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當好未成年人的國家監護人
——兒童福利領域政策體系和工作體制機制建設進展綜述

時間:2021-07-0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翟倩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兒童福利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少年兒童,為少年兒童茁壯成長創造有利條件,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各級民政部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完善兒童福利政策體系和工作體制機制,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強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推動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完善,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讓祖國的花朵向陽而生、綻放美麗。

機構養育:一切為了兒童的成長

歡歡2018年4月出生在安徽省長豐縣,由于患有先天性假兩性畸形,被父母遺棄,隨后長豐縣社會福利中心收養了他。今年初,歡歡與其他21名孤棄兒童一起被合肥市兒童福利院接收。在這里,他不僅能夠得到更好的照顧,也能享受到“養、治、教、康、安”等方面的優質資源。

近年來,隨著孤兒養育保障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兒童福利院從單純的養育機構到成為綜合型的社會福利機構;從僅能解決溫飽到摸索出一套集“養、治、教、康、安”于一體的科學護理養育模式;從對孤棄兒童的機構養育輻射至對全社會兒童福利相關業務的指導、研究、落實與完善,保障著全國5.9萬名集中養育孤兒的健康成長。

今年5月25日,民政部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解決機構內養育兒童數量不斷下降,病殘孤兒比例不斷上升,兒童福利機構發展專業服務需求日益增加,機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質量不高等問題,讓兒童福利機構資源配置更加優化,權責關系更加明晰,保障服務更加高效。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的孩子”養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變革,是民政部門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民政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為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于收養工作的最新法定要求,民政部印發了《收養評估辦法(試行)》,積極推動修訂《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等相關配套政策,提升收養登記管理能力,切實保障被收養兒童合法權益。

此外,隨著孤兒基本生活費的提標,“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的擴面,一項項保障孤棄兒童的生活、教育、醫療康復、收養、安置的政策措施相繼出臺,不斷將兒童福利事業推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關愛保護:用愛溫暖未成年人的心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的小華強,父親患有風濕性舞蹈病,自己和妹妹患有腦癱,一家人只能依靠媽媽打零工維持生活。南康區民政局組織義工聯合會對他進行長期幫扶,鏈接資源、輔導學業。在民政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共同關愛幫扶下,小華強逐漸擺脫了命運的陰霾,身體健康狀況逐漸好轉,去年還以714分的好成績考入當地中學。

與小華強有著相似處境的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一直是民政部門所關注保護的對象。近年來,民政部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維護兒童權益、關愛服務農村留守兒童等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扎實推進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截至“十三五”末,在全國5.6萬名兒童督導員、67.5萬名兒童主任的關心關愛下,全國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生活逐漸走出陰霾,沐浴陽光。

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民政部聯合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的職責,從提升機構服務能力、加強工作隊伍建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強化工作保障四個方面提出要求。鼓勵縣級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轉型為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依法做好符合民政部門臨時監護情形的未成年人收留撫養工作,協調做好監護評估、個案會商、服務轉介、精神關懷等幫扶救助工作。民政部與有關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按照與孤兒相銜接的原則,從生活、醫療、教育、監護等方面加強保障,填補了兒童福利領域制度空白。

領導協調機制逐步健全。2018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全國大部分省份都按要求形成了由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擔任牽頭人或召集人的領導協調機制。為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保法)等法律要求,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督促和指導,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今年4月21日,國務院決定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作為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民政部,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截至5月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委員會),辦公室均設在民政部門。

工作基礎得到不斷加強。組織開發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督促指導各地依托系統精準掌握農村留守兒童等關愛服務對象基礎信息并定期動態更新。常態化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幫助落實家庭監護、強制報告、落戶登記、控輟保學等責任,基本杜絕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現象,有效提升了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監護質量。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印發《關于開展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申請受理“跨省通辦”工作的通知》,自今年6月30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申請受理“跨省通辦”工作。

一部部政策文件相繼出臺、一項項幫扶措施扎實有效,有力守護了孩子們健康成長。

協同合作:讓關愛成為最溫暖的注腳

未保法第一章第十一條明確指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發現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情形,都有權勸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控告”。

2020年,民政部、最高人民檢察院等9部門共同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規定了9類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情形,有關單位和個人須立即報案。截至同年9月,通過強制報告立案并審查起訴的案件近500件。

不少發生在家庭內部的典型監護侵害案件,均由醫務人員按規定報告得以及時發現。同時,一些留守兒童、智障兒童遭受侵害案件,都是由教師報告使孩子得到及時保護。強制報告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參與和保護。未保法明確,“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責任”。未保法突出了“六大保護”,即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這是黨和政府對未成年人成長關注和發力的強烈信號,更能引導全社會關懷愛護未成年人。

“我們有責任也有決心,推動形成以家庭監護為主體,以監護支持、監督和干預為補充,以國家監護為兜底的未成年人監護制度體系,努力做到監護不缺位、關愛不缺失,切實當好未成年人的國家監護人。”民政部兒童福利司負責同志在日前國新辦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前不久發布的“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中,將提升兒童福利保障水平,健全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和留守兒童、留守婦女關愛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我們相信,隨著更多惠及兒童的新政陸續推出與落實,兒童福利事業將呈現更加良好態勢,每一位兒童都能向陽而生、綻放美麗。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7.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