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祥禮儀工作人員查看群眾通過“懷祥白事通”微信服務號發布的云訃告。
本報記者 路建英
“為了趕上明天見報,還要麻煩您盡快幫我們撰寫訃告。”這是幾年前,福建省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下屬懷祥禮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懷祥禮儀)的殯葬策劃師在為家屬安排好治喪事項后,最常聽到的話。如今,逝者家屬可通過“福壽云訃告”微信小程序,自己就能根據訃告模板在線編輯含有治喪時間、地點、流程、照片、逝者生平等內容的云訃告,發布訃告變得更簡單、高效、便捷,又充滿人性關懷。
2012年,在福澤園殯儀館落成之際,廈門市殯儀服務中心與福壽園國際集團共同打造廈門市便民服務品牌——懷祥禮儀,彌補當地殯葬延伸服務的不足。自成立以來,懷祥禮儀多次協助市民政局處理多起重大事故善后工作,協辦廈門市骨灰撒海活動等,并在市民政局有力指導下,以敬重之心、莊嚴之禮,融合閩南地方習俗與現代殯儀文化,加快推進“互聯網+殯葬服務”,為群眾提供周到細致、有溫度的殯葬服務,踐行“讓告別變得美麗”的使命。
今年清明,懷祥禮儀積極協助市殯儀服務中心開展薛嶺山陵園、中華永久墓園、龍壽山墓園等共祭儀式,保障海滄區、集美區、翔安區、同安區等殯儀服務站開展相關活動,并以“云守靈”“代祭掃”等服務助推綠色無煙祭掃。
“媽媽,我一直努力工作,雖然還是單身,但請您放心,我會過得很好……”中華永久墓園里,懷祥禮儀的禮儀師譚東文表情莊重,情真意切地站在市民孫先生母親墓前朗誦書信。4年前,孫先生母親因病離世,盡管平時工作很忙,但每年清明他都會親自來墓園祭拜母親。受疫情影響,今年出差在外的他沒辦法及時趕回來,便致電懷祥禮儀,希望工作人員能幫忙代祭掃,了卻自己的心愿。
“受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節期間全市暫停墓園現場祭掃,代祭掃服務需求有所上升。市民通過‘懷祥白事通’微信服務號預約代客祭掃服務的就有近1500位。”懷祥禮儀負責人張智輝說。針對打著代祭掃幌子亂收費等現象,懷祥禮儀公示代祭掃服務項目和價格,讓群眾明明白白消費。
近年來,懷祥禮儀經常接到海外華人華僑或者異地客戶詢問是否有代祭掃服務。為滿足客戶祭祖思親愿望,懷祥禮儀于2019年推出代祭掃服務,服務內容主要包括擦拭骨灰盒或墓碑、擺放貢品、敬獻鮮花、掛心愿卡等。一般由2名禮儀師完成,分別負責祭掃和拍攝,整個祭掃過程以照片、視頻等形式向家屬及時反饋,彌補不能現場祭掃的遺憾。
除了代祭掃服務外,懷祥禮儀還推出“云祭掃”“云訃告”“云守靈”等服務。截至目前,懷祥禮儀開展了2743次“代祭掃”、50次“云祭掃”、20余場“云守靈”服務。
去年11月,思明區林女士的父親不幸去世。由于疫情,其遠在澳洲的姐姐不能返回悼念。懷祥禮儀策劃師葉彩惠向單位領導匯報后,決定采用云直播追悼會方式,讓林先生遠在澳洲的女兒參與云端守靈和告別。為做好本次服務,懷祥禮儀連夜采購直播設備并進行安裝測試。遠在澳洲的林女士通過大屏幕參與告別儀式全程,不時雙手合十,叩首祭拜,對著鏡頭訴說心事……事后,林女士向葉彩惠致謝:“是你們讓父親走得沒有遺憾,讓我們子女心安!”
懷祥禮儀致力推動互聯網與殯葬服務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完善遠程告別、網上祭掃等服務流程和內容,為廈門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殯葬服務。“殯葬本身就是基于情感和文化的生命服務行業,可以通過科技載體讓服務有更好的呈現,實現跨越時空情感的傳遞,讓這個行業更高效也更有溫度。”張智輝說。談及懷祥禮儀未來發展,張智輝有著自己的目標。“發揮行業帶頭作用,引領規范本地殯葬服務市場,將‘懷祥白事通’打造成殯葬公益品牌,和養老機構、廈門市紅十字會、退役軍人事務局、社區街道等開展共建合作,以‘行業特質+團隊優勢’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生命關愛和專業服務,真正做到讓生者安慰、逝者安息。”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