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廣西壯族自治區最低生活保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近日公布,并自3月1日起施行。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辦法》在明確“按戶施保”與“按人施?!毕嘟Y合,規范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工作程序的同時,還明確了申請低??上驊艏诘?,也可以向經常居住地的鄉鎮(街道)提出,進一步方便了困難群眾。
《辦法》主要有五個特點
《辦法》共六章四十一條,主要對最低生活保障的原則、保障標準的制定和調整、保障對象及按單人戶納入的條件、申請和審核審批程序、資金發放、監督管理及法律責任等作出明確規定。
《辦法》主要有五個特點。一是明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認定包括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三個基本條件,并考慮生活必需支出情況及收入扣減的情形,體現“按收入認定”和“按支出核算”相結合綜合評定家庭困難程度的人文關懷;二是明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和可以單獨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請的情形,實行“按戶施?!迸c“按人施保”相結合;三是規范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程序,將受理低保申請主體明確為鄉鎮(街道),同時規定有條件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可以委托鄉鎮(街道)實施最低生活保障的審批工作,從而簡化審核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限;四是規范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申請地,明確申請最低生活保障可以向戶籍所在地,也可以向經常居住地的鄉鎮(街道)提出,進一步方便困難群眾;五是提高救助效率,規定各級民政部門應當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行無紙化審批,提高審批效率,切實提高低保救助時效。
特殊群體可按“單人戶”納入低保
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建檔立卡貧困對象中的殘疾人、老年人、重病患者等依靠自身能力脫貧較為困難的特殊群體,以特殊政策兜底保障是廣西解決深度貧困問題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自治區民政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關于民政工作的指示精神,不斷建立和完善低保兜底保障政策制度,充分滿足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去年以來,民政廳聯合扶貧辦、財政廳等部門先后出臺一系列文件,采取“按戶施?!迸c“按人施保”相結合的傾斜保障措施,將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養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和三級、四級精神智力殘疾人按照單人戶納入低保;將剛性支出較大、收不抵支的家庭中的重病患者,以及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老年人按“單人戶”納入低保,進一步編密筑牢保障貧困家庭基本生活的“網底”。
此次頒布實施的《辦法》,從自治區政府法制層面進一步明確了殘疾人、老年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群體可以按“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的規定。
據介紹,目前,廣西共有農村低保對象247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2.8萬人。自治區將進一步壓實壓緊各級民政部門政治責任,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做實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9000余名受疫情影響貧困對象獲臨時救助
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自治區民政廳黨組先后11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抓好疫情防控的具體措施,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印發20多份民政領域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文件,織密筑牢疫情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網。
在低保對象等困難群眾保障方面,暢通了救助申請綠色通道,推行不見面申請,著力解決困難群眾外出申請難題;簡化救助審批程序,實行不見面網上審批,過后再補辦線下環節,當月審批當月發放救助金;加大對新冠肺炎患者以及受疫情防控影響導致生活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力度,鄉鎮(街道)審批臨時救助權限提高到4000元,并要求急難型臨時救助資金要在2個工作日發放到位;對于因探親、旅游、務工等原因在非戶籍地的新冠肺炎患者,以及因疫情防控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流動人口,急難發生地鄉鎮(街道)或縣級民政部門可以直接實施臨時救助,充分運用社會救助“組合拳”,確保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救助和疫情防控工作兩不誤、雙到位。
目前,全區9172名受疫情影響的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獲得臨時救助,共發放臨時救助資金842.18萬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