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民政局立足民生導向,全力推進社工站建設,目前,173個鎮(街)建站掛牌,開展服務項目逾70個,有效打通了服務群眾和社會治理的“最后一米”。
加強組織領導
做到高位謀劃、高標推進
一是強化工作力量。建立市、區、鎮(街)三級責任體系,市民政局成立專項領導小組,統籌做好謀劃部署、督促落實、一線指導工作;各縣(市)區民政部門、各鎮(街),相應成立專班,履行抓落實第一職責。
二是優化頂層設計。圍繞“誰來建、怎么建、服務什么”的問題,明確建站的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實施步驟、工作要求等。先后出臺《福州市“三社聯動”模式與工作指南》等文件,推動社會資源向基層傾斜。
三是定期分析研判。經常召開黨組會、局務會、專題會、視頻會等,集中研究階段性重點工作,系統解決工作中的疑難問題,保障社工站建設積極、穩妥、有序推進。
堅持統籌推進
全力建點搭網、夯實陣地
一是多方籌措資金。探索建立“規劃統籌+項目整合+資金拼盤”的籌資模式,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鎮(街)自行配套、統籌民政資金等方式,拓展建站資金渠道。
二是抓好陣地建設。通過嵌入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文化站等,因地制宜設置服務陣地。同時,督促各級民政部門積極協調鎮(街),在硬件配置、制度建設、統一標識方面,為社工站提供保障。
三是強化人才支撐。制定有關薪酬待遇指導標準,逐步提高社會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有效保障社工站隊伍的穩定性、延續性。同時,組織駐站社工參加資格考試培訓及各類內容豐富的業務培訓,為社會工作站服務的常態化、專業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強化管理考核
確保順暢運轉、規范運行
一是構建供需對接機制。社工站服務推行“三張清單”制度,即社工結合入戶走訪和日常工作,梳理群眾“需求清單”,盤點社工站和社會組織能夠承接的服務“資源清單”,通過對接供需,形成“項目清單”,實現“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二是建立工作監督機制。一方面,嚴格社工準入門檻,明確要求社工機構安排專業社工承接站點工作,保證社會工作服務的高質量;另一方面,聘請專業第三方監管機構,對社工站項目全過程監管、全流程督導,提升項目管理水平。
三是完善工作考核機制。組建專家評審團,對項目完成情況開展評估。將項目運作情況列入社工機構誠信考評范疇,作為機構評優、等級評估的重要依據,保障項目的規范運作。
聚焦融合共建
推動協同治理、服務升級
一是專業支持助發展。鼓勵支持鎮(街)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鄉鎮(街道)社工站服務。
二是多元服務添活力。探索“條、塊、面”運作模式,將社工站打造成為民服務的“集成陣地”。從“條”上發力,民政部門將困境兒童幫扶、社會救助、為老服務等利民、便民服務,直接下放至社工站,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務效率;在“塊”上協同,社工站承接屬地矯治幫教、心理健康、婚姻家庭等多領域民生需求;從“面”上統籌,積極發揮社工站“樞紐”功能,聯動社區、社區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多方資源,主動對接群眾需求,進一步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三是示范先行樹標桿。堅持以點帶面,全力打造示范先行區,引領帶動社工站建設整體推進。以長樂區為試點,全區18個鎮(街)全覆蓋建設社工站,涌現出一些好經驗、好做法。
(來源:《中國民政》雜志2021年9月26日)