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 瑤
滿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讓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責任。近日相繼落下帷幕的2022年地方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履職盡責,聚焦養老相關話題,積極建言獻策。記者梳理時發現,就近養老、醫養融合、智慧養老、農村養老……屢屢成為建議提案里的高頻詞匯,不斷變為各地貫徹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切實舉措。
就近養老:搭建老年人身邊的養老服務網絡
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養老服務是大多數老年人的愿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搭建就近就便養老服務網絡是大勢所趨,也是2022年地方兩會代表委員們談及較多的議題。
“推廣街道(鄉鎮)養老服務聯合體,借助‘三社聯動’社會治理手段,以街道社區提供平臺、專業社工引領、社會組織參與的方式,整合街道范疇內的各類資源,充分調動社會化服務積極性,搭建養老服務的供需對接橋梁。”北京市人大代表施穎秀說,搭建養老聯合體的過程中,還要注重老齡大健康數據平臺的運用和共享、區域內醫療和養老資源的深度融合,通過集約化管理、訂單式服務,有效滿足或回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山西省人大代表賈海玲建議,建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和網點,使老年人不出社區、不出家門就能夠享受到較為專業的照料、護理、保健等服務。江蘇省政協委員謝劍鋒提出“科學制定‘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的服務內容”,設立社區養老服務熱線,方便老人享受上門專業服務。
醫養融合:促進醫康養服務深度融合
老年人醫療康復需求較多,很多代表委員呼吁大力推進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醫康養服務融合更加深入、順暢。
在組織管理方面,山東省人大代表鄒霓建議“各地成立由政府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醫養結合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江蘇省政協委員楊文喜提出,“基層政府應加快建立健全醫養服務聯席會議制度,把衛健、民政、財政、醫保等部門和各鄉鎮、園區(街道)納為成員單位,定期研究利于醫養結合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形成協同推進、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安徽省政協委員黃珍提出,“衛健、民政等部門應定期組織專家或者委托第三方進行綜合評估,對醫養結合機構實行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暢通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醫護人員流動機制。”
在落地執行方面,上海市政協委員姚捷認為,應以“醫養聯合體”模式推進醫養結合服務,“建立老年人群醫養結合需求評估機制,對健康狀況、失能水平、依賴護理服務的程度等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增加諸如保健、心理等針對性的服務,使醫養結合服務資源得到合理有效整合”。湖北省政協委員劉培提出,積極探索醫養融合模式,進一步完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與合作醫院間雙向轉診綠色通道機制,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醫療保險制度。
智慧養老:推動智能技術和產品廣泛應用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在養老領域應用日益廣泛,老年人及其照護者越來越切身體會到智能技術和產品帶來的安全、便利和舒心。代表委員們紛紛聚焦于此,倡導智慧康養產業實現快速健康發展。
山西省人大代表成錫鋒建議,開發智慧養老新技術、新產品,打造銀發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上海市政協委員徐兵認為,應制定和實行統一的標準規范,引導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建立健全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監督和保障機制,在服務監督、評估和法律保障等方面盡快構建配套制度和法律體系,使各企業和產品有序發展、良性競爭,保障智能養老的規范發展”。
天津市政協委員陳季敏提出,“要發揮養老服務平臺功能,加強健康、養老數據共享,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推動不同養老場景下老年人的健康和養老信息深度開發和合理利用,促進精準服務。”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蔣學權表示,應打造健康養老大數據智能服務平臺,支持研發老年人智能檢測、看護設備,開發情感陪護等智能產品,加快完善安全風險監控和及時警報方面的功能。
農村養老:提升服務供給能力和質量
農村養老基礎弱、短板多,養老服務發展環境也容易受到客觀條件限制。代表委員們紛紛就改善農村老年人的養老現狀各抒己見。
“將閑置的校舍改造成互助幸福院,讓鄰近村住地偏遠、生活不便的老人搬到一起集中居住、分戶生活,創造互助養老條件。”山西省人大代表許艷萍建議,讓有護理技能但不具備外出條件的婦女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務,“這樣不僅能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而且也能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探索解決之道”。
浙江省政協委員歐劍認為,要提升鄉村養老服務水平,“加大鄉村養老服務人才建設,引入一批專業能力強的實用型人才,以點帶面,帶動服務水平提升”,應落實鄉村養老服務責任,加大鄉村養老工作經費投入,對有入住鄉村養老服務機構需求的老年人,應對其給予一定的補貼。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陳毅華提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養老服務,在鄉鎮培育專業養老服務機構,引入鄉鎮衛生院醫療支持,提高養老服務機構運營的可持續性,“可以作為居家養老服務后盾單位,組建養老服務組,深入鄉村提供養老上門服務”。
察民情、解民憂,代表委員還圍繞長期護理保險、建設數字化適老設施、拓展老年教育資源和途徑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見,助力老年人樂享幸福晚年。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