“活”學。在學習方式上,省民政廳堅持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線下學習和線上學習相結合、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結合,注重加強上下聯動、信息互通,基層黨組織結合各自實際,靈活開展專題培訓、視聽課堂、主題黨日活動等“沉浸式”“體驗式”學習教育,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突出特色抓實踐
今年,陜西省委確定的16項“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任務中,省民政廳牽頭承擔“健全基本養老服務”,目前已建立項目清單,明確了牽頭廳領導、責任處室,量化指標措施、質量標準、完成時限等,工作穩步推進。
同時,省民政廳聚焦人民群眾所急所憂所盼,結合連續四年在廳機關開展的“下基層、大調研、促落實”活動,以“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傳黨恩”為主題,部署開展了8項具有民政特色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我為企業減負擔”專項行動。以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為抓手,在全省行業協會商會實施“五個一批”(減免一批收費、降低一批收費、規范一批收費、查處一批收費、通報一批收費),主動減免或降低經營困難企業尤其是受疫情影響、生存困難的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會費,增強行業協會商會服務企業能力。
“解憂暖心傳黨恩”專項行動。扎實開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回頭看”,綜合運用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兜底政策措施,著力推進兜底保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時,出臺城鎮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10項措施,全力保障城鎮困難群眾生活。
“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配合組織部門,以“四清行動”為抓手,高標準完成全省16859個村、3179個城市社區“兩委”換屆工作,持續推進為村級組織減負工作,著力打造15分鐘社區便民服務圈,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打造全鏈條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保護地名文化、記住美麗鄉愁”鄉村地名信息服務提升行動。開展不規范地名清理整治,利用地名大數據資源,提升鄉村地名信息質量和服務水平,讓地名文化立起來、地名信息活起來,滿足群眾對留住鄉愁記憶的需求,增強群眾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關愛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動。圍繞解決大城市養老床位“一床難求”問題,今年計劃再新建1000個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到年底覆蓋60%的城市社區。圍繞解決農村養老設施運營困難問題,出臺農村互助幸福院運營管理等辦法,建立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服務兩個省級地方性規范標準,促進養老服務機構規范發展。
“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圍繞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會同公安、財政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推動孤兒助學政策逐步向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拓展,進一步擴大保障范圍,體現黨和政府對困境兒童的特殊關愛。
“五社聯動、情暖基層”專項行動。大力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建設,以社區為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社區志愿者、社區社會組織、社會慈善資源等作用,為社區居民群眾提供政策宣講、生活關愛等貼心服務,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專項行動。省民政廳聯合省殘聯印發《關于全面開展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不受戶籍地限制,運用以任意地申請、戶籍地審核審定及發放的形式辦理。
通過專項行動,省民政廳努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使黨史學習教育成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過程。
聚焦趕超抓工作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陜西省民政廳注重激勵教育黨員干部在辦實事上擔當作為,在開新局上奮發有為,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新時代陜西民政事業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
省民政廳制定印發《模范政治機關建設實施方案》,開展“理論大學習、能力大提升、工作大進位”活動,持續強化理論武裝;按照1個民政事業總體規劃和5個專項業務規劃的架構,從視野、理念、目標、任務等方面研判自身優勢短板,調整完善舉措,“1+5”規劃稿已基本成形;提出“陜西民政工作追趕超越、邁入全國第一方陣”的目標,重點在構建立體式、多層次、綜合性救助保障體系,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社會組織建設管理,民政工作改革創新五個方面實現新突破,細化分解為58項具體任務,全力推進落實;在廳系統集中開展為期一周的紀律作風專項教育整頓活動,針對干部作風中的突出問題開展“學黨規、守黨紀、強黨性”專題教育,徹底清除“慵懶散慢虛拖”等作風頑疾,牢固樹立“勤嚴快實精細廉”作風;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教育黨員干部立志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不斷增強意志力、堅忍力、自制力,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陜西省民政廳把信仰偉力充分釋放到民政工作中,轉化為新時代民政人的精神滋養,真正實現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為新時代陜西民政事業發展增添新動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