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以老人為本 合肥智慧養老快速發展

時間:2021-09-1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閆 潔 通訊員 胡 越

“王奶奶,昨天是不是睡得晚啊?下次不能熬夜,要早點休息。”這一天一早,安徽省合肥市萬頤廬園長者照料中心的護工查看王奶奶的智慧床墊數據,顯示其睡眠時間較晚、深度睡眠時間較少,于是提醒老人注意休息。在這里,智慧床墊、3D行為分析儀、人臉識別訪客機……隨處可見的智能服務,讓養老真正智慧起來,讓老人的生活更安全更安心。

近年來,合肥市民政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智慧養老示范試點創建工作為抓手,整合各部門數據,建設智慧養老大數據中心和服務信息平臺,推動互聯網技術在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醫養融合等領域廣泛應用,提供體檢、醫療、護理、康復、救援、臨終關懷、生活陪伴、心理咨詢、文化娛樂等“互聯網+”養老服務,不斷拓展智慧養老服務領域,加快推進智慧養老服務落地。

新時代新需求

智慧養老服務模式應運而生

合肥是安徽省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人口老齡化呈現“基數大、增速快、空巢多、高齡化”等特征。隨著“銀發浪潮”的到來,養老不僅要提供服務,更要圍繞老齡化的進程提供多場景、全方位的解決方案。為此,合肥市民政局以老年人的需求為導向,依托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產品在養老行業的應用,積極發展智慧養老服務。

2017年,合肥市民政局在安徽省民政廳的指導下,會同科大訊飛公司在瑤海區靜安養親苑開展全省首家智慧養老機構建設試點,探索打造“1+3+5+N”(即以1個“頤養超腦”為中心,建設評估、服務、設備3大智能管理系統,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營養膳食、文化娛樂、心理咨詢5大服務體系,最終延伸至居家、社區養老、政府監管等N個拓展服務)智慧養老院架構體系。入住前,根據醫生、康復師、營養師、護士、社工的綜合動態評估,為老人建立個人健康信息電子檔案,并生成有針對性的服務計劃。每天,健康監測一體機提供血壓、血糖、心電等20多項動態健康數據。通過智能手環等穿戴設備,系統實時監測老人的睡眠情況。糖尿病動態管理系統還能通過飲食、運動、用藥等情況每天進行病情動態評估。一旦出現異常,每位醫護人員手機上安裝的護理APP就會收到系統報警,從而能夠及時干預。科學、規范、智能的養護,確保老人住得安心舒服。

靜安養親苑智慧養老服務的有益探索,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就此拉開了合肥市智慧養老建設發展的帷幕,他們不斷探索滿足養老個性化需求、實現養老服務管理科學化的智慧化途徑。

政企合力

智慧養老服務得到飛速發展

近年來,合肥市政企聯手,加速推進智慧養老發展進程。目前,合肥市智慧養老發展集聚態勢初步形成。

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智慧養老服務工作,不斷完善智慧養老服務制度建設。2018年,合肥市出臺《關于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方案》,落實居家和社區智慧養老服務作為國家級改革試點的任務。同年,市民政局聯合市財政局印發《合肥市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實施辦法》,對智慧養老機構的建設、管理和服務進行統一規范。

有了政策保障,還需技術支持。為此,合肥市積極推動智慧養老產業發展與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相結合,吸引科大訊飛、華米科技、泛米科技、三聯機器人、八千里科技、安徽晶奇、盛東科技等30家從事智慧養老服務穿戴設備、輔具、人工智能產品、智慧服務信息系統等方面研發、生產、銷售的智慧養老服務企業聚集合肥,與家政、餐飲、旅游、文體、康養等行業互通互聯、融合發展,初步形成了智慧養老產業融合集聚發展的態勢。如樂庭研發的小樂機器人廣泛應用于家庭,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醫、助浴、家政、情感陪護等一體化服務;華米科技智能手環和腕表,為老年人提供人體基本體征數據和運動健身指導;三聯機器人公司和哈工大研究院開發智能機器人輪椅、護理床和外骨骼助力機器人,為居家和機構失能老年人提供出行和智能護理服務等。2019年,合肥市被確定為國家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區,在三個實驗地區首批投入的實驗產品中,合肥企業生產的產品比例達到了75%。

所有服務的最終落腳點都是老人滿意。為此,合肥市堅持以老年人的需求為導向,積極推動智慧養老服務在居家、社區、機構、醫養等領域落地。2020年全市完成了500戶的老年人家庭智慧化改造工程,為每個家庭配備智能腕表、智能床墊、遠程呼叫、陪護機器人等穿戴和智能終端設備。包河區萬年埠街道建設了全省首家集展示、體驗、銷售、租賃為一體的智慧養老產品租售中心,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

2020年合肥市成功入選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名單,目前擁有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示范企業6家、示范街道9個,入圍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推廣目錄、服務推廣目錄各5個。2021年合肥市民政局申報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成功入選養老領域名單,專家評分位列第三,目前已完成公示。

理論結合實踐

智慧養老典型案例不斷創新

今年4月,在民政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地區典型案例名單中,合肥市6家養老機構榜上有名,占全國養老領域入選總數一半。其中,包河區方興社區互聯+物聯智慧養老中心依托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實現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有機結合,采取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的方式,為轄區老人和廣大居民提供助購、助行等養老服務;蜀山區南七街道“燭光媽媽”智慧健康養老服務項目依托“燭光媽媽”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通過數據分析,篩選出活力老人、失能失智老人、高齡老人及其健康安全狀況,有針對性地為老年人提供切實保障;包河區同安街道朱崗社區智能養老中心依托靜安智慧養老平臺“1+3+5+N”的智慧服務架構,使養老服務更加快捷、高效、智能;廬陽區廬園長者服務中心構建智慧養老管理平臺+AI頤養超腦,打造六大智慧服務體系的“116”智慧養老服務模式,解決內部管理實際問題,提高業務處理效率;九久夕陽紅智慧健康養老項目打造“1+6+5+N”智慧健康養老綜合服務架構,多方面開展機構運營智慧化等六大工程;包河區包公街道雨花橋社區智慧養老應用項目全力打造集“醫、養、護”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康養服務體系,依托街道社區托養中心,通過智慧養老居家信息管理平臺,安裝智慧養老產品,將智慧化養老延伸至家庭終端。

7月,合肥首家智慧養老中心項目所有單體均已實現結構封頂,計劃2023年1月投入使用。作為合肥市重大公益性項目之一,融合養老大數據和醫養結合模式,重點解決高齡和失能老年群體的養老問題,為他們提供優質晚年生活的場所、設施和服務,提高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數。這也是合肥市促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提升養老公共服務水平的一次有益探索。

為了老人能更好地安享晚年,合肥市將進一步結合城市大腦建設提升市綜合養老服務平臺功能,形成覆蓋全市的養老服務信息網絡和管理系統,將更多的科技應用到養老服務中,推動合肥市智慧養老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9.1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