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為全面建設新時代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貢獻民政力量

時間:2021-07-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回顧 “十三五”

“十三五”時期,河北省民政系統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三個聚焦”,履行“三基”職責,持續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力量。

圍繞“三個聚焦”,持續精準發力

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精準有力。聚焦“兜得住”,實施“單人保”,落實“剛性支出扣除”“低保漸退期”等措施,持續擴大保障范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社會救助兜底保障84萬人,占比36.6%,有效履行了“兜底保障一批”的政治責任。聚焦“兜得準”,健全低保對象動態監測、核查比對等機制,對脫貧不穩定和邊緣易致貧戶實行清單管理,4.1萬人納入兜底保障范圍。建立防致貧工作機制,依托信息系統對102萬防致貧對象實施動態監測,累計發布并解除風險預警151戶。聚焦“兜得牢”,完善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貧困對象的“兩不愁”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開展“京津冀社會組織跟黨走”助力脫貧攻堅行動,6300多家社會組織落地河北扶貧項目5367個,涉及資金21.88億元,惠及群眾280余萬人。

特殊群體福利水平持續提高。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完善動態調整機制,累計發放補貼資金約40億元,惠及120多萬殘疾人。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養育標準逐步提高。健全完善高齡津貼和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惠及130余萬老年人。實施福彩助學、福彩暖冬和殘疾人福康工程,累計投入福彩公益金1.28億元,惠及貧困學生、困難群眾和殘疾人4.5萬余人。開展孤兒助學和殘疾孤兒“明天計劃”,累計投入3823萬元,資助孤兒3415名,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社會福利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群眾關切事項得到有效推進。出臺《河北省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河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河北省養老服務條例》。改造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探索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全省城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養老服務設施覆蓋83.3%的城鎮社區,農村互助幸福院服務覆蓋率達到70%以上,36個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投入運營,機構養老床位數增加到21.4萬張,養老機構實現醫療服務全覆蓋。連續4年開展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省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消防安全實現“雙達標”。推廣老年食堂、鄰里助餐點、“移動型”助餐等多種助餐模式。采取家庭照護、鄰里照護、集中照護和社會服務等方式,為8.68萬名農村貧困失能、半失能人員提供穩定可持續的照護服務。

履行“三基”職責,著力提標增效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全省累計支出400多億元,用于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城鄉低保人均標準由2015年的每月441元、每年2674元分別提高到每月710元、每年5496元。目前,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80萬人,特困供養人員26.7萬人。全面建立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年均救助各類遇困人員30萬人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對困難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提供訪視和照料服務,形成“物質+服務”救助方式。創新設立社會救助基金,及時救助政策無法覆蓋或落實政策后仍有困難的群眾,全省共成立社會救助基金會192家,籌集資金9.7億余元,直接救助738人,支出資金460萬元,全面筑牢了救助防線。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探索構建城市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樓門長、綜合服務站“六位一體”,農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監會、綜合服務站、經濟合作社“五位一體”的基層組織體系,黨組織領導下的城鄉社區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完成張家口市等4個市部分行政區劃和平泉縣、灤縣撤縣設市調整,鄉級行政區劃變更194項,鎮(街道)占比達到68.3%。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分別達到99.9%、100%,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進一步鞏固。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100%、65%。深化物業管理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改革,試點成功經驗在全省全面推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制修訂率達到100%,社區民主協商自治水平明顯提升,減負增效成效顯著。社會組織隊伍力量不斷壯大,注冊社會組織由2萬家增長到3.5萬家,基層備案社會組織近10萬家,省屬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實現全覆蓋。全省登記認定慈善組織達到569家,設立“河北慈善獎”;社工專業人才達到7.6萬人;注冊志愿者1094.4萬人,總服務時長超過1.2億小時。

基本社會服務能力持續加強。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任務,形成地名成果11大類、28萬多條,編輯出版了《河北省標準地名圖》《河北省標準地名錄》。規范開展婚姻和涉外收養登記,大力推進婚姻登記信息化、規范化建設,補錄歷史信息1000余萬條。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河間市成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婚喪嫁娶中的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加大殯葬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目前全省有具備火化功能的殯儀館159個、經營性公墓87個、農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設施3000余個,殯葬服務能力水平明顯提升。

“十三五”以來,河北省民政系統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和國家大局,持續深化京津冀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全力以赴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凝心聚力做好北京冬奧會籌辦服務。同時,扎實推進民政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堅持不懈加強政治建設,深入推進法治民政建設,深化民政領域改革創新,民政治理能力躍上新水平,民政服務對象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為“十四五”推進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望 “十四五”

“十四五”時期,河北省民政系統將立足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圍繞健全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養老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民政治理能力六大體系,努力在全面推進民政工作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展。

健全和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線。目前,全省民政實施救助困難人員近230萬人。要進一步改革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鞏固拓展兜底脫貧成果,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進一步完善兜底保障制度,發揮社會救助基金會作用,健全完善解決相對貧困防止返貧長效機制。

健全和完善社會福利體系,提升特殊群體關愛保護水平。目前,全省民政幫扶關愛的老年人、困境兒童、殘疾人等超過250萬人。要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健全老年人福利機制,提升老年人福利待遇。完善幫扶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孤兒醫療康復和助學保障水平,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有效發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強化未成年人監護能力建設。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加強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建設,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完善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加強精神關愛和權益維護,不斷提升關愛服務能力。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完善監督管理機制,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健全福利彩票發行銷售制度,繼續實施福彩助學、福彩暖冬工程,激發公益慈善活力。

健全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目前,河北省老年人口占比達19.85%。要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健全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完善兜底性養老服務,發展長期照護保障。推進社區日間照料全覆蓋,探索設立家庭養老床位,構建城市地區“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探索構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推進街道(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優化城鄉養老服務供給。提升失能人員照護能力,到2025年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不低于55%。健全綜合監管體系,完善養老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防范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風險。

健全和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推進社會治理機制創新。深入推進物業管理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創新完善基層民主自治機制。進一步健全城市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樓門長、綜合服務站“六位一體”和農村黨組織、村委會、村監會、綜合服務站、經濟合作社“五位一體”統籌協調機制。推動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深入推進基層減負增效,規范社區(村)準入事項。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推進城市社區生活性服務綜合體建設,加快補齊村級綜合服務設施短板。促進新時代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工作,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完善省、市、縣三級社會組織孵化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工作,加快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完善“五社聯動”機制,推動“社會工作+志愿服務+慈善事業”融合發展。

健全和完善基本社會服務體系,改善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加快推進民政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優化婚姻登記管理服務,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教育,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完善收養評估標準,全面實施收養評估。健全地名法規制度,加強地名規范管理,完善地名公共服務,保護利用地名文化。加快構建現代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格局,健全康復輔助器具助殘服務能力。建立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加快補齊基本殯葬公共服務短板,切實提高殯葬領域治理水平,深入推進殯葬改革,到2025年,全省火化率達到70%以上,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到70%以上。

健全和完善民政治理能力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加強法治建設,不斷鞏固民政事業發展的法治基礎。建立和完善民政事業標準體系,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民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讓群眾享受到更便捷、高效、優質的民政服務。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建設一支政治過硬、具備民政現代化建設能力的骨干隊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7.8)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