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堯 通訊員 肖海軍
海南島的日頭,總是格外明媚。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海南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強化了海南的歷史使命,進一步凸顯了海南在全國改革開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堅定了全省上下建設好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信心和決心。”海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李鋒說。
春往海南邊,秋聞半夜蟬。作為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海南民政牢記囑托、踔厲奮發,乘著自貿港建設發展的東風,加快推進民政領域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提升民生服務保障能力水平,讓廣大群眾共享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 有熱度——
為基本民生保障提供堅實能量
“之前那段時間過得可困難了,申請低保后日子變好了。”海口市龍華區龍泉鎮元平村脫貧戶吳桂蘭感慨地說。她的兒媳是肢體一級殘疾,孫子出生后,各種費用增加,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龍華區民政局低保中心工作人員了解到她家的情況后,及時上門核實情況,第一時間幫她兒子一家辦理了低保,讓這個家庭重新看到了曙光。
近年來,海南省社會救助工作穩步推進,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海南省民政廳推動建立全省社會救助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和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和完善城鄉低收入家庭專項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等20多個政策文件,將醫療、就業、臨時、殘疾人救助全面延伸到城鄉低收入家庭,形成低保、特困、城鄉低收入家庭梯度救助格局。
海南省民政廳保持過渡期內社會救助兜底政策總體穩定,將7.3萬名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救助進行兜底保障。統籌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重塑社會救助辦理流程,社會救助更加便民;建成全省上下貫通的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低保金和供養金“一卡通”發放;持續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充實一線工作力量,引入第三方核查機制;建立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有效提升社會救助精準度。這一系列的扎實工作,使海南形成了一套信得過、靠得住的兜底系統。
對此,李鋒表示,海南并不會止步于此,還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全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加強部門間數據共享比對,建立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對可能致貧返貧的群眾及時預警、及時救助幫扶,不斷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 有溫度——
扎實做好“一老一小”溫情關愛
早飯過后,海口市秀英區海秀街道海口港社區77歲的章宗安老人便到家附近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書畫社練習書法,偶爾到隔壁的健身室打打乒乓球。“我幾乎天天都到這里來,以前練硬筆書法,現在練毛筆書法,不用再憋在家里,日子也不無聊了。”章宗安老人說。這也是社區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日常。
2021年,海南省推動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培訓了4279名養老護理員、659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首次舉辦了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海南省賽區選拔賽,推動了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李鋒對記者說,海南是聞名的養老勝地,省民政廳將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養老服務條例》盡快出臺,研究制定普惠性養老服務價格標準、全省統一的老年人評估標準和基本養老服務對象需求精準識別機制;健全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發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功能,推進養老服務需求和供給對接,提高養老機構入住率;大力推廣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面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實時、高效、低成本的“互聯網+養老”服務。同時,積極推進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建設,將非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轉型為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組織全省孤殘兒童護理員培訓,推進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市、區)建設和鄉鎮(街道)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站建設,提升機構養育保護水平。
在兒童福利方面,海南省、市、縣三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實現全覆蓋。從2020年6月起,海南開展為期一年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共宣講3219場次、8.4余萬人次參與,實現全省所有村(社區)全覆蓋。將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納入價格補貼聯動機制保障范圍,將全省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提高300元,全省1.9萬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都得到有效保障和監護。
■ 有亮度——
增強基層社會活力出亮點
2021年5月,海口市瓊山區濱江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成,站長林嬋和同事們采取社區宣傳、入戶走訪、個案服務、電話交流等方式收集群眾需求,建立歸類服務檔案。在入戶調查中,海口各社工站發現11名達到條件但未納入低保的困難群眾,協助他們申請了低保。
因自身氣候的獨特性,海南外來人口較多,提升基層治理與服務水平成為一道必須答好的考題。省民政廳利用抓好基層自治組織換屆選舉,推行“大社區”綜合服務新模式,推動建設運營鄉鎮(街道)社工站,大力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自2021年以來,在海口、三亞等7個市縣建設運營社工站,搭建基層公共服務平臺,一支支社會化、專業化、本土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暢通了全省為民服務的“毛細血管”。
省民政廳指導海口市秀英區、三亞市天涯區開展首批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完善“一核兩委一會”鄉村治理機制,順利完成第九屆村(居)委會選舉工作;制定出臺村(居)委會依法履職和協助政府工作“兩個事項指導清單”,為社區減負增效;創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村(居)自治水平大幅提升。
社會組織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海南省積極探索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制度,明確四類社會組織的權責邊界和類別范圍,取消業務主管單位前置審查環節;建成省級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大力培育發展與自貿港建設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在省旅游協會等7個行業協會開展賦權試點,積極發揮行業組織在市場秩序維護、標準制定實施、行業糾紛調處中的重要作用。
海南省今年還將推動出臺海南自貿港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各類社會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不斷提升基層為民服務能力和水平,打造海南民政亮點工程。
■ 有力度——
提升民政領域治理效能
要加強能力建設、夯實海南民政事業改革發展基礎,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提升民政工作標準化、專業化水平,深入推進民政重點領域立法和依法行政。
近年來,海南省各級民政部門開展一系列活動,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加強政治建設。海南省民政廳扎實推進作風整頓建設年和“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黨組成員帶隊深入城鄉社區、民政服務機構,采取實地查訪、蹲點調研等方式,認真查找和解決堵點、難點問題,從群眾角度體驗政策落地效果,大力提升民政服務水平。
海南省民政廳組織黨員干部參觀警示教育基地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家風”主題展,開展廉政專題授課輔導,觀看警示教育片,開展家庭助廉倡議活動,設置廳機關廉政文化宣傳墻。注重在基層一線培養和錘煉干部,著力造就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紀律嚴、境界高的民政干部隊伍。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南海變桑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南視察后,海南民政人更是上下擰成一股繩,“全省民政人要攜手同行、乘勢而上、拼搏進取,統籌疫情防控和民政事業發展,切實兜好基本民生底線,加快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持續提升基本社會服務水平,為海南自貿港建設作出民政貢獻!”李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