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湯珊珊
2021年12月28日,民政部召開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總結2021年民政工作,分析面臨形勢,明確2022年思路任務,堅定信念奮發有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連日來,各地社會組織認真學習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精神,紛紛表示要把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精神作為工作的強大動力,響應時代號召,扛起社會組織使命擔當。
加強社會組織黨的領導
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部署2022年民政工作重點任務時指出,要健全社會組織常態化監管機制,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持續推進社會組織黨組織從形式覆蓋到工作覆蓋轉化。
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立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王曉偉認為:“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明確了做好新時代治理創新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對我們社會組織來說,要堅持黨建引領和多方協作相結合。要堅持以黨組織領導為核心,并以區域化黨建議事會為平臺,整合資源,引導地區多元資源有序參與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深化優化互補、跨界合作,增強和完善社會治理創新支持系統。要運用專業社會工作方法,激發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活躍因子,強化治理創新工作的內生動力。”
浙江省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朱凌云表示:浙江省社會組織將落實落細紅色根脈強基工程,緊扣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目標,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開展“鄰里守望”關愛行動,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展示社會組織的政治擔當,努力推進建設精準保障、幸福頤養、人人慈善、和諧自治、暖心服務“五個標桿區”建設。此外要實施社區社會組織培優專項行動,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城鄉社區,更好地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推動社會治理專業化、精細化,讓“湖濱晴雨工作室”“紅楓義警”“武林大媽”等一大批社區社會組織品牌成為浙江基層的紅色靚麗風景線。
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持續關注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江蘇省南京市愛心傳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馬連平表示: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此次會議部署,加強自身組織機構建設,提升兒童保護社會專業服務能力。馬連平還介紹了該組織下一步工作計劃,將依托區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建設,開展政策宣講、培訓指導、救助幫扶、應急處置等活動;依托“關愛之家”,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服務;積極參與“新時代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活動”,提升農村留守婦女家庭監護主體責任,全力織就一張“有溫度、有力度、有專業度”的兒童關愛社會組織保護網絡,全程守護兒童健康成長。
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祥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孫科表示:作為社工機構負責人,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結合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以及機構優勢,做好養老、護苗、扶弱等民生工作,推進社區治理和服務,持續開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活動。緊盯新任務,做實事,兜住兜牢民生底線。據介紹,江門市蓬江區祥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關注兜底孤寡、失獨、失能、空巢、重癥等老人,近年來一直開展“讓我做您的兒女·愛與陪伴志愿服務隊”公益項目,這也是江門市首個長者心靈呵護臨終關懷服務項目。
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多地社會組織表示要更加有力有效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挑起服務大梁,成為基層治理中最貼近群眾的重要力量,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
山東省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街道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主任馬翠薇表示:要深刻領會、堅決落實會議精神,扛起民政工作時代責任,聚焦主責主業精準發力,著眼會議“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部署內容,堅持以創新社會治理為基礎,以強化社會組織建設為關鍵,以保障改善民生為主線,注重黨建引領、注重民生關切、注重培育支持、注重多方參與,開展更多面向居民的個性化、多樣化、專業化服務,不斷激發社區治理創新活力。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理事長海德坦言:回首過去一年,收獲甚多,成長甚多,展望2022年,更加信心百倍,中寧縣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將通過組織招募第二批縣級社會組織入駐孵化基地、分級開展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培訓、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引領業務工作,努力讓各類社會組織能夠真正孵得出、長得大、站得穩、出得去。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螞蟻公益會長葉其明認為:社會組織是民政工作的組成部分和助手,在新的一年中要緊緊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深入基層村社開展調研,摸清群眾動態需求底數,從多元化的群眾需求中梳理出急、難、緊、要問題;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按照“三服務”的目標,著力聯系和協調各個政府職能部門條線資源,整合多元化社會資源,針對群眾需求實施精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