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公開募捐作為慈善募捐的重要形式之一,面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影響范圍廣,要求發起公開募捐活動的慈善組織有較高的社會公信力,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對慈善組織取得公開募捐資格作了原則性規定,《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此進行了詳細規定。
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方式
《慈善法》第22條明確,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當事先取得公開募捐資格,并規定取得公開募捐資格有依法申請和直接領取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兩種方式?!掇k法》對此進行了詳細規定:《慈善法》公布施行前登記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由于之前不明確是否具有慈善屬性,需要在認定為慈善組織滿二年后申請公開募捐資格;《慈善法》公布前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具有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社會團體,登記滿二年,經認定為慈善組織的,可以申請公開募捐資格;《慈善法》實施后登記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凡是登記為慈善組織的,在登記滿二年后可以申請公開募捐資格,沒有登記為慈善組織的不能申請公開募捐資格;《慈善法》公布前登記設立的公募基金會,屬于“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自登記之日起可以公開募捐的基金會、社會團體”,憑其標明慈善組織屬性的登記證書向登記的民政部門申領公開募捐資格證書。
依申請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條件
根據《慈善法》第22條確定的“內部治理結構健全、運作規范”的原則,《辦法》從四個維度對依申請取得公開募捐資格明確了9個具體條件。一是內部治理應當符合法律、法規以及章程的基本要求,包括:建立規范的內部治理結構,理事會能夠有效決策,負責人任職符合有關規定,理事會成員及其負責人勤勉盡職,誠實守信。二是內部治理應當體現對公共利益的保障,包括:理事會成員來自同一組織以及相互間存在關聯關系組織的不超過三分之一,相互間具有近親屬關系的沒有同時在理事會任職;理事會成員中非內地居民不超過三分之一,法定代表人由內地居民擔任;秘書長為專職,理事長(會長)、秘書長不得由同一人兼任,有與本慈善組織開展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慈善組織有三名以上監事組成的監事會。三是行為規范,依法履行相關義務,包括:依法辦理稅務登記,履行納稅義務;按照規定參加社會組織評估,評估結果為3A及以上。四是未發現違法違規,沒有負面記錄,包括:申請時未納入異常名錄;申請公開募捐資格前二年,未因違反社會組織相關法律法規受到行政處罰,沒有其他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行為的。
需要說明的是,沒有取得公開募捐資格證書的組織或個人,不得開展公開募捐活動,但是《慈善法》第26條明確,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依申請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程序
《慈善法》第22條明確,依法登記滿二年的慈善組織,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辦法》詳細規定了慈善組織申請公開募捐資格應當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提交的材料內容:一是申請書,包括本組織符合第五條各項條件的具體說明和書面承諾;二是注冊會計師出具的申請前二年的財務審計報告,包括年度慈善活動支出和年度管理費用的專項審計;三是理事會關于申請公開募捐資格的會議紀要。另外,有業務主管單位的慈善組織,還應當提交經業務主管單位同意的證明材料。同時明確,評估等級在4A及以上的慈善組織免于提交第一款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申請書和財務審計報告等材料。
對于材料審核工作,《辦法》要求,民政部門收到全部有效材料后,應當依法進行審核。同時明確,對于情況復雜的,民政部門可以征求有關部門意見或者通過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也可以根據需要對該組織進行實地考察。
關于辦理時限,按照《慈善法》要求, 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決定。對符合條件的慈善組織,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對不符合條件的,不發給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并書面說明理由。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