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興魁 關江娜
近年來,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以推進慈善為抓手,以“溫暖二七”為目標,以“五社聯動”機制為載體,積極推動打造城市社區治理新格局,慈善事業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指數全面提升。
聚合社會資源 推行共享發展“大慈善”
2017年以來,二七區堅持把慈善事業“共享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開展“溫暖二七”建設,以提高城市貧弱人口獲得感和自我發展能力為抓手,形成了“一個目標、三年計劃、四大平臺、八大行動”的“大慈善”事業發展布局。
“一個目標”,是建設黨委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各顯其能、愛心企業和個人力量多元參與、慈善公益資源充分利用的“充滿陽光、充滿活力、充滿溫情、充滿愛心”的溫暖城區?!叭暧媱潯?,是圍繞“溫暖二七”建設,以“平臺建設和項目實施”為抓手,制定實施“精準幫扶三年行動計劃”,確立目標、明確任務,分步驟、有計劃地抓好落實,以三年為推進周期,建立長效機制,常抓不懈,形成品牌?!八拇笃脚_”,是搭建黨群服務引領、公眾參與聯動、社會組織發展、公益慈善網絡等“四大平臺”,不斷夯實慈善事業基礎?!鞍舜笮袆印?,就是以關愛老、少、殘疾、低保等11類困難群體為重點實施八大民生服務專項行動,兼顧慈善服務對象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實現二七區各類群體全覆蓋。
創新慈善載體,提升慈善救助“精準度”
借助“互聯網+”手段,打造“精準慈善”。二七區與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公益寶合作,嘗試“互聯網+社區慈善”的互助模式,打造便捷、透明、高效慈善。
創新“五社聯動”模式,打造“全民慈善”。自2017年起,二七區在“三社聯動”的基礎上,由政府搭臺、多元參與,創新開展“溫暖二七”全民參與“公益+”行動,參與社區慈善項目需求申報的群眾達10萬余人次。在全區各社區形成了一批群眾有需求、執行有成效的優質慈善項目,積極探索社區(村)、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慈善資源、社區慈善項目“五社聯動”工作模式。
探索“慈善驛站”建設,打造“長效慈善”。2019年,二七區積極探索破解“慈善超市”現有政策投入扶持乏力的困境,全新啟動“溫暖二七”社區慈善驛站試點建設工作。作為傳統慈善超市的“升級版”,自2019年7月啟動以來,采取“運營中心+驛站試點”運作模式,在全區共開拓社區站點306個,賦予傳統慈善超市造血能力和服務功能,讓“長效慈善”成為現實。
在線上,結合“互聯網+市場運行”方式,最大化發揮資源整合優勢,賦予慈善驛站造血功能,積極探索“抱團取暖”的“造血式”慈善新模式。在線下,在保證原有慈善超市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發揮基層社區優勢,設立困難群眾就業幫扶點、慈善救助申請點、便民服務愛心點、慈善文化宣傳點四大功能站點,這是以社區(村)為單位探索建立的,集便民服務、物資交流、政企互助、困難幫扶、志愿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基層慈善綜合服務平臺,形成了“一個平臺、多方參與”的良好格局。
圍繞社會建設大局,提升慈善事業“貢獻度”
實施脫貧攻堅結對幫扶行動。二七區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主動對接河南省盧氏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開展困難群體關愛幫扶,建立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盧氏食用菌生產基地和皇菊種植產業鏈;為盧氏縣湯河鄉中學和五里川鎮中心敬老院開展援建工作,在哈密援助建設慈善超市;組織哈密青少年開展“傳承華夏文明、弘揚絲路精神”中原歷史文化研學活動等。
戰疫中貢獻二七慈善力量。疫情防控期間,二七區迅速行動、攻堅克難,依托“溫暖二七”平臺,充分發揮區慈善總會、行業協會、社會服務機構、愛心企業及個人等的獨特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全區疫情防控,捐款總額達 300余萬元,捐贈口罩、消毒液、酒精等疫情防控急需物資12萬件。
充分發揮基層治理中的“德治”作用。近年來,二七區在“二七精神”的激勵和鼓舞下,把發展慈善事業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打造愛心城市。通過動員社會參與,積極踐行“全民慈善”理念,實現社區、鄉村、機關、企業、學校全覆蓋,創辦了慈善驛站、慈善醫院、慈善學校、慈善社區等一大批慈善實體。大力弘揚慈善文化,倡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理念,積極宣傳扶貧濟困、互幫互助的良好風尚,涌現出一大批“感動人物”“慈善之星”和先進典型。二七區榮獲多項榮譽,樹立了開放包容、崇德尚賢、文明和諧的區域形象,慈善事業的影響力和公信力顯著增強。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