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鐵肩擔道義 家風塑國格
——“七一勛章”獲得者李宏塔心中的家事國事天下事

時間:2021-07-1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玉琢

人物背景:

李宏塔,從事民政工作22個年頭,曾任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安徽省政協副主席。他的祖父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父親李葆華,曾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等職。李宏塔作為共產黨人革命傳統、優良家風的傳承人,始終艱苦樸素、清正廉潔、以嚴治家,秉持了“革命傳統代代傳,堅持宗旨為人民”的不變信念。

家事:沒有光環只擔責,亂云飛渡仍從容

記者:您作為“七一勛章”獲得者,這次到北京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李宏塔:整個慶?;顒勇≈?、熱烈。印象最深的是在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闡述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這八句話做到了,我們黨將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記者:在您家我注意到,祖父祖母遺照兩側掛著一副對子,您能否介紹一下?

李宏塔:這副對子是我祖父寫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我沒見過祖父、祖母,他們離世很早,傳承下來的只有這副對子,這也是我們的家訓。雖然家里掛的這副對子是國家博物館給我的仿件,但我們視為珍寶,一直按照祖父的做人準則,教導每代人都要敢擔當、善作為,做啥都要做好。

記者:作為李大釗的孫子,很多人羨慕,會不會感到頭戴光環?有沒有受到什么影響?

李宏塔:小時候父母都忙著工作,沒跟我說什么,等我工作后,父親常告誡我,一定要把工作做細做實,那會就有點壓力了。一直以來,我都沒覺得有光環,只有責任。當然,不排除這一次中央提名我,恐怕是李大釗的原因。不是李大釗,我是不夠格的。他人不在了,我替他去領獎,然后再獻到李大釗紀念館。

記者:有專家評價說您的家族史其實是黨史的一部分,您怎么看待黨的百年奮斗史?

李宏塔:很榮幸,從祖父開始我們家和黨的百年奮斗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百年征程,波瀾壯闊。胸懷千年偉業,恰是百年風華。我覺得這“三個百年”評價,恰如其分。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我祖父一生的真實寫照。我父親繼承了祖父的精神,一生擔道義,但把著文章變為了干成事、善作為。我也是按這個要求做。我兒子是大學教授,他說學太爺教書育人,“妙手著文章”就對上了。

記者:除了祖父,您從父親那又繼承了怎樣的家風?

李宏塔:父親對我很嚴格,要求我掌握群眾生活真實情況。做民政工作,是做群眾工作、做人的工作,你不看到真實情況怎么行?所以我一直用“反向工作法”。因為你要是打招呼,市傳縣、縣傳鄉、鄉傳村,他們什么都弄好,早就準備了花瓶一樣的東西,看來看去,什么問題都沒有,對吧?如果上邊官僚主義,下邊形式主義,老百姓很多實際問題就反映不上來。

我每次都要看真實情況,針對實際問題采取行動措施?!胺聪蚬ぷ鞣ā睂嶋H上是父親的做法,我繼承下來了。

記者:身為名人之后卻淡泊名利,身為高官卻身居陋室。退休了,依然為民奔波。您是怎么做到的?

李宏塔:我做的這些,是黨教育得好。家里傳承好家風,父親、母親心系人民群眾,深深地給我打下了烙印。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一個家庭的家風事關一個孩子成長道路,直接影響到孩子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我也學著祖父、父親的樣子做家長,關心自己的兒子成長。實際上,大人做好了就是榜樣。否則,甚至會導致孩子走上歧路。

教育要潤物細無聲,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在家庭,父母要率先垂范,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在單位,領導也要作表率,用行動影響干部群眾。

記者:社會上一度風氣不正,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可您沒有隨大流。

李宏塔: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按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就從來不缺志氣、骨氣、底氣。改革開放以后,社會環境變化很大,但自己不能稀里糊涂,毛主席有詩云“亂云飛渡仍從容”,要保持定力。定力對一個人、一個民族,都有益無害。

國事:人民就是江山,民政連著民心

記者:您從事民政工作時間有多久?

李宏塔:我是1987年10月到安徽省民政廳,2008年離開。連頭帶尾在民政工作了近22個年頭。

記者:從團省委“轉業”到省民政廳的時候,您對民政有了解嗎?

李宏塔:民政業務是到了民政以后才學的。民政業務涉及的人群十分廣泛,工作內容十分龐雜。想成為民政工作行家,不下功夫不努力,那是不行的。你不實實在在干幾年,想一上來就拿穩工作,也是不可能的。

記者:您在民政干了二十多年,肯定困難不少,但比較開心的事都有啥?

李宏塔:天天開心,尤其低收入群眾生活越過越好,我們就越來越開心!困難總是有的,舊的矛盾解決新的矛盾出來,不能溫飽解決就滿足了,小康解決了還有全面小康;全面小康之后,還有高水平、高質量的小康。現在低收入人群還占10%呢。

記者: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什么事兒?

