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柳 旭
2021年11月,河南召開全省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鄭州現場會。會后,各地落實會議要求,大力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時間過去近半年,河南民政在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速推進全省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過程中,有哪些構想和實踐?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河南省民政廳廳長朱良才。
記者:養老服務是民生領域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更好滿足老年人對幸福生活的新需求,河南省提出建設“五個一”養老服務設施。請問“五個一”的具體內容是什么?推進工作過程中需要破解哪些難題?
朱良才:為緩解老年人家庭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與服務設施基礎薄弱的矛盾,河南省民政廳緊緊圍繞省重點民生實事,積極推動落實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五個一”,即在每個縣(市、區)建設1個縣級特困供養機構,每個街道建設1處綜合養老服務設施,每個社區建成1處養老服務場所,省級補助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萬戶,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入網老年人達到1000萬人以上。這項工作計劃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時間緊、任務重。目前,結合各地的工作進展情況看,需要破解的難題主要集中在選址布局、資金保障、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
記者:數據顯示,我國依然是“9073”養老格局,90%以上老年人傾向于居家和社區養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已成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丁笆奈濉眹依淆g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要完善用地、用房支持政策,請結合河南省的實際情況談談您對該問題的思考。
朱良才:河南是人口大省,老年人口基數大,且多個地市已步入深度老齡化,亟須加速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就我省而言,保障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用房,我認為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民政部門要會同自然資源部門在國土空間布局規劃中預留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加快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對新建小區嚴格按照配建標準提出規劃審核意見。二是建立民政、住建、財政等部門間的信息交換工作機制,在制訂城鎮老舊小區年度改造計劃時,配合住建部門完成養老服務設施選址、項目編報和建設工作,將需要補建、可以插建的項目納入重點支持范圍。同時,可考慮將縣城和城關鎮的特困供養機構與街道綜合養老中心統籌建設、一體使用。
記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社會對高質量養老服務體系的期待愈發強烈。發展養老服務、建設養老設施離不開穩定的資金支持,在您看來,怎樣才能有效保障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資金?
朱良才:加強養老服務設施資金保障,要暢通投融資渠道,融合各方力量,形成投資合力。一是加強項目謀劃,及早上報審核,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二是用好財政資金。民政部門留存的社會福利事業彩票公益金,要拿出55%以上用于養老服務,用于設施建設、安全能力提升、適老化改造、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同時,還可以統籌用好重度殘疾人照護資金、支持城鎮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各類扶持資金。三是民政部門要主動與財政、發改部門溝通,爭取將更多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資金支持范圍。四是要充分運用市場化融資手段,撬動養老服務業投資。
記者:目前,養老服務供需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一方面是群眾對養老服務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則是部分社區養老設施建成后沒有投入使用,造成閑置浪費。與此同時,老年人需求的多樣化,也對養老服務設施提出了新要求。針對這些問題,河南有哪些設想和探索?
朱良才:解決養老服務設施運營管理難題,需要供需雙向發力。一是構建“以大帶小”服務網絡。將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大中心)和若干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小中心)交給同一機構運營,讓小中心成為大中心的“前哨”,幫助培養客戶群體,并依托大中心帶動小中心。二是提供“線上線下”居家服務。各地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要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將醫院、超市、物業等服務主體引入平臺,為老年人提供“菜單式”服務。三是創新“養老+行業”融合模式。推動家政、物業、文旅體育、醫療康復、輔具租賃、老年產品制造等產業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融合,拓展延伸養老服務領域。
記者:隨著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養老從業人員缺口大、專業能力不足、社會認可度不高等問題日漸凸顯。在拓寬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評價渠道、增強養老服務的職業認同度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朱良才:破解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評價難題應抓住三個重點。一是申請認定機構備案。鼓勵100張床位以上,具備獨立法人、薪酬制度、專業人員、評價資源、經費保障“五要素”的養老機構,積極向人社部門申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備案。二是組織開展技能評價。指導已備案評價機構盡快完成本機構的技能人才評價工作,并與用工較少的養老機構簽訂委托協議,為其開展上門或集中評價。同時,可對接社會評價機構、職業院校等,推進養老服務人才評價。三是鼓勵“一人多證”。引導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進行養老護理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健康照護師等職業評價,提高為老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