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亮 通訊員 趙 謙
山東省濟寧市素有“孔孟之鄉”的美譽,儒家文化中孝悌為本的優良傳統深深鐫刻在濟寧人的骨子里。在孝文化的浸潤下,濟寧市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市委、市政府連續6年將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列為政府為民辦實事,擦亮了“儒鄉圣地·孝養濟寧”品牌。
把文化變成實打實的獲得感
“自從濟寧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后,我們就將孝養文化作為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濟寧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坦言,“文化”一詞聽起來陽春白雪,因此,如何將其具化為老百姓的身邊事,讓老年人有實打實的獲得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1年,濟寧市委、市政府持續開展加強孝老愛老文化建設三年行動。出臺《關于加快實施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土地保障、資金補助、稅費減免等政策,極大地激發了養老服務業發展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64處、1000平方米以上的示范性社區養老服務中心53處;公辦養老機構136處、民辦養老機構68家,配置養老床位6.7萬張;農村幸福院706處,30個鄉鎮敬老院打造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我們還為5.3萬名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80元—200元的困難老年人補貼,為4000余名高齡、空巢、困難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30—50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為1200戶困難老年人實施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全力將孝養文化變成老年人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孝養服務。”濟寧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濟寧市還從營造老年友好環境入手,不斷推動孝養文化深入人心。據介紹,該市14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現“孝老敬老愛老養老”教育基地全覆蓋,建成鄉村(社區)“孝·講堂”6230處,開展以孝道為核心的家風家訓教育或講座1.2萬場次。先后舉辦“孝德榜”“好媳婦”等系列評選,培塑“孟子故里鄒城母親文化節”“魚臺孝賢文化節”等活動品牌,在當地電視臺開設《儒鄉圣地·孝養濟寧》欄目,多角度、全方位弘揚敬老、愛老、孝老美德。
最具特色的當屬“孔孟之鄉敬老使者”選拔。“我們每兩年從養老服務機構中評選出100名‘孔孟之鄉敬老使者’,目前已評選出200名。不但給予他們每人每年7200元津貼獎勵,還向全社會宣傳他們的突出事跡、奉獻故事、暖心細節,讓他們成為濟寧孝養文化的代言人。”濟寧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黎明之約”提升農村老人幸福感
“大娘,今天您身體怎么樣,有沒有不舒服?用不用幫您去超市買點日用品呀?”每天早上7點半,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的“黎明志愿者”蔣鳳都會準時出現在74歲的留守老人馬西英家。對于這位不管多忙都會來看看自己的好“閨女”,馬西英有著說不完的喜愛:“每天早上我就盼著她來,來了俺這一天都高興!”
在孔子故里曲阜,孝養之道正融入每天黎明時分的敲門聲中。“曲阜養老工作的著力點放在了農村,我們將農村空巢、留守老人關愛照料服務作為突破口,在全市開展‘做尚德黨員,建孝和之村’創建活動,并在160個村(社區)成立了老年人關愛服務志愿隊,‘黎明志愿者’與農村留守、孤寡老人結成‘黎明之約’,每天清晨到老人家中敲門問候,這就是我們的‘相約黎明’關愛服務機制。”曲阜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曲阜市共有4000多名農村老人享受到了“黎明志愿者”的服務。“我們每天到老人家里看看,提供一些簡單的生活照料服務。如果是出行不便的老人,我們會幫忙采購生活用品和藥物等。”蔣鳳介紹,一些“黎明志愿者”還會去村“幸福食堂”幫忙做飯,再給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到家。
為了讓“相約黎明”關愛服務機制可持續發展,曲阜市還建立了以政府資金為引導、集體資金為補充、社會捐贈為主體的資金籌措機制。“曲阜市財政設立了老年人關愛幫扶專項基金,每年從本級福彩公益金中拿出50%用于支持農村老年人關愛工作。同時,鼓勵村(居)設立‘孝善基金’,并爭取愛心企業山東天安礦業集團設立了2000萬元的‘愛心孝善基金’。”曲阜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希望通過‘相約黎明’關愛服務,引導和啟發更多人關注關愛農村空巢、留守老人,在全社會形成尊老孝老的濃厚氛圍。”
“點單服務”精準滿足城市老人需求
在濟寧市任城區,孝養之道為城市老人帶去了更為精準精細的養老服務。“早在2011年,我們就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發現,粗放單一的服務模式及服務項目并不能給老人提供他們真正想要的服務。”任城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因此,2019年,我們對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進行升級換代,通過‘按需點單’的方式,為600多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3大類38項可選服務。”
實際工作中,這600多位老人被劃分為能力完好、輕度失能、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四個等級,每月可享受免費服務時長對應為30、35、40和50小時。社區網格員和專業評估員一起上門拜訪老人,詳細說明居家養老服務“菜單”內容。老人再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服務的時長,利用“點單”的方式勾選服務項目并簽約養老服務提供商。
為了讓“點單”服務更便利,區養老服務平臺與社區網格化管理系統聯通,老年人信息全部在數據庫中可查。一個“點單”電話,區養老服務平臺就能自動彈出老年人住址、疾病史、用藥史、過敏史等信息以及簽約服務內容,并協助其智能下單。
老人完成“點單”后,養老服務提供商根據老人的時間,通過區養老服務平臺安排服務人員上門。為了確保服務品質,任城區還對“點單”服務實施智能全流程監管,并細化38項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服務內容及標準,方便量化考核。
從“我提供你接受”到“你點單我服務”,供需不匹配問題迎刃而解。家住越河街道太白小區77歲的低保對象劉淑霞就是居家養老“點單”服務的受益老人之一,她因輕度失能享有每月35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時長。代買商品、中醫康復、協助更衣、溫水擦浴、安全護理(適老改造),這些是老人在“菜單”上點選的服務項目。“都是我需要的服務!以前哪能想到如今在家養老也能這么好?”劉淑霞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