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回望2021·河北 傾情傾力服務保障民生 燕趙大地鋪展民政新篇

時間:2021-12-2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知之深、愛之切,黨的十八大以來9次到河北考察調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承德考察時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并對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等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為河北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回望2021年,河北民政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持續努力保障改善民生,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省共保障低保、特困、殘疾人、老年人、孤棄兒童等各類服務對象506萬人(次),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貢獻了民政力量。

厚植為民初心,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河北民政系統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以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持續強化理論武裝。采取集中宣講等形式組織系統性專題學習90余場次,廳領導班子成員及黨支部書記講黨課60余場次,廣泛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編發專題簡報,交流心得體會,通過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充分激發黨員干部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真正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打造特色黨建品牌。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奮斗路上的民政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省民政廳時重要講話精神八周年”主題活動,表彰“兩優一先”,從不同領域、不同時期的民政干部中選出7位先進代表,講述初心使命,分享民政故事,以點帶面展示新時代河北民政人牢記重要囑托、踐行初心使命的堅定信念、奮斗足跡和感人故事。

用心辦好民生實事。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圍繞省委、省政府明確的2項民生工程、1件民生實事以及民政部部署的8件實事,制定任務臺賬,畫好“施工圖”,明確“時間表”,確保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實施助殘助孤服務工程,對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政策和殘疾人兩項補貼落實情況進行大排查,共排查580萬人,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實施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工程,新增養老機構養老床位1.85萬張、改造康復護理型床位1.92萬張、新建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點)2513個,養老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兜牢民生底線不斷強化社會救助保障

河北民政系統堅決履行兜底保障政治責任,不斷改革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更好地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打造多層次救助體系。低保、特困等基本生活救助政策有效落實,截至目前,全省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67.9萬人,城鄉特困供養人員25.6萬人。落實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及時對遭遇突發性、臨時性困難的群眾提供急難救助,實施臨時救助18.8萬人次,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6萬人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簽訂照料護理協議等方式,為社會救助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提供訪視和照料服務,形成“物質+服務”救助方式。省市縣三級192家社會救助基金會共籌集資金9.7億元,截至目前,共救助1916人、支出870余萬元。

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印發《河北省低保邊緣家庭認定辦法》《河北省特困人員認定辦法》和《關于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制定和動態調整機制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全省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711元、每人每年5573元。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印發《關于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等文件,加強對未納入兜底保障范圍內的脫貧人口、易返貧致貧人口等重點人口的監測,堅決避免因“脫保”“漏保”等造成規模性返貧。截至目前,全省223.4萬名脫貧人口中,社會救助兜底保障78.5萬人,占35%。

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初步建成低收入人口數據庫,除包含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外,還納入低保邊緣人口47.9萬人、脫貧不穩定戶4.5萬人、邊緣易致貧戶5.6萬人、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突發嚴重困難人口0.4萬人,為開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奠定了堅實基礎。

聚焦群眾關切,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河北民政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用心用情用力幫助老年人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完善法規政策體系。頒布實施《河北省養老服務條例》,出臺《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推動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相結合的指導意見(試行)》等文件,制發《關于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養老服務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統籌城鄉設施建設。在城市明確“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區一站(點)”,加快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網絡建設,全省4717個城鎮社區實現日間照料全覆蓋。在農村打造銜接互通、功能互補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全省遴選20個縣(市、區)開展試點。強化兜底照護,每個縣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設施,有入住意愿的失能特困老年人全部實現集中供養。

強化服務保障能力。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化技術困難的若干措施》,全省老年人申領津補貼全部開通親友代辦、線下辦理等便民利民服務。支持發展家庭養老床位和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引導服務資源向老年人周邊、身邊和床邊聚集,石家莊市獲批國家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依托全國、全省養老服務信息系統,搭建養老服務供需網絡平臺,提供機構信息查詢、入住預約等服務,推動供需有效匹配。推進醫養結合,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邢臺市探索“醫養一體、兩院融合”農村養老新路徑的典型經驗做法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提升機構管理水平。連續4年實施敬老院改造提升行動,省級補貼完成267家敬老院升級改造。扎實開展《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貫標達標工作,排查整改一般性安全隱患2000余處。修訂《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管理辦法》,開展第三方評估,新培育等級養老機構200余家。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擂臺賽,組織河北省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健全四級培訓機制,培養培訓養老護理員4萬余人次、養老院機構負責人近500名。

深化改革創新全面夯實社會治理基礎

河北民政系統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強化制度建設,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

