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通訊員 王珈瑤 李浩青
今年61歲的羅贈花是江西省南昌市灣里管理局羅亭鎮上坂村村民,6年前因病致殘需家人照護。家人因缺乏照護經驗,致使羅贈花又摔倒過幾次,病情雪上加霜。家里給她治病還欠了債,因此羅亭鎮將她家確定為低保邊緣易致貧戶。在南昌,像羅贈花這樣的困難老人數以千計。除此之外,還有數量龐大的高齡獨居、行動不便老人。在全面小康的路上,如何穩穩地兜起他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特困供養,確保兜底服務提標提質
近年來,南昌市聚焦政府職責和老人需求,大力完善供養服務設施,提高基本供養補貼。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按照不低于當年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3倍,確定特困供養基本生活保障標準。目前,特困供養標準為每人每月1035元。同時,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20%分別發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1480元和370元)。今年1月—10月,全市共為6459名特困人員發放供養金6473萬元。
今年8月,南昌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等6部門印發《南昌市困難重度失能殘疾人照護和托養工作方案》后,灣里管理局社會事務辦請第三方機構為羅贈花進行了殘疾等級評定,確認為肢殘二級。根據該方案,如果接受機構托養,羅贈花每月可以享受1500元的托養補助。家人商量后,決定把她送入安義縣社會福利中心。在那里,她住得好、吃得好,還可以享受專業的康復治療。“這下我們可以安心工作了!”羅贈花的家屬說。據悉,此項政策共惠及該轄區18名重度失能困難殘疾人。
市、縣兩級還聚焦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宜居適老化目標,投入財政資金2億多元對全市68家敬老院進行提升改造。截至目前,已有37家完成提升改造且全部驗收合格。市民政局對每家驗收合格的敬老院,給予50萬元獎勵。
提升改造后,累計新增床位994張,安裝智慧消防設備2500個,消除隱患113處。每個縣(區)建成1個集中照護機構,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率達100%。在優先保障特困人員入住的前提下,南昌市還實施敬老院社會化改革,提高床位使用率。
聚焦困難群眾,推進居家服務優質優惠
為減輕困難老人、留守老人的養老經濟負擔,提升其生活質量,南昌市民政局草擬了《南昌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明確了33個項目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支出責任主體,著力推進基本養老服務均等化、標準化、法治化。同時,制定養老服務評估辦法并推行,累計評估5萬余人,結合評估結果確定老年人的需求類型、護理等級、補貼標準。目前,已為分散供養特困、低保、重度失能等老年人免費提供每月不超過200元的為老服務,為80周歲以上老人每月提供兩小時免費為老服務,內容涵蓋助醫、助行、助潔等13大類,惠及13.4萬人。
全市建成“有場所、有設備、有經費、有隊伍、有制度”的頤養之家1141個,為5萬余名留守老人提供日常探視、定期巡訪、結對幫扶等關愛服務,幫助老人解決難題6800余個。市、縣(區)兩級財政拿出資金,對頤養之家運營予以持續性補助。
南昌市還開展了家庭養老床位試點,依據能力評估報告,結合1471名困難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居住環境等,為其量身定制適老化改造方案。此外,依托醫養結合機構,為1萬余名失能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2020年、2021年,市級財政分別安排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專項資金5600萬元、9000萬元用于上述項目,其中市級承擔40%、縣(區)財政承擔60%。
面向全體老人,促進普惠服務可及可續
2019年4月,南昌市民政局、市發改委面向全國引進養老服務企業。在各縣(區)民政部門推薦和企業自薦的基礎上,選擇實力雄厚、項目優質、品牌連鎖、醫養結合的10家養老服務企業進入推薦清單,并通過市政府、市發改委、市民政局網站向社會公布。民政部門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制訂責任清單,建立監督機制,確保將政府提供的土地和物業全部用于養老機構建設與合法運營。
清單內企業向特困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基本費用參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0.7倍確定,護理費用參照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0.1—0.8倍確定,并接受物價部門監管,解決了以前對基本費用界定籠統的問題。此外,南昌市還鼓勵清單內企業通過自營或者聯營的方式,以普惠價格面向周邊居民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2020年1月1日,《南昌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正式施行,進一步明確了養老服務的責任主體和保障措施。市、縣兩級財政采取4∶6配套的方式,拿出預算用于支持養老機構建設運營、服務補助、人才獎助。此外,全市還建立統一的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推動線上線下養老服務無縫對接,惠及全體老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