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婷
12月4日—6日,被譽為養老服務行業“奧林匹克”的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32個賽區的128名養老護理人才匯聚“國賽”現場,賽技能、筑匠心,匯聚愛心、細心、耐心,書寫著為老服務的工匠精神和大愛情懷。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目前,全國有32.2萬名養老護理員,從養老機構到居家社區,從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到心理慰藉,他們活躍在老人周邊、身邊、床邊,成為支撐老年人幸福晚年的重要力量,肩負著我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使命。
賽技能筑匠心聚行業英才決戰南京
4日開始,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決賽如火如荼地進行。經過決賽第一輪的比拼,20名選手進入第二輪,展開更為激烈的角逐。記者觀摩時看到,比賽現場搬上了舞臺,操作環節大屏投放,更衣、消毒、翻身、安撫,選手們用流暢、細心的操作,贏得了一片掌聲。
“國賽”是養老護理員最好的“練兵場”,現場專門設置了機構、社區、居家三個場景和賽道,考點各不相同;開放的考核空間、30余名裁判員的注視、300余名嘉賓現場觀摩,讓參賽選手壓力倍增。
大賽比拼的是實操技能、應變能力、觀察能力和交流溝通等專業綜合素質,參賽選手們用帶著溫度的嫻熟技術,捍衛著職業的榮光。
這里是養老服務領域首次舉辦的國家級最高水平的職業技能專項賽事,競賽規格最高、參與人數最多、技能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一組數字彰顯了大賽在助推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堅強力量。
從454場區域賽、32場省級選拔賽到全國決賽,歷時6個多月,過五關、斬六將,128名優秀選手從3.4萬名養老護理員中脫穎而出,她(他)們是全國32.2萬名養老護理員、61.5萬名養老從業者群體中的杰出代表;
87名90后選手用青春熱血詮釋擔當,為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增添了新力量、注入了新活力、孕育了新希望;64名本科及以上高學歷人才,心懷舍我其誰的豪情壯志,以過硬本領、精湛技藝守護夕陽;
93名裁判員集結南京,用“鐵面無私”的標準,發揮著“慧眼識才”的伯樂本色;新聞媒體報道、轉載量近150萬條,9萬余人次線上觀看直播,養老護理人才的社會認同度和美譽度顯著提升……
一技之長,能動天下。規模適度、素質優良、結構不斷優化、作用日益突出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助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站到了新的起點。
夯牢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人才根基
舉辦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搭建養老護理員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弘揚孝親敬老文化的平臺,發揮國家級競賽示范引領作用,加快培養造就高素質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養老服務及中央人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最突出的體現。
“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做到以人才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發展注入了強大思想動力、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駛入了快車道。
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近年來,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緊抓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這只“牛鼻子”,加快形成有利于養老服務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于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讓養老服務人才有了更大干事舞臺、更廣發展空間。
2019年,教育部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遴選確定了9所設置有養老類專業的職業院校,著力打造10個養老服務高水平專業群,養老服務學科專業布局日益完善。
同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發布《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將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增至五個,新增一級/高級技師等級,中職中專畢業生可直接申報四級/中級工,職業晉升通道逐漸暢通。
202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聯合實施包括養老護理員在內的康養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面向有意愿從事養老照護工作的勞動者開展培訓,全年累計培訓80萬人次,建立了完善的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今年,民政部和江蘇省政府協作支持南京中醫藥大學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建設,加強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培養,共招收4個專業(方向)169名本科生及20名研究生,部省共建,成為探索高規格布局養老服務學科建設、高起點創新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模式的有益嘗試。
回應億萬老年人及其家庭熱切期待
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時指出,滿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讓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責任。
然而,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養老需求相比,我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尤其是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仍存在數量短缺、專業能力不強、流失率較高、社會地位偏低等問題。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培養一批高素質專業技能養老人才,2.64億老年人的美好生活期待才能落到實處、更有盼頭。
站在新起點,全國各地紛紛將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十四五”養老服務規劃中,明確了一攬子量化指標,支撐養老服務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
山東省不斷強化在職人才培訓,明確到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2000名養老院院長、20萬名養老護理員、1萬名養老社會工作者;2025年底前,養老護理員崗前培訓率達到100%,專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100%。
浙江省明確到2025年,實現每萬名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25人,高級和技師級護理員占持證護理員的18%以上。
江蘇省提出到“十四五”末,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將達10所以上,畢業生超過3000人;從事養老護理服務的專業人員總數不少于15萬人。
北京市加強養老人才培養培訓,注重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持續性的專業養老管理服務,提高養老服務個性化和多元化。
上海市逐步引導建立養老護理員薪酬等級體系,推動建立養老護理員工資集體協商、市場工資價位發布等機制,促使用人單位合理確定護理員工資水平。
廣東省暢通養老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及職業技能發展通道,對優秀人才在居住落戶、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逐步增強養老行業吸引力。
新時代催人奮進,新征程砥礪前行。日益壯大的養老人才大軍必將進一步支撐引領養老服務事業高速發展,為老年人美好生活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