加強基層治理能力建設。圓滿完成新一屆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村和社區“一肩挑”比例分別達到99.9%、100%。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城市“六位一體”和農村“五位一體”統籌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物業管理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改革在全省全面推開,社區民主協商自治水平明顯提升,29個村被確認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黨組織領導下的城鄉社區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中央改革辦督察組對河北城鄉社區和基層治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強化社會組織培育監管。全省社會組織實現健康快速發展,依法登記社會組織3.7萬余家。省屬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實現100%全覆蓋,市、縣社會組織黨的組織覆蓋率分別達到84.66%、55.12%。實施“我為企業減負擔”專項行動,全省行業協會商會減免涉企收費9453.4萬元。開展進一步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共取締、勸散、自行解散56家,引導登記10家,印發持續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加強社會組織監督管理的措施,積極營造健康有序的社會組織發展環境。

推進慈善社工事業發展。全省登記認定慈善組織達到576家,慈善品牌項目不斷涌現,5個單位和項目獲得“中華慈善獎”,“河北慈善獎”已經批準設立,將于2022年啟動實施。成功舉辦2021年河北公益節。社會工作事業不斷發展,全省社工專業人才達到8萬人,省社會工作孵化培育基地作用逐漸凸顯,全省孵化培育體系日益完善,“三區”計劃、“牽手計劃”等社工服務項目持續實施,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有序推進。修訂實施《河北省志愿服務條例》,全省實名注冊志愿者達到1203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6%,總服務時長超過1.2億小時。

增進民生福祉加快提升社會服務水平

河北民政系統堅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標,聚焦特殊群體,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優化發展環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社會服務需求。

深化婚姻殯葬領域改革。全面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大力推廣河間市全國婚俗改革試點經驗,邯鄲市肥鄉區被確定為第二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穩步推動殯葬改革,全省火葬區火化率同比提高7個百分點。編制《河北省殯葬服務設施建設規劃(2021—2035年)》,投入省級財政資金1500萬元,支持建設150個鄉鎮中心型農村公益性公墓。開展殯葬業價格秩序、安葬設施建設經營專項整治行動。開通網絡祭掃平臺46個,推廣文明低碳祭掃。

加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開通全省統一的未成年人保護熱線。省市縣三級全部成立未保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充分發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作用,不斷健全“六位一體”未保工作體系。印發《河北省收養評估實施細則(試行)》。為全省5735名孤兒和9034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落實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實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給予54名考入全日制本科院校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一次性資助。

強化殘疾人福利保障。全面實施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完善動態調整機制,全省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約9億元,惠及120多萬名殘疾人。持續實施“福康工程”項目,為近千名困難殘疾人發放輪椅等康復輔具。積極推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在秦皇島市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創新大會,衡水市獲批第二批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

加強區劃地名管理服務。完成56件鄉級行政區劃調整,有效助力全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會同晉、蒙民政部門完成冀晉、冀蒙界線聯檢。指導雄安新區編制第三批141個、第四批255個地名命名清單。開展“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審核認定工作,編制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功打造以滄州大運河、井陘天路文化帶等為標志的地名文化遺產特色亮點。

堅持生命至上筑牢疫情防控嚴密防線

面對嚴峻復雜的新冠肺炎疫情,河北民政系統聞令而動、盡銳出戰,堅持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一行動,全面落實精準化、差異化、常態化防控措施,確保全省民政系統安全穩定。

抓實抓細機構防控。聚焦關鍵領域,指導各地民政服務機構嚴格落實防控要求、嚴格人員管理、加強物資準備和應急處置,在出現確診病例的地區第一時間采取封閉管理措施。持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定期開展核酸檢測,積極推進疫苗接種工作,提前實現“應接盡接”目標。在今年河北省內多次出現本土確診病例的嚴峻形勢下,全省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社會救助管理機構的14.3萬名服務對象和工作人員實現“零感染”。

筑牢社區防控屏障。緊盯重點環節,全省廣大城鄉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和基層民政干部堅守一線、日夜奮戰,統籌推進社區防控和服務工作,保障群眾生活、村(社區)政務服務辦理和其他服務需求。聚焦特殊群體,開展全面摸排走訪,建立工作臺賬,對8.68萬名農村貧困失能半失能人員、1.5萬余名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逐一落實照護責任。

全力保障困難群眾。嚴格街面巡查救助和及時轉介,每日對橋梁涵洞、公共場所及火車站等重點區域進行拉網式排查,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救助臨時遇困和流浪乞討人員,堅決防止凍傷凍亡等事故的發生。密切關注疫情對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統籌運用低保、特困供養和價格臨時補貼等救助政策,織密織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網。因疫情納入低保1017人、特困供養205人,臨時救助7758人,實施其他救助6.2萬人次。

引導匯聚社會力量。加強婚喪事宜疫情防控,大力倡導疫情期間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祭掃,減少實地聚集,降低感染風險。積極引導更多志愿者組織、慈善組織依法有序加入到抗疫工作中,確保特殊群體基本生活用品、用藥、就醫、照護服務等不中斷。疫情防控期間,全省慈善組織累計接收捐贈款物近20億元,為基層一線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撐。

奮斗成就夢想,拼搏創造未來。河北民政系統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砥礪奮進、勇毅篤行,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責,不斷推進新時代河北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2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