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 瑤
老有所安關系社會和諧穩定,是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在擁有1207.27萬老年人口的浙江省,一場部門協同、全民參與、聲勢浩大的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在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守護廣大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健全打擊整治機制 發動反詐“強引擎”
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把開展專項行動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專門作出批示。
部署會、推進會、專題會……經過層層部署推進、細化責任分工,浙江省將宣傳引導、線索研判、精準打擊、重點整治、風險防控、建章立制確定為專項行動的重點工作;成立了省、市、縣(區)三級政法委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協同配合的領導機制,組建專班集中辦公,出臺方案強力落實;建立健全分片督導、每周情況報送機制,確保專項行動走深走實、走在前列。
為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浙江省在創新工作機制上發力。省平安辦將打擊整治養老詐騙違法犯罪情況納入2022年度平安浙江考核,壓實工作責任。杭州市建立了組織領導、專班運作、工作例會、信息報送、宣傳推廣、督導考核、保密歸檔7項工作機制;紹興市細化完善具體實施方案,實行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將專項行動納入平安紹興建設督導考核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金華市創新建立“一書兩圖、三督四治、五責六保”閉環工作體系,專項行動的開展實現了上下貫通、左右聯動、協調有力、運轉高效。
加大宣傳引導力度 奏響反詐最強音
“為切實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守護好老年人的‘錢袋子’,提升識騙防騙意識,我們向大家發出如下倡議……”伴隨“叮咚”一聲提示,記者收到了浙江省紹興市專項辦發送的防范養老詐騙公益短信。
“養老詐騙要舉報,全國平臺12337”“全民動員讓養老詐騙無可乘之隙”“理性選擇養老服務警惕非法集資詐騙”……各種朗朗上口的宣傳標語出現在馬路旁、社區、機構、公共交通工具等各種場景中,一股強大的養老反詐攻勢迎面襲來。
為提高專項行動知曉率,浙江省亮出各種“實招”“妙招”。省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辦公室策劃“守住老年人的錢袋子——識騙防騙”有獎答題活動,上線3天參與人數就超過10萬;省老齡辦、省委宣傳部、浙江廣電集團舉辦山區26縣“藍馬甲助老防騙公益行”系列活動,讓涉老反詐宣傳走進山區農村;省老年活動中心成立“反詐進行時”宣講百人團,開展防詐反詐“課前10分鐘”萬場講活動;杭州市在警察叔叔APP上推出“養老詐騙防范四件套”;紹興市開展靶向預警,發動鎮村干部、網格長、志愿者進村入戶開展“敲門”行動,重點對獨居老人等進行點對點、面對面的宣傳和預警,此外還推出情景劇,以方言宣傳常見騙局;金華市婺城區推廣“商圈優惠+宣傳”做法,發放印有防范養老詐騙內容的核酸檢測優惠券5萬余張等等。
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浙江省采取“線上+線下”的形式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各有關部門開設專題專欄72個,開展典型案例宣傳184次,組織文藝演出、專家講座、“六進”等現場宣傳活動2.27萬余次,累計刊發相關報道3600余篇,養老詐騙“人人喊打”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強化線索收集核查 繪就反詐同心圓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專項行動需要全民共同參與。為及時發現養老詐騙“黑手”,浙江省一手抓線索收集,一手抓線索核查,在積極主動核查全國12337線索舉報平臺轉辦線索的基礎上,暢通舉報渠道,通過設立專門舉報信箱、舉報電話收集線索,確保線索查實查細、件件有回音。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有的老年人在上當受騙后礙于面子或怕被責備,會選擇自認倒霉;也有人即使發現涉詐情況,怕惹麻煩或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不舉報相關情況。
為有效引導全民參與、合力破解養老詐騙陷阱,金華市出臺舉報獎勵辦法,最高獎勵5萬元;紹興市公安局組建了一支由老專家、老教師、老干部等組成的義警隊伍,他們發揮情報信息員作用,通過網上義警智能平臺及時反映養老詐騙線索,讓欺老無處藏身。
深挖線索、順藤摸瓜。浙江省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辦公室制定了《舉報線索核查工作規范》,建立舉報線索定期轉辦、研判分析、核查反饋等機制,還將對重點線索適時開展異地核查、提級復核等。金華市運用交辦單、提醒單、督辦單督促線索核查真正落實,對問題線索、隱患風險“零發現”的進行警示約談;建立了線索會商機制,推行重點線索“逐堂會審”做法,力求每條線索核查到位,經得起推敲。
依法嚴厲打擊查處 打贏反詐保衛戰
“最少交4000元投資旅游養老項目,不僅可以享受公司組織的旅游活動,以后還能免費領取大米、雞蛋,到各地休閑養老,合同到期后即可歸還本金。”如此“好事”讓部分老人動了心,紛紛簽訂合同,不料很快發現公司店鋪大門緊閉,“養老錢”白白打了水漂,造成170余位受害人總計損失200余萬元。
今年5月24日,永康市法院宣判了這起針對老年人虛構養老項目進行非法集資詐騙的團伙犯罪案件,判處主犯樊某有期徒刑8年,并處罰金15萬元,從犯何某等5人有期徒刑2年6個月至4年不等并處罰金,依法追繳樊某等人違法所得并返還被害人,追繳不足部分,責令賠償。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浙江省公安機關加大養老詐騙偵破力度,深挖積案,快破現案;各級檢察機關開發數字化辦案模塊,推動打擊整治工作實現更高質效;各級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提高辦案效率,及時審結一批社會影響大、關注度高的重大案件,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的鐵案。
深化行業整治規范 筑牢反詐防火墻
整治規范是鏟除養老詐騙滋生土壤的有效途徑,也是專項行動的重中之重。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各行業主管部門立足各自職能,主動排查整治各領域涉養老詐騙問題隱患,效果明顯。”浙江省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辦公室主任、省委政法委副書記朱晨表示。
全省民政部門對1779家養老機構、1456家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9939家社區照料中心的運營主體、收費方式等進行全面排查;市場監管系統出動執法人員1.1萬人次,檢查相關企業、門店9955家(次);自然資源系統排查339宗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衛生健康系統對醫養結合醫療機構進行全覆蓋排查……
科技加持,排查有力。蘭溪市加快智慧反詐建設,提升智能感知、技術反制等能力,利用“老年人康養領域集資類案法律監督模型”,對1.5萬余家公司開展篩查,快速發現了異常公司。
規范化發展是源頭治理的“金鑰匙”。浙江省各行業協會不斷修改完善協會管理規范,強化行業自律,促進健康發展;杭州市積極探索行政審批、行業監管、執法處罰有效銜接的“全周期閉環”管理模式,還針對網絡養老詐騙的潛在風險,要求互動社區、網絡直播等網站平臺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內容審核,及時處置違規信息,做到“誰運營、誰負責,誰發布、誰負責”,第一時間切斷涉詐信息傳播路徑;紹興市民政部門以數字化監管平臺為抓手,將養老服務機構公共區域監控視頻、派單服務等統一接入平臺,進行全過程綜合監管;金華市深入圍繞8個重點領域,力推行刑銜接、“三書一函”等機制,加大力度壓實行業監管責任,全力掃清行業亂象,同時將涉老投資詐騙納入市、縣兩級反詐中心和銀行予以重點關注,建立研判指揮、聯動協調、止付凍結機制。目前,已成功技術攔截41起,及時止損17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