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娓
2020年,湖北開展了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和社會慈善資源有機互動化解“疫后綜合征”的成功實踐。不久,民政部在“三社聯動”基礎上創新和發展,形成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區志愿者為依托、社會慈善資源為助推的新型社區治理機制,名曰“五社聯動”。2021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進一步確立了“五社聯動”機制的地位,使之成為加強社區治理的新趨勢。
從“三社聯動”到“五社聯動”,并非簡單疊加,而是多元主體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分工協作、互相增益,在合力推動基層社區共建共治共享中,實現“3+2>5”的治理效果。
“五社聯動”可以更好發揮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功能,有利于構建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固本強基,行穩致遠。在“三社”基礎上加入社區志愿者和社會慈善資源兩個創新元素,在基層治理中進一步壯大社會參與力量、提升社會參與能力?!拔迳缏搫印睓C制充分發揮社區基礎平臺和社區黨組織平臺的黨建引領作用,有利于進一步完善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領導制度體系,進一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通過積極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為居民參與基層治理提供組織載體;通過有效發揮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支撐作用,全方位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通過壯大社區志愿者隊伍,有效彌補社區服務人力不足;通過調動社會慈善資源,為資金保障拓寬社會渠道?!拔迳缏搫印睂ι鐓^的平臺優勢、社會組織的組織優勢、社工的專業優勢予以整合, 再加持社區志愿者人力優勢和社會慈善資源優勢,有利于促進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構建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
“五社聯動”可以更好發揮多元主體回應居民多樣化需求功能,有利于完善社區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目前,我國仍有相當數量的特殊和困難群體,要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除了必要的物質幫扶,還迫切需要精神慰藉、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社會融入、生活照料、文化娛樂等精神層面的關心關愛,使他們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拔迳缏搫印弊屔鐓^凝聚更多力量,發揮社會工作者專業服務優勢,引導廣大社區志愿者,匯集社會慈善資源,通過社區平臺和組織化建設,可以有效回應群眾多樣化需求,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
“五社聯動”可以更好地發揮多元主體參與第三次分配功能,有利于促進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的核心主體是慈善事業,“五社聯動”機制可以引導鼓勵慈善組織將更多資源投入社區,并挖掘社區內的公益慈善資源,通過設立慈善超市、志愿服務時間銀行、社區基金(會)等方式,更好發揮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而多元主體參與,能夠讓慈善“補缺”功能更加精準高效。比如,社會工作者可以充分發揮在對接居民需求與社區資源、社區服務供給中的協調推動作用,協助完成第三次分配過程;社區志愿者以靈活多樣、溫情有愛的志愿服務參與第三次分配……“五社”力量促進了社會資源在不同群體中的均衡流動,又通過公益服務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
“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 “五社聯動”推進社區治理,其所匯聚的平臺、組織、人力、資源合力,將為社區居民謀得更多溫暖幸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