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社區基金會迎來發展大空間

時間:2021-07-0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趙曉明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變遷,作為社會“細胞”的社區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雜,對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舉辦的“社會治理與社區基金會:共同體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會議上,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探討如何有效拓寬社區基金會生存與發展空間,真正發揮其聚集社區資源、解決社區問題、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推動治理共同體建設。

找準定位才能長遠發展

據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秘書長何立軍介紹,目前,我國社區基金會已經超過200家,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廣東省、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

在何立軍看來,得益于公益慈善事業和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公益慈善氛圍日益濃厚,為社區基金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與肥沃的土壤。

早在2014年,上海市就開始培育發展社區基金會。“截至目前,上海市已有86家社區基金會,實現了15個區全覆蓋。”上海市民政局基金會管理處處長馬國平說。

在馬國平看來,大力弘揚城市的精神品格,需全面提升城市的軟實力。社區基金會要找準自身定位,在幫扶濟困、矛盾調解、環境美化、文體活動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未來,將在規范化、專業化上下功夫,努力做實、做強,推動社區基金會高質量發展,助力社區治理,讓城市更加美好。

按照發起方的不同,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徐家良將社區基金會分為政府主導、市場主導和社區居民主導三種類型。徐家良認為,根植于基層,越來越多的社區基金會在破解基層治理困境、動員社區參與、提升社會凝聚力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助力社區治理大有可為

在上海美好臨汾社區發展基金會執行秘書長毛靖燕帶領下,記者來到了靜安區臨汾路街道臨汾社區,只見道路干凈整潔,濃厚的樹蔭下,幾位老人正在聚精會神地下棋。剛安裝不久的健身器材前,社區居民正在鍛煉身體。

在慈善超市,毛靖燕和69歲的志愿者王湖熟絡地聊了起來。拿出手機,王湖拉著記者觀看一張張小區綠化和志愿者活動的照片。“把小區的屋頂改造成綠意盎然的小花園,大家都挺滿意的。”王湖說。

毛靖燕告訴記者,這是美好臨汾社區發展基金會成立后啟動的第一個項目。基金會還與居委會、社會組織一起開啟了共建綠益繽紛之自然體驗農園項目,既有趣味植物、繽紛香草,更有綠色廊道,吸引了企業志愿者、居民志愿者的共同參與。

“基金會針對社區服務短板,拾遺補缺,資助、開發與設計小微項目,促進社區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聯結,凝心聚力推進社區治理。”毛靖燕說。

會上,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唐有財的另一個身份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除了是一名學者外,唐有財還是上海市徐匯凌云社區基金會理事長。

凌云路街道梅隴三村是老舊住宅小區,共有95個樓組,居民加裝電梯的呼聲較高。經過前期宣傳、樓組會議、實地參觀,18個樓組簽約。但是,在繳費環節陷入僵局。原來,部分居民家庭困難,難以承擔電梯安裝費用,導致整棟樓無法安裝電梯。

今年4月初,梅隴三村居委會統一代表困難居民向凌云社區基金會申請補助。收到申請后,基金會快速落實99025元資助款,加裝電梯得以順利進行。

在此過程中,居民張婉璐看到工作人員一次次上門走訪,主動到居委會要求幫忙,隨即參加樓道自治小組,當天就完成8戶居民的意見征詢工作。“趁年輕多為社區做一點事,也是為未來的自己謀福利。”張婉璐說。

唐有財告訴記者,在社會協同和居民參與方面,社區基金會大有可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看起來是一件小事,但事關居民切身利益,各種觀點、沖突碰撞,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也是提升社區治理能力與水平的過程。

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成長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教授宋言奇認為,通過社區基金會推進社區治理,要根據社區特點因地制宜進行創新。以蘇州市流動人口較多的社區為例,社區治理存在諸多難點。結合社區特點合理利用地下層空間,開發公益集市,聯動商家、志愿者的力量,凝聚社區治理合力。

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執行院長胡小軍認為,社區基金會應凸顯多方面的平臺作用,一是捐贈服務平臺,提供專業、便捷、高效的創新服務;二是項目資助平臺,提供較為靈活的資金,回應社區居民各種各樣的需求;三是培育支持平臺,整合多方資源,陪伴本土社會組織、公益團體成長。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魏娜研究社區治理多年,也是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專家委員會的成員。在魏娜看來,社區基金會的長久發展,既需要相關政策法規、落實扶持措施,也需要社區基金會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完善自身功能,使社區基金會真正成為社區居民需求的“回應者”、社區活力的“撬動者”、社區治理的“推動者”。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7.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