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莫益路
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是壯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橋鞏鎮橋鞏村合龍屯最熱鬧的日子。這一天,在這個有著4000余人的屯里,人們不僅會組織集體祭掃,家家戶戶還要請親戚、擺宴席。然而,今年卻有些“反?!薄鸵黄o悄悄,所有活動全取消。
“我們主動配合疫情防控,自覺踐行村規民約‘移風易俗、科學崇尚、節儉光榮’等內容,過一個文明健康平安的節日?!焙淆埻完懶沾迕裾f,往年農歷三月三時,家里會來很多親戚朋友,擺上五六桌宴席很平常,自己也覺得有些鋪張浪費,但礙于情面不好說,“現在可好了,不用自己說,村規民約就出面幫我們制止了鋪張浪費的風氣。”
合龍屯的變化是來賓市發揮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作用,全面推動群眾廣泛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引領文明鄉風,推動移風易俗,凝聚推進鄉村振興正能量的一個縮影。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來賓市各村屯普遍建立了“一約四會一隊”,即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和移風易俗勸導隊,用制度遏制農村紅白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盲目攀比的不良風氣,切實減輕了群眾負擔。該負責人還表示:“在推進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建設中,來賓市著力做到‘四聚焦四個度’,讓村規民約更接地氣,在潛移默化中規范群眾的行為習慣。”
聚焦民心,讓村規民約更有溫度
來賓市在修訂和完善村規民約過程中,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聚焦民心,讓村規民約更有溫度。
在“統”字上下功夫。據介紹,來賓市各村的村規民約由黨總支委、村委會等成員擬稿,屯里的村規民約由本屯小組長、村民代表等擬稿,隨后召開群眾大會進行討論,做到思想、方向、意見統一。
在“新”字上求突破。結合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借鑒優秀村規民約,不斷完善創新村規民約的內容和形式。
在“約”字上見實效。在全市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媳婦”以及“優秀村規民約”評選。今年3月—6月,先后開展了“十佳村規民約”“十佳居民公約”等征集評選活動,有效地推動了村規民約與時俱進,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軟實力”。
聚焦規程,讓村規民約更有尺度
圍繞全面落實村規民約,來賓市開展了遵規守約承諾書簽約工作。該市引導各村屯在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時,明確每家每戶的戶主為責任人,當家人與鄰居有了矛盾、起了糾紛時,戶主有責任第一時間主動調解。同時,通過村委會與戶主簽訂遵規守約承諾書,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強監督,使村規民約更有尺度。今年2月,興賓區橋鞏鎮橋鞏村六村屯兩家人因為宅基地產生矛盾糾紛,村干部在調解時,以村規民約為突破口,最終使兩家人各自退讓,握手言和。
聚焦民風,讓村規民約更有亮度
來賓市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群眾中的自治作用,形成了自覺遵守規則并運用規則處理問題的基層治理模式,讓村規民約成為解決群眾工作難題的一把“金鑰匙”。
各村屯在修訂村規民約時,尊重民情民意,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積極引導群眾自覺做到喪事簡辦、紅事緩辦、聚會不辦,降低了疫情傳播風險。興賓區橋鞏鎮橋鞏村合龍屯移風易俗勸導隊成員羅彩玉說,今年屯里群眾都自覺遵守了村規民約的規定,減少了人員聚集。
村規民約形式多樣,有順口溜、三字經、山歌等,不但更接地氣,還更入民心,群眾接受度高。象州縣中平鎮平貫村退休教師吳千執筆創作的村規民約,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被村里群眾廣泛認可,并被評為2021年“全區(廣西)十佳村規民約”。
聚焦監督,讓村規民約更有力度
在全面落實村規民約監督中,來賓市明確村規民約監督工作由村委會主任、村民代表以及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干部等人負責,并要求各村屯以村規民約為“線”,做到“不闖紅燈、不越雷池、不破底線、不起邊線”。
在抓好管理、做好監督的前提下,來賓市還鼓勵群眾爭做遵守村規民約的模范,以村村有村規民約、人人遵守村規民俗的新風推動基層治理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