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通訊員 廖振華 連 峰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嚴峻。福建省民政廳迅速行動、周密部署,走訪排查、解決問題,為兒童福利機構的孩子們撐起健康安全“保護傘”。
嚴密部署,加強保障
福建省民政廳黨組召開會議,省民政廳發布通知和細則,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嚴密部署。首先是全省各兒童福利機構嚴格落實定期核酸檢測、領導帶崗值班、零報告等制度。其次是嚴格落實生活區、隔離觀察區和物資保障供應區獨立運行,工作人員通道和隔離人員通道獨立設置。再次是嚴格按規定落實物資儲備保障,生活物資點對點、無接觸配送。最后是嚴格落實機構外兒童和工作人員疫情防控跟蹤管理。
泉州市社會福利中心和市救助管理站在同一幢樓,食堂也臨近,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由于工作需要與外界時有接觸,存在輸入風險。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通過抽查發現這一問題,要求泉州市民政局立即督促整改。泉州市民政局當天即組織社會福利中心工作人員用木板對兩家食堂進行了物理隔離,兩單位通道獨立設置,嚴格落實環境消殺措施,真正實現閉環管理。
此外,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協調財政資金、動員社會力量,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特殊兒童送去價值2300余萬元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和食品等生活物資。各機構也適當加大高蛋白營養菜品的比例,確保孩子們吃得健康。
強化培訓督導,化解難題
福建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利用騰訊會議系統開展線上疫情防控業務知識培訓,覆蓋各地民政部門、兒童福利機構和部分村(居)。動員全省1288名鄉鎮兒童督導員、1.7萬余名村(居)兒童主任等力量走訪排查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特殊兒童的疫情防控工作,并開通服務熱線,提供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和作業輔導。三明市民政局組織各縣(市、區)兒童福利領域工作人員2000多人參加疫情防控業務知識在線培訓,并開展疫情防控知識測試。
中國莆田SOS兒童村有7個孩子在疫情發生地仙游縣就讀。工作人員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及時掌握孩子們的學習狀況和心理動態。在高風險區仙游職業中專學校就讀的小晴(化名),被隔離在學校的宿舍樓。在交流中,兒童村教育科工作人員李碧容老師注意到小晴數次顯露出煩悶情緒,說后悔自己沒早點兒回兒童村。李老師啟發她換個角度看問題:“雖然被隔離了,但還有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如果在封校前回家,可能家里人要跟著一起隔離。當下減少出行也是一種貢獻。”溝通幾次后,小晴漸漸恢復了往日的開朗。隨后,李老師還聯系職校老師,合力關愛小晴的身心健康。
疫情期間,福建省民政廳領導分片包干,通過電話問詢、視頻連線調度等方式對全省42個兒童福利機構進行督察指導、抽查提問、現場點評270余次,指導基層解決了16個實際問題。
提供人文關懷,多方激勵
福建省各兒童福利機構在實行全封閉式管理的同時,工作人員嚴格按照醫囑對機構內兒童進行康復訓練,指導孩子們線上學習。
南安市兒童福利院的阿明(化名),今年13歲,患有多種疾病,需要定期到醫院做康復。封控期間,保育員卓阿姨自學按摩技術為阿明按摩肢體,帶他曬太陽,保證了阿明的健康。“卓阿姨非常心疼阿明這個小不點兒。阿明雖然不會說話,但能感受到愛,每天都笑得很甜。”福利院院長李惠瓊說,在阿姨們的關愛下,孩子們心態都很陽光。
廈門市兒童福利院啟動閉環管理后,正在休婚假的特教老師許雅彬毅然回院,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她和同事科學制訂教學計劃,每天早早到學習室準備課程,課間在線組織孩子們做趣味游戲,和同事一起輔導孩子們完成作業,陪伴孩子們充實地度過每一天。
各地兒童福利機構滿負荷運轉,導致部分工作人員身心疲憊。有的兒童福利機構請心理咨詢師或本單位專兼職社工等專業人員對工作人員進行心理疏導,舒緩其精神壓力,并動員志愿者、社工機構等為家中有困難的工作人員給予幫助。“我們協調市級公益慈善組織,對閉環管理中堅守一線的兒童福利機構工作人員進行了慰問。”三明市民政局兒童福利科科長鄧玲芳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