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麗萍
當前,黨史學習教育在各地蓬勃展開。不久前,民政部黨組緊密結合民政工作實際,部署開展了以“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傳黨恩”為主題、具有民政特色的8項“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尊老愛老,人人有責。“關愛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動聚焦老年群體“急難愁盼”問題,位列8項實踐活動之中。
在民政部的示范引領下,全國民政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民政服務對象,紛紛梳理問題、盤活資源、制訂實施方案,迅速行動起來,通過一件件實事,將黨和政府的愛民之情、惠民之政、利民之舉傳遞到千家萬戶,彰顯出民政新作為、新擔當。
問題導向,為群眾排憂解難
服務對象所急所憂所盼是民政部門為民辦實事行動的著眼點和出發點,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從一件件為民排憂解難、有效落地的“實事”中而來。
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結合重要民生實事和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安排,梳理制定了40項辦實事重點任務,對人民群眾關注的養老問題,明確提出:“加快推進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在全市開展養老助餐服務體系試點建設,計劃在中心城區建設2000張家庭照護床位,在農村地區示范建設200個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完善就近精準養老服務體系。”
天津市民政局開展“關愛老人”照護行動,以落實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切入點,推動專業照護服務惠及重度失能老年人,提高老人生命質量,為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托底”,切實減輕其經濟負擔。
“開展3萬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改造提升100個標準化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江蘇省民政系統持續排查解決民生突出問題,“六項民生實事”中有兩項涉及養老服務。“關愛老人”行動中明確:加大護理型床位建設力度,提升機構照護能力;拓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功能,推進城市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持續開展居家上門“六助”服務;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和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培訓。
吉林省民政部門提出:“依托省民政廳巡訪關愛信息系統,指導推動各地深入開展重點面向獨居、空巢、留守、特困、高齡、失能(含失智)、重殘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8類居家老年人的巡訪關愛工作,解決實際困難。”
四川省民政廳將發展普惠養老、構建農村養老服務三級網絡、推進公共服務適老化改造等內容列入重點工作,同時,將打造城市居家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列入2021年全省民政“十件實事”加以推進,累計投入資金1.6億元,啟動建設80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
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開展“慈善關愛、連結民心”行動,為符合慈善援助條件的重特大疾病患者提供便捷有效服務。開展“康復輔具進社區”行動,為社區殘疾人、老年人等提供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為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甘肅省10件為民實事項目中,明確提出建設100個城市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完善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落實以空巢、留守老年人為重點的定期探訪制度;結合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開展培訓。
提標擴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當前,我國已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兜底保障邁向適度普惠,對民政部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次為民辦實事活動中,聚焦提標擴面、提升服務質量成為一大亮點。
為完善“三邊四級”首都養老服務體系,北京市明確提出:擬制定實施養老驛站服務規范,提高養老服務品質。
重慶市開展“關愛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動明確提出:認真落實好“實施農村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工程”“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計劃”等2021年全市重點民生實事,指導推動各區縣養老服務管理部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便利。
陜西省民政廳提出: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和建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普惠性養老和互助型養老服務,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新建一批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開展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完善養老服務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
云南省提出:建立健全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推動申請和資格認定系統建設,及時研發開通親友代辦等功能,方便老年人使用。
寧夏回族自治區在行動中,除加強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外,為提高養老服務質量,還明確提出要完善養老服務信息系統,推進“塞上樂齡大學”暨老年大學進社區項目,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在智能時代,“數字鴻溝”“網絡詐騙”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此次為民辦實事活動中,江蘇、吉林、陜西、重慶、貴州、內蒙古、甘肅等地紛紛聚焦這一問題,提出優化民政服務,加強智能化環境中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問題的解決,集中開展面向老年群體的防范非法集資公益宣傳活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創新思維,助力“享受美好生活”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奮斗目標。新時代背景下,創新思維推動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廣泛共識,在此次為民辦實事活動中,一些地方不乏創新之舉。
天津市民政局整合社會資源,與市教委、團市委、市少工委聯合開展以青少年志愿服務老人為內涵的“寸草心”行動和低齡、健康老人志愿幫助經濟困難、高齡、失能、空巢、獨居等老人的“手足情”行動。通過就近就便、自愿結對的志愿助老服務,培育青少年孝老愛親、向善向上的傳統美德。
為推進城鄉養老服務均衡發展,探索養老服務領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升沿海最大群島—— 舟山群島的養老服務水平,浙江省民政廳啟動“海島支老、一起安好”行動。按計劃,自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浙江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等5市將對舟山市開展為期3年的“海島支老”行動,通過服務、設施、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扶持,全面提升舟山市的養老服務水平,助力舟山市3萬余名偏遠海島老人安享晚年。為推動更多養老服務人才到舟山支老,浙江省慈善聯合總會還將設立“海島支老專項基金”,向支老人員每人每月發放3000元的海島工作補貼。
聚焦養老服務人才短缺問題,江蘇省民政廳創新思維,推進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探索“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實習實訓”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高等院校開設養老服務二級學院,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開展養老服務產教融合試點,推動養老服務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實施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改革,全面推廣養老護理員技能等級社會化認定,提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認知與身份認同,切實提高養老護理員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