李宏塔:民政工作就是為黨和政府分憂,為困難群眾解愁。黨和政府憂什么呢?就是困難群眾的愁啊。民政部門是橋梁紐帶,責任重大。你得了解群眾有什么愁,有什么困難,能及時反映上去。我后來離開民政到政協了,在全國政協的提案里,經常反映民政的事。

我當全國政協委員時,深感高齡優撫對象的偉大和生活困難,就提案提高優待撫恤標準。民政部、財政部后來答復,建立自然增長機制。優撫標準2015年至2021連續7年提標。像安徽政協有一個駕駛員,是因公10級的殘疾軍人,2017年的時候每月領取577.5元,現在他已經拿到845元了。

當年安徽低保、五保、優撫,都是基數管理。財政給的資金是固定的,但這些民政對象是動態的,人在變化錢不增加,明顯不合理。當時我就向上反映,要搞動態管理,按人頭按標準補貼。那一次,國家十幾個部門到安徽調研,經過反復論證,五保老人、孤寡老人,從開始200元一年,到翻一倍,很快就漲到800元,現在已達到10212元了!

記者:您提出民政干部要視孤寡老人為父母,視孤殘兒童為子女,視民政對象為親人。是基于什么考慮?

李宏塔:這是為黨分憂和為民解愁的基礎,否則只會停留在口頭上。按李紀恒部長提出的新要求做,為黨分憂、為困難群眾解愁,人民群眾會更加認可。

記者:現在,老齡化速度加劇,改善養老也好,提高社會福利也好,怎么能夠真正讓老年人快樂起來?

李宏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和世界上很多地方接軌,連家庭都接軌。中華民族過去4代同堂,現在還有幾個4代同堂?很少了,家庭都小型化了。所以,現在養老不可能再像過去。機構也好、居家也罷,社區這一塊都要打造得更加完善。

在一些省,名目繁多的樓堂館所,多少樓現在都空著?辦成養老機構多好!給服務人員培訓好,養老涉及人群很大、人數很多。做好養老服務,解決了家庭困難,還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就是滿足人民群眾所盼、所想。這項任務很復雜、很繁重,也很麻煩。

記者:就是說,在注重家庭養老這個基礎上,還要發展機構養老。那您對農村養老問題怎么看?

李宏塔:農村現在已經不是過去的農村了,老齡化程度比城市還高。鄉鎮敬老院都漂漂亮亮,它可以是綜合性的、社會化的。給五保老人劃一片區域,他們是政府管的。其他要面向有需求的社會老人。

而老齡的主要任務其中就有一個老有所樂,樂齡很重要。辛辛苦苦一輩子到老了,樂一下還不好嗎?小孩樂陶陶,老人樂呵呵,還有啥比這個情景更美妙的嗎?

記者:您對新時代民政工作者有什么期許?

李宏塔:現在,雖然從民政劃出了救災、優撫安置兩塊業務,但大的方面還都在民政,為困難群眾服務主要還在民政這里。所以,必須牢牢記住為黨和政府分憂,為困難群眾解決問題。只有做好民政工作,才能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人民群眾心里。

天下事:富起來好做善事,新百年不忘初心

記者:全面小康社會已經建成,正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慈善事業,會在這一進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惠及14億人。您曾任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慈善法頒布后,您覺得慈善事業怎樣能夠更上一層樓?

李宏塔:慈善法很重要。但過去想得有點簡單了,認為有法律保障,慈善事業就能健康發展。現在國家頒布的各種法很多了,指望每年9月5日“慈善日”這一天怎么行?慈善工作難度很大,還需要高度重視。

記者:現在老百姓手里有點錢了。怎樣激發愛心人士熱情,集腋成裘,把慈善蛋糕做得越來越大?

李宏塔:現在慈善組織也在努力工作,有的活力明顯不夠,需要想辦法增強。中國不缺少慈善愛心人士,中國也不缺少慈善資金,缺少慈善組織給大家提供平臺,請社會各界在這個平臺上面展示才華。我們有法律保障、有了平臺,政府有關部門和各級慈善組織要擰成一股繩。光有一部法還不夠,還要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這樣,慈善事業大發展就有了希望。

記者:慈善這塊其實還是有很大空間?

李宏塔: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的慈善做得早、做得好一點,因為中產階層人數多,富起來慈善就好做了,窮人畢竟是少數。中國現在越來越富,個人財富的增長,為慈善事業發展提供了空間。現在,好多家庭孩子零花錢數目可觀,有的孩子從小開始接觸慈善,培養社會責任,有的還建立冠名慈善基金??梢?,慈善事業前景十分廣闊。

記者: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中國革命先驅的后代,獲得一枚沉甸甸的“七一勛章”,您最想說點什么?

李宏塔:安徽電視臺采訪我,我說了這三句話: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民萬歲。

記者:您受勛之后,將以怎樣的姿態開始新生活?

李宏塔:我是退休同志,不是要重返崗位。我要去做志愿者,比如基層組織建設的志愿者、慈善志愿者,只要有需要自己又能做的,都會積極參與。奧運會或者大型活動,招募志愿者效果很好。而慈善組織就要借鑒一下,推廣普及慈善活動。

記者:李大釗的《青春》一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您是新中國的同齡人,對青年民政工作者想說點什么?

李宏塔:吾愿吾親愛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

這一段,就出自《青春》。詩一樣的語言,讀起來朗朗上口。那時,我祖父才27歲。正是“青春”的年紀,在那個水深火熱的時代,他由季節上的春天,想到了人生命中的春天,想到了政治上的春天,渴望中國能夠擺脫腐朽衰頹的局面,而重新找回國家的春天。我愿以此和民政青年人共勉,響應總書記的號召,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7.1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