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儲慧靜 通訊員 莊 媛
3月30日,由中國殯葬協會殯儀服務工作委員會海葬工作(文化)交流會主辦,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易德園承辦的“海上生命文化祈福園”開園和集體紀念儀式在淅瀝的春雨中舉行。受疫情影響,活動現場除易德園相關負責人及工作人員外,沒有邀請市民和嘉賓參與,海葬逝者家屬通過網絡觀看的方式,遠程感受集體紀念儀式的莊重氛圍,追思緬懷逝去的親人。
一場集體紀念儀式,致敬逝者
上午10時,現場集體紀念儀式開始。全體人員統一身著深色服裝,佩戴口罩,系上象征思念的黃絲巾,一旁有攝像機實時記錄,相關視頻也將通過綠郡官網、“普陀山易德園”微信公眾號及相關視頻平臺及時發布。
普陀山易德園負責人張純致辭說:“普陀山易德園一直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殯葬號召,以生態化、藝術化、人文化、公園化為營造理念。建園之初,便將海葬紀念作為服務特色進行籌劃。2018年清明,舉行了‘普陀山易德園海上生命文化祈福園奠基儀式’,該園區已如期建成。我們希望通過綠色文明的紀念形式,推動海葬工作的發展,為海葬者家屬提供更好的紀念服務平臺,為海葬工作者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海上生命文化祈福園’也借此機會,以簡樸的儀式、莊重的心,為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犧牲的一線抗疫工作者、新冠肺炎罹難者以及海葬先行者祈福、祭祀。愿全世界新冠肺炎患者早日康復,愿醫務工作者、抗疫工作者平安健康。”
綠郡恒業董事長孫彩霞、總經理池西坪等負責人共同為“海上生命文化祈福園”揭幕。隨后,全體人員肅立聆聽為海葬先行者、犧牲的一線抗疫工作者和新冠肺炎罹難者撰寫的祭文。
“海葬之先行者——生時心寬如海,逝后魂安大洋。回歸純真自然,禮贊生命芳華。開生態文明之新風,樹綠色環保之標桿。”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醫務工作者爭當逆行英雄,全國人民同心抗疫,共迎勝利曙光,在這場疫情中不幸犧牲的一線抗疫工作者和新冠肺炎罹難者,我們永難忘。”
即使現場沒有觀眾,工作人員仍以誠摯深情的朗誦抒發敬重之情。隨后,全體人員移步至海葬紀念廣場的“生命之泉”旁,依次向池中放蓮花燈,默哀致敬。“就讓這取自蓮花洋海域的‘生命之水’致敬可愛可敬的海葬先行者,讓盞盞蓮花把心愿和祈福送向遠方……”
一座生命文化園,開啟海葬紀念新模式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其周邊的蓮花洋海域已撒下許多選擇海葬逝者的骨灰。如今,“海上生命文化祈福園”致力于融合海葬文化、禪文化與生態文明理念,搭建網絡紀念與實體紀念設施互為補充的紀念平臺,構建人生記憶的港灣、家庭情感的紐帶和傳播海葬文化的橋梁。
本次開園的“海上生命文化祈福園”設有主題雕塑墻、生態紀念廣場、LED智能顯示屏、祈福樹、祈福亭、觀景長廊等功能空間,并將根據需要不定期舉行海葬公祭儀式,為海葬逝者家屬提供祈福、紀念服務平臺。同時,依托全國海葬工作(文化)交流會,通過研討、考察交流等多種形式,為全國海葬服務機構搭建交流合作平臺。
一套代客祭掃、云端紀念服務,升級遠程祭祀體驗
據介紹,綠郡恒業還開發了到訪預約、在線紀念、代客祭掃、云端賞景等服務,進一步完善綠郡家園文化服務體系,積極響應疫情之下群眾清明祭掃需求,讓遠程祭掃成為可能。
舟山市民黃女士體驗了一次代客祭掃服務。通過視頻連線,她觀看了整個儀式的全過程。禮儀師穿戴整齊,來到指定墓位前,在向墓碑行三鞠躬禮后,開始仔細清潔墓碑,并依次奉上祭品、點燭、敬茶、獻花,最后代為誦讀祭文。“因為疫情,今年我們無法到現場給母親掃墓,普陀山易德園的代客祭掃服務非常及時。整個過程我們看得很清楚,就像親自來到了墓前一樣。工作人員的服務也很專業、溫暖,非常感謝他們。”黃女士說。
針對今年清明祭掃服務需求,易德園還推出了“真情遠思”“花香寄思”等代客祭掃服務套餐,并免費提供清潔墓位、敬獻鮮花、朗誦寄語等公益祭掃服務。人們通過關注“綠郡家園”小程序、“普陀山易德園”微信公眾號即可詳細了解云祭掃和代客祭掃服務,有線上祭掃、服務預約、產品查詢、服務反饋等功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