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通訊員 趙宇新
9月底,中央財政支持的“‘益童心晴’——寶雞市城鄉困境兒童救助賦能社會工作服務示范項目”在陜西省寶雞市啟動。該項目由寶雞三聯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接,旨在以社會工作的專業方式,探索解決困境兒童幫扶過程中存在的服務內容碎片化、資源銜接效率低、專業性匱乏、服務不系統等問題。
國慶節期間,寶雞三聯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評估團隊深入寶雞市金臺區、鳳翔區、陳倉區、渭濱區等四個區開展為期三天的困境兒童入戶抽樣篩查工作。篩查工作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面對面訪談等方法,全面了解兒童的家庭結構、基本情況等系統性信息。
10月4日,評估團隊在金臺區陳倉鎮寶鐵西社區兒童主任陳建紅的帶領下,來到月月(化名)的家中。通過入戶探訪,評估團隊了解到,月月今年8歲,父母均為聾啞人,沒有工作,母親住院,父親在醫院陪護。月月跟隨祖父生活,由于缺乏有效監護以及教育缺失,孩子長時間沉迷于電子游戲。第二天,評估團隊一行驅車前往鳳翔區糜桿橋鎮,對這里3名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開展入戶摸底。探訪過程中,一個11歲小姑娘給評估團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叫小夢,父親有精神殘疾,母親有智力殘疾,從小性格就非常內向,基本無法正常表達。評估團隊對小夢做出“現有家庭已經很難正常履行其監護職責,亟須外部資源支持”的評估結論。第三天,評估團隊趕到陳倉區慕儀鎮開展抽樣篩查工作,在這里完成了7名困境兒童的探訪工作。三天時間里,評估團隊共走訪了11戶困境兒童家庭,抽樣篩查13名困境兒童。隨行司機馬師傅主動提出要成為“益童心晴”項目的志愿者。他說,“幫助這些兒童走出困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評估團隊一邊入戶探訪,一邊總結歸納,就篩查過程中看到的問題達成三項共識:一是繼續加強與本地民政工作人員、志愿者和社會工作者之間的協作,因為他們對當地情況最為熟悉,有志愿者的參與就能夠大大促進探訪的評估效率,減少交流中由于方言帶來的溝通障礙;二是核對、完成兒童評估表只是篩查工作的一部分,還應從情境化的角度考量,從兒童生活的家庭環境出發,掌握兒童的真實需求;三是針對個別女童衛生狀況較差等情況,日后在篩查過程中應攜帶一批衛生用品包進行分發。
這次入戶篩查工作得到了陜西師范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工作專業師生的積極參與,提升了項目實施的專業性,為本地區困境兒童更好地成長貢獻了力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