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優化社區防控筑牢安全屏障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就“照顧困難群體、社區精準防控、服務重點人群、開展健康監測”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一起來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發布會介紹過國家對受疫情影響的特殊困難群體出臺了一系列補助幫扶政策,但他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具體難題,請問進入常態化的疫情防控階段怎么發揮各方面的力量,切實為特殊困難群體解決生活方面的后顧之憂?謝謝。
陳越良:與其他社區居民相比,一老一小、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居家生活面臨更多的困難,是最需要關心關愛的群體之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政部門對這些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照料已經作出部署,對發揮社會組織、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力量的作用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廣大社區工作者根據物資保障安排,組織社區服務機構、志愿者一起,主動上門服務、開展物資配送、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具體細微的生活難題,有效保障了社區特殊困難群體的日常生活。
新形勢新任務下,為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社區特殊困難群體關心關愛工作,一是恢復秩序。要推動各地精準實施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策略,逐步恢復社區正常生活秩序。特別是一些低風險地區要有序逐步開放必需的生活服務設施,為一老一小、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服務,為復工復產創造條件。
二是就地就業。在有需要的地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放疫情防控非全日制臨時社區工作崗位,既幫助經濟困難的社區居民臨時就業,又增加社區防控和服務工作力量。
三是購買服務。制定完善相關工作指引,在社區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支持社工、義工、志愿者開展情緒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引導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特殊困難群體的幫扶。
四是工作創新。在總結前段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有效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制度設計,推動城鄉社區為特殊困難群體提供更為精細化、精準化、智能化的生活服務,包括家政服務。
生活在社區共同體內,需要對特殊困難群體給予更多的特殊關愛,我們也呼吁廣大社區居民發揚守望相助的大愛情懷,一同行動起來,共克時艱,與社區工作者一道共同做好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照料服務。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指出,我們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全面推進生產生活的秩序,請問社區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包括了哪些變化,要落實哪些措施?另外,這兩天大家討論比較多的像社區居民在生活當中快遞、維修、家政這些服務人員現在進小區還是比較困難的,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我們如何來解決這些行業服務人員進小區難的問題?謝謝。
陳越良: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的回信中指出,社區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重要防線,要求社區工作者發揚連續作戰作風,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新形勢下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為徹底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再立新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抓好社區防控常態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進社區防控工作常態化是當前社區工作的首要任務,廣大社區工作者必須守嚴守牢社區防線。常態化防控關鍵有四條:一是堅持不懈打好持久戰。二是差別化對待處理。三是精準防控,普及健康碼應用,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入境人員、高風險地區返回人員。四是社會聯動,希望相關行業協會積極發揮作用。
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即將聯合印發社區防控與服務工作精準化精細化指導方案,區分低中高風險地區和未出現病例、發現病例或者暴發疫情、傳播病例三類社區,精準精細提出做好社區防控、社區服務、居民參與的具體策略,并分別明確了信息化應用的具體任務,指導各地進一步完善應急處置和常態化防控相結合的社區防控機制。為了打好這場持久戰,各地必須時刻保持社區工作者的旺盛戰斗力,關鍵在于落實好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政策。3月3日,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全面落實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措施的通知。截止到目前,已有28個省份出臺了專門政策或者方案,各地必須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
關于您提出的快遞、維修、家政等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入門難”的問題,各地要落實中央“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的要求,現在仍然維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地區,要統籌復工復產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及時逐步調整社區防控策略。其他地區特別是低風險地區或者未發生病例的社區,要重點核驗相關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健康碼,在做好出入登記和體溫監測工作后,允許相關人員和車輛進入社區。對于故意偽造健康碼、躲避檢查的人員,各地要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一旦發現依法從重懲處。
香港中評社記者:我們注意到有網友反映,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以后回到他們所居住的社區,社區居民還存在一些擔心和顧慮,請問有康復患者的社區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好防控?有哪些應該注意的事項?
陳越良:對于治愈出院或者即將出院的康復患者,社區是他們的家,他們必將回歸社區正常工作生活,這是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人生下來哪有不生病的?我們不能對患者和康復患者另眼相待。必須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出院患者的服務管理工作。要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復診復檢工作方案(試行)》,及時準確掌握出院患者的基本信息,配合定點醫院建立隨訪登記制度,做好隔離觀察、定期探訪、心理干預和健康監測等工作,加強對出院患者的關愛服務,督促出院患者在居家隔離期間做好室內通風和日常清潔,避免外出活動。
二是讓出院患者更好回歸社區,繼續做好環境清潔消毒工作。一些群眾對康復患者有擔心甚至排斥心理,根據專家意見,這個擔心沒必要,社區要充分發動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做好對群眾的解釋工作,引導社區居民消除恐懼心理。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征得出院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通過網上交流的方式,引導出院患者與社區居民交流互動,分享抗疫經驗,促進包容理解。號召社區居民強化同情心、同理心,消除對出院患者的歧視,構建和諧、理性、相互尊重的社區生活共同體。
四是切實做好應急預案。一旦發現出院患者核酸檢測呈陽性,或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情況,要及時報告處置,既配合相關醫療機構盡快將其轉至定點醫院進行治療。同時,要及時做好環境清潔消毒工作,向社區居民發布信息,加強對出入居民的健康狀況監測,團結全體社區居民共同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來源:中國網202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