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北京市大興區保障1.8萬名征地超轉人員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提供精準保障 彰顯民政溫度

時間:2021-08-1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安 娜

目前,北京市大興區有近1.8萬名征地超轉人員,分布在12個鎮6個街道。為了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大興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持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行“五步工作法”,建立“四有”工作機制,全力保障超轉人員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推行“五步工作法”

保障超轉人員補助精準發放

自1979年起,北京市開始有了征地超轉人員(因國家建設征地農民戶轉為非農民戶的原農村勞動力中年齡超過轉工安置年限人員、無贍養人的孤寡老人以及法定勞動年齡范圍內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病殘人員),這個群體最初由征地單位和拆遷開發部門分散管理,管理辦法和保障標準都不統一。2004年,《北京市建設征地補償安置辦法》出臺,明確了在征地、轉非、安置過程中各部門的職責,其中規定民政部門負責超轉人員管理工作。

據大興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超轉人員最初只發放生活補助,1995年至2004年增加了醫療補助,還建立了生活補助的增長機制。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參照城鎮退休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待遇標準,超轉人員享受獨立于社會保險體系之外的社會保障。根據目前標準,新接收的超轉人員第一年每月的生活補助為1714元,此后的每年7月至8月進行標準調整。今年調標后,超轉人員最高每月能拿到3210.5元。

人數多、覆蓋面廣、資金量大是大興區超轉工作的顯著特點。為了讓超轉人員定期按時拿到生活補助,大興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不斷完善制度流程,通過預先備款、認真核對、及時推送、導入統發、發放跟蹤“五步工作法”全方位護航,確保超轉人員生活補助等資金每月15日精準發放到位。

不僅如此,大興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在日常做好超轉人員生存信息核查,病殘人員節日慰問,審批、發放清潔能源分戶自采暖補貼,接待來訪、咨詢等工作的基礎上,在轉非階段密切配合基層做好超轉人員接收工作,積極開展前期相關籌備、政策宣傳、組織農轉非病殘人員進行勞動能力鑒定、指導資金測算、開展一線工作人員業務政策培訓等,并安排工作人員在轉非現場耐心解答百姓政策咨詢。

“我們堅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不斷優化辦事程序,將定點醫院變更審批權限下沉,超轉人員在鎮街社保所就可更改;簡化自采暖補貼申請材料,減少超轉人員提供的證明材料及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建立北京市民政局征地超轉綜合管理平臺定期信息比對制度,確保資金安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建立“四有”工作機制

夯實城鄉一體化發展基礎

為切實維護城市化進程中搬遷村農民長遠利益,大興區建立轉非人員安置就業有崗位、經營增收有資產、穩定生活有保障、服務管理有組織“四有”工作機制,夯實城鄉一體化發展基礎,形成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按照職責范圍,大興區各部門嚴格督促各類企業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本地勞動力。同時,不斷完善措施、加強服務,幫助企業做好勞動力就業管理工作。落實創業優惠政策,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勞動力創業,重大項目開發建設預留足夠的創業資源或適合的就業崗位。組建專門負責勞動力就業服務工作的勞務派遣組織,確保本轄區內有就業愿望的勞動力充分穩定就業。

在搬遷過程中,村級經濟組織做好成員身份界定工作,明確享受集體資產收益權利,探索農轉非人員獎勵工作機制。在妥善做好征地轉非安置工作后,推行集體資產處置方式,對資產進行量化。積極引導農地流轉,提高農民收入,并科學經營集體資產,確保效益最大化。

為確保超轉人員穩定生活有保障,大興區積極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建立健全城鄉全部覆蓋、有效銜接、機制靈活的社會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實現應保盡保。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醫療、住房、教育、就業、司法、臨時救助等為輔助的城鄉一體化社會救助體系。落實和完善分類救助政策,做好低收入家庭和臨時困難群眾的救助工作。

同時,不斷完善組織建設工作體系,發揮黨組織核心作用,統籌協調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做到“組織不散、活動不斷、作用不減”。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主動配合黨委工作,帶頭落實決策部署,積極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切實做到“四帶頭”“三率先”。“四帶頭”,即帶頭宣傳、帶頭清算登記、帶頭簽訂搬遷補償協議、帶頭搬遷。“三率先”,即率先參加培訓,提高自身素質;率先實現就業,帶動廣大村民;率先支持改革,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依托原村集體經濟組織,組建新型股份經濟合作社,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管理民主的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機制。

全心全意開展服務

把超轉人員的事兒當成自己的事兒

今年7月1日起,大興區征地超轉人員無需事先選擇,可以直接到本市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近就醫。這是“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大興區根據超轉人員訴求,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的一個縮影。“聞訴即辦”,體現出了民政的速度和溫度。

去年,一名超轉人員需要進行一項醫療檢查,檢查費用在6000元左右。因為家庭經濟不是很寬裕,向工作人員求助。本著超轉人員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工作人員幫助超轉人員聯系大夫進行咨詢,最終找到解決方案,讓超轉人員既檢查了身體,又將費用納入醫保范圍,享受報銷政策,服務對象非常滿意。

全心全意為超轉人員服務,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實際工作中,為超轉人員解決難題的事例還有很多。超轉人員在購買藥品時遇到困難,他們就積極了解醫保相關政策,給予貼心幫助。超轉人員因沒辦理轉診手續無法就近就醫,他們就依據政策耐心解釋,盡力幫忙解決。超轉人員來電來訪時,他們笑容以待、真誠回應,拉拉家常,就拉近了與服務對象的距離,傾聽大家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再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

“把超轉人員的事兒當成自己的事兒,是我們一以貫之的宗旨。下一步,我們將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聚焦超轉人員實際需求,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切實提高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興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8.13